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1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1.豹蛙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在用×1500g 左右离心后都形成四层:脂类物质层,原生质层,黑色粒层,和卵黄粒层。但切片的观察:黑色粒层与卵黄粒层的界限不明。可是越近植物極卵黄粒愈多,黑色粒愈少。2.未受精卵奥受精卵在用×1500g 左右离心后有内外部形态的不同。大部分未受精卵的脂类物质层是光滑的,而受精卵的脂类物质层是绉褶的。3.根据卵内物层和结构在离心卵内的分布可以测定他们的相对比重。它们相对的比重是:卵黄粒>黑色粒>原生质>脂类物质。受精卵的质膜和皮层的联合相对比重是等于或小于原生质的比重,但大于脂类物质的比重。未受精卵的质膜和皮层联合比重,在大多数未受精卵内因质膜与卵黄膜的关系不能正确确定。可是根据少数卵的情况,未受精卵的层膜与皮层的联合比重可能也大于未受精卵的脂灯物质小于或等于原生质的比重。4.我们提出了两个解释受精卵绉褶脂类物质层的形成假说,并加以讨论。可是在现在的实验资料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最后肯定那一个假说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2.
实验室作业及实验演示,在对学生进行米丘林生物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惜,在某些学校里,对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实验室作业和实验演示,由于他们估计不足或不善于组织,以致不能进行.在植物学各课的实验室作业和演示中,指出植物器官的形态学特性,或揭露它们的机能及生长与发育的规律性.因而在学生中树立起更精确的植物构造的观念并形成正确的植物生活的概念.教师究竟如何具体地组织这样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以从中国新疆塔尔巴哈台山上的有毒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中分选获得一株产红色素的植物内生菌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琼脂扩散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的发酵获得的色素粗提物分别和11种常见作物病原真菌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色素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黄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作用为最稳定;然后,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及GC分析确认XJU-PA-6所产生的红色素为2-甲基-3-戊基灵菌红素(2M3PPG);最后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气质联用技术,通过分析发现,2M3PPG可通过抑制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中14-α-去甲基化酶活性,来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造成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含量的降低,进而造成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消失,最终导致真菌死亡。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M3PPG在生物农药方面具有较好地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5-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新疆北部和中部进行了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现24个石器地点和数千件石制品,采集和试掘出500余件石制品;绝大多数石制品来自于地表,少数出自原生地层。石制品类型多样,包括普通石核与石片、棱柱状石核、石叶、两面器、细石叶石核、细石叶、勒瓦娄哇石核与石片等;原料种类多样,尺寸、形态、技术变异大。从技术与类型判断,这些不同地点的文化材料时代跨度较大,较早的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初,甚至旧石器时代中期,较晚的则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较早阶段的石制品组合与中亚、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同期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相似之处,也与我国水洞沟遗址的石叶遗存有一定联系。骆驼石遗址及其丰富的勒瓦娄哇制品及大型石叶制品是本次调查的最大收获。本次调查的成果表明,新疆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迁徙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人类技术、文化特点和适应生存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与信息;很多地点具有与欧洲、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似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欧亚大陆古人群的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5.
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是提高植物的抗冷性。本研究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柯字棉312’中克隆到1个棉花CBF基因,命名为GhCBF2。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hCBF2与其他植物的CBF蛋白类似,含有一个由216个氨基酸组成的AP2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在棉花幼苗受到冷处理后,GhCBF2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在冷胁迫处理后,过量表达GhCBF2基因棉花的存活率要显著高于野生型棉花,其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棉花,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以上研究表明,GhCBF2基因可能在提高棉花抗冷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干扰素     
是否要重新来谈谈干扰素呢?显然,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近年来对“干扰素”的概念复杂化了;变得越来越众说纷纭了。以前,人们提起干扰素,只看成是一种能够抗病毒免疫的蛋白。不错,正是由于此特性,才发现了干扰素,这是1957年英国人阿·阿依查克和瑞士人让·林岑曼成功合作的结果。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不过是当今对其研究出的许多特性之一罢了。目前,学者们的大为感兴趣是,干扰素的所谓非抗病毒性,换句话说,它有多向性,多样性的效能。干扰素是细胞蛋白,并在各种诱导物的影响下形成的。作为一种调节的蛋白质,它很象荷尔蒙那样,在细胞里引起各种各样的效应。因  相似文献   
997.
叉子圆柏中的抗肿瘤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的树皮中分得12种成分,根据其理化性质、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其中11种成分鉴定为反式璎珞柏酸(Ⅰ),顺式璎珞柏酸(Ⅱ),山达海松酸(Ⅲ),异柏油酸(Ⅳ)、柳杉酚(Ⅴ)、12-羟基-6,7-断松香烷8,11,13三烯6,7二醛(Ⅵ),β-足叶草素 A 早醚(Ⅶ),佛手内酯(Ⅷ),β-谷甾醇(Ⅹ),二十四烷酸(Ⅺ)和蜡酸(Ⅻ),另一种是新的3,4苯并香豆素类化合物,命名为圆柏内酯(sabilactone,Ⅸ),Ⅳ-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生物试验表明Ⅰ、Ⅱ、Ⅲ、Ⅳ、Ⅵ和Ⅶ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介绍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oma selic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在病虫脂肪体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描述了病毒粒子的形成和包被,包含体的沉积过程以及相伴随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999.
1000.
棕色固氮菌固氮酶FeMo蛋白与过量(5-6个当量)的酸性靛蓝保温30-60分钟后,蛋白中的P-金属原子族全部氧化,然而蛋白中的FeMoCo全都处于还原状态。Na2S2O4使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中的P-ciuster重新不,甲基紫精可加快这种还原,而亚甲蓝等氧化剂则使这种蛋白中的FeMoCo受到氧化,对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分别进行CD还原滴定和测定氧化过程中的EPR/ABS的变化已经得到p-Cluster和FeMoCo的氧化还原当量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