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皮肤创伤已成为全球性公共问题,尤其是慢性伤口的难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生活。目前,物理方法构建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是研究皮肤创面的主要方法,而不同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其生物学特点不同。因此,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近5年与皮肤创伤动物模型构建的相关资料,以小鼠、大鼠、其他动物的皮肤创伤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了基于物理方法的皮肤创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指标,并评价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旨在对皮肤创伤动物模型的合理构建及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2.
大量研究表明在箭竹-冷云杉林下,竹类对冷杉的影响大于其它树种。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下,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灌木层优势种。为了进一步了解箭竹对岷江冷杉幼苗更新的影响,该文采用样带法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岷江冷杉林林缘,针对华西箭竹和岷江冷杉幼苗展开调查研究。以竹丛覆盖区域为边界,分别向竹丛外2 m (带1)、1 m (带2),向竹丛内1 m (带3)、2 m (带4)、3 m (带5)做5条长30 m的相邻样带,每条样带划分为30个连续的1 m×1 m小样方。对岷江冷杉幼苗数量动态、种群结构、生长与生物量的研究表明: 1)离竹丛越远,大年龄岷江冷杉幼苗数量越多;岷江冷杉幼苗转化率(下一径级苗木数量与前一径级苗木数量之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随离竹丛距离增大而增大。2)苗木高度与径级结构相似,随深入竹丛,幼苗数量峰值的径级和高度级分布从较大径级(Ⅲ)向小径级(Ⅰ)变化。3)华西箭竹的存在抑制了岷江冷杉小径级幼苗(Ⅰ)的高生长,基径与高度的回归也表明离竹丛越远,高生长相对更大;但一定密度华西箭竹(带4)增大了大径级(Ⅲ)岷江冷杉幼苗冠幅的扩展。4)岷江冷杉幼苗总生物量随华西箭竹密度的增高而减小,华西箭竹的大量存在抑制岷江冷杉幼苗对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总的看来,一定密度华西箭竹环境下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和更新较好,华西箭竹大量分布的区域,岷江冷杉幼苗的更新和生长受到抑制,可能会影响岷江冷杉种群的扩散以及群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硫辛酸是细胞内重要的辅因子,参与多种基础代谢过程。野油菜黄单胞菌(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植物病害,引起重大经济损失。为此研究Xcc中硫辛酸的合成途径,为防治黑腐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硫辛酸合成关键酶LipA和LipB序列,同源比对发现Xcc基因组中XC_0713 (XccLipA)和XC_0712 (XccLipB)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XccLipA和XccLipB基因,并连入表达载体pBAD24M后分别互补大肠杆菌突变株,并检测转化子生长表型。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替换突变株,分析其生长性状,并利用剪叶法检测替换突变株对寄主植物甘蓝的致病力。【结果】XcclipA和XcclipB能分别恢复大肠杆菌lipA和lipB突变株在基础培养上生长。XcclipA和XcclipB都是菌体生长的必需基因,不能直接被敲除。但导入pSRK-EclplA后,成功分别获得XcclipA和XcclipB敲除突变株。两种EclplA替换后的敲除突变株在基础培养上都不能生长,添加硫辛酸后能恢复生长表型。在丰富培养基上,XcclipB敲除突变株能正常生长,而XcclipA敲除突变株不能生长,添加硫辛酸后生长也能恢复。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寄主植物侵染结果显示,与野生菌相比,XcclipA敲除突变株致病性几乎丧失,而XcclipB敲除突变株的致病性与野生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Xcc中lipA编码硫辛酸合成酶,lipB编码辛酰转移酶,两者都是必需基因。Xcc中LipB-LipA途径是唯一的硫辛酰化途径,而没有外源性的硫辛酸途径。lipA敲除后显著影响Xcc的致病性,可作为抗菌药物筛选的靶点。  相似文献   
995.
盛陶  曾建平  李辉 《生物磁学》2014,(4):628-630
目的:相邻两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心肌闰盘,它在心肌的机电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有关闰盘相关基因Cx43的研究已被广泛关注,而在不同心肌病理状态下,其变化及功能都与另一闰盘相关基因ZO-1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有关ZO-1的研究比较少,此次欲将猪ZO-1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猪ZO-1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转化、抽提质粒、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的Lenti-EFlct—EGFP-TRE—ZO-1重组载体。结果:猪ZO-1基因片段重组到慢病毒载体;PCR和双酶切鉴定,电泳结果显示均能得到与理论大小相符的片段;经测序证实成功构建Lenti-EF1α—EGFP—TRE-ZO-1慢病毒表达载体。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Lend.EF1α—EGFP—TRE—ZO—1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利用其感染相关细胞或注入动物体内,为后续的体外及在体研究奠定基础,明确其在不同心肌病理状态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在人群中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的分布,并探讨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对大肠息肉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海军总医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542例患者,将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住院治疗的患者纳入息肉组,将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脂水平、相关疾病、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等。结果:大肠息肉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高发,超重及肥胖者达55.56%;经常饮酒、较少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运动量少及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系疾病者易发大肠息肉。结论:高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脂水平、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小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以牦牛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AFR)基因为研究对象,采取西宁家养牦牛子宫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PAFR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方法定量检测PAFR在牦牛子宫不同时期的表达。结果表明,牦牛PAFR基因编码区长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黄牛同源性最高为99.7%,与非洲爪蟾蜍同源性最低为59.1%,表明PAFR氨基酸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保守性;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5个跨膜区域,推测其可能为跨膜蛋白;具有亲水性;未发现信号肽片段;含有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结构域;QRT-PCR检测PAFR在牦牛子宫中表达,妊娠期最高,卵泡期最低,黄体期居中,揭示其与胚胎附植,妊娠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随着药剂学发展突飞猛进,对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通过查阅2012 年我国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分类概述我国在纳米制剂、微球、亚微乳、复合物、纳米晶体、立方液晶和碳纳米管等药物新剂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9.
两栖动物皮肤结构及皮肤抗菌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两栖动物皮肤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三套防御系统,相应地具有特定结构。皮肤抗菌肽是其中先天性防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两栖动物皮肤结构特点以及皮肤抗菌肽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两栖动物皮肤腺体和蛙皮抗菌肽的种类、分子结构、抗菌机理、基因表达调控及cDNA编码特点以及基因工程等。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双生子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建平 《生物学通报》2004,39(10):23-24
双生子分为DZ双生子和MZ双生子两种类型,两者的发生机制不同。DZ双生子的发生受遗传、女性生育年龄和生育胎次等因素的影响,而MZ双生子的发生率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