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气候变化下,不同生态策略的树种对环境变化有着不同的响应能力,影响其叶片淋溶产生的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通过探究亚热带地区不同生态策略树种叶片DOM数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差异,评估不同数量和结构特征DOM输入到土壤对养分循环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种树种鲜叶进行浸提,其中竞争型(Competitive,C)和忍耐型(Stress-tolerant,S)各3种(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黄绒润楠(Machilus grijsii),黄牛奶树(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Lour.)),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通过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表征DOM的数量特征,通过紫外吸收值(Special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SUVA),腐殖化指标(Humification index,HIX)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FTIR)等光谱指标表征DOM质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策略树种的叶浸提液中可溶性有机碳浓度无显著差异,但是C策略树种浸提液中可溶性有机氮浓度大于S策略的DON浓度。此外,S策略的芳香化指数(Aromatic index,AI)和腐殖化指数(HIX)均高于C策略。C策略树种的发射荧光强度也高于S策略,说明C策略树种DOM腐殖化程度较低,易分解物质含量高;S策略难分解物质多,腐殖化程度较高。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树种叶浸提的DOM存在相似的吸收峰,其中以H键键合的—OH伸缩振动最强且C策略树种结果相对简单,验证了荧光光谱的结果。总体而言,与C策略相比,S策略树种叶片浸提的DOM结构更复杂,养分含量更高。这可能是因为,S策略树种对环境变化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由于其DOM结构相对复杂,输入土壤后减缓土壤碳周转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S策略树种可能有利于土壤碳汇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进行野生稻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在多年多点的抽穗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200多个分子标记引物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定位到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选取携带相关QTL导入片段的两个置换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抽穗期主效QTL均为已克隆基因的等位基因。利用叶鞘、稃尖、柱头颜色与9311差异显著的一个单片段置换系定位到来自野生稻的紫色性状基因Or C,初步鉴定与栽培稻的等位基因功能不同。这些结果再次表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行之有效的QTL定位以及基因发掘的遗传群体。通过对抽穗期、紫色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_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1。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_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_(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1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 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子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1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在生物处理污水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氨氮降解菌的氨氮去除能力、絮凝菌的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各因素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氨氮降解菌接种量为10%、降解时间为60 h、pH为9时氨氮的去除效果达到85.18%;絮凝菌的投加量为15%,助凝剂的投加量为3 m L,p H为7时絮凝效果为86.26%。利用试验菌株构建具有降解氨氮和絮凝双重功能的复合菌剂,优化培养条件为:氨氮降解菌与絮凝菌的配比为2:3,p H为8。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五大水质指标的验证试验,氨氮降解率、絮凝率、BOD去除率、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研究表明复合菌剂能使污水中氨氮和悬浮固体大幅度降低,达到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的目的。微生物菌剂在污水净化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生产稳定性,可为高原城市生活污水体系净化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Crusti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且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抗菌肽,广泛分布于甲壳动物中。为研究CrustinⅡ基因在墨吉明对虾中的免疫功能,本研究采用了RT-PCR技术获得了墨吉明对虾CrustinⅡ基因的ORF序列,共390 bp,编码一个12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且具有典型的Ⅱ型Crustin基因结构:N-末端的信号肽、C-末端的WAP(whey acidic protein)结构域、Gly和Cys富集区;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CrustinⅡ基因在墨吉明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数据分析表明,CrustinⅡ在血细胞中高量表达,而在肠道、鳃、肝胰腺、尾部肌肉、胃、眼柄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非常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本研究运用原核重组表达技术成功诱导出CrustinⅡ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Crustin在对虾的先天性免疫功能和防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五倍子生产不是一个简单的种植业,而是一个以繁衍五倍子蚜虫为核心的系统生态工程。本文在多年考察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以五倍子生产的实质为核心,就如何建立生态倍园及对低产园的改造了进行探讨,以促进该地区五倍子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报道:用XAD-2离子树脂吸附富集法制备自来水和滇池及松华坝水库源水提取物,以Ames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系统诱发致突变性。Ames试验结果如下:来自滇池源水经氯化的自来水提取物,用TA98菌株加S9或不加S9混合物,突变率>2,结果为阳性。滇池源水提取物致突变性为可疑。使用化学分析法结合生物分析法评价昆明自来水和滇池及松华坝水库水中的化学微量污染物,估价在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致癌效应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进一步了解酵母甘露聚糖的精细结构信息,以便研究其功能,我们采用本实验室“拟规模化制备酵母甘露聚糖新工艺”,从废啤酒酵母(工厂下脚料)和市售鲜酵母细胞壁中制取了纯化的酵母甘露聚糖(mannan)。气相色谱法测定它们的糖组分和其相对含量,并且测定和比较分析酵母甘露聚糖与其组份糖的游离形式(甘露糖和葡萄糖)和酸解后的单体糖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和以He—Ne激光为激发光源的红外光谱。从中获得了:组份单糖聚合成甘露聚糖和多聚糖再分解成组份糖单体的光谱特征峰;和这些相关样品的光谱特征峰在聚合和分解过程中的变化与相应糖的细微结构变化的相关光谱信息。这些糖结构光谱特征相关信息为我们制备新型分子载体——甘露聚糖的聚合物(polymannan)和其功能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99.
1000.
我们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两个恶性疟原虫杂合抗原基因,即A基因和B基因〔1.2〕,分别与表达载体pwR450·1重组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使其表达〔3.4〕。经筛选获得了pwR/A·7和pwR/B·164两个表达较高的克隆菌(经扫描测定表达融合蛋白量分别为菌体总蛋白的8.8%和11.O%)。叉将A基因和B基因串连后与pwR450·l重组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l03株,经筛选鉴定获得了上述两个基因串连的pwR/AB·20克隆菌(表达融合蛋白量为35.8%)。为了进一步研究这3个克隆菌表达蛋白的免疫功能等活性,用8.0mol/L脲处理包涵体,离心沉淀上清液进行DEAE-ephacel柱层析,用Tris梯度缓冲液洗脱,但分离效果不好,而应用PAGE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则可得到电泳纯、稳定又具有免疫原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