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回顾近年来所发现的与我国三叶虫有关的11个晚出同名属及其替代名的研究现状,详细报导最近新发现的37个晚出同名三叶虫属中的13个属及其替代名。这些属涉及到寒武纪,奧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三叶虫。此外,河南龙Honania Young,1979(模式种H.complicidentata Young,1979)是产于河南济源晚二叠世爬行类锯齿龙科的一个属,由于晚于三叶虫河南虫HonaniaLee in Luet al.,1963(模式种H.lata Lee in Luet al.,1963)所建,成为无效属名,建议将河南龙的属名更名为钟键龙(新属)Zhongjiania gen.nov.。  相似文献   
982.
魏珊  徐明  张姣  文春玉  张健 《菌物学报》2023,(7):1495-1505
凋落物作为森林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清除凋落物层马尾松林(L)和未清除凋落物层马尾松林(NL)作为调查对象,探究凋落物清除对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EMF)群落的影响。马尾松EMF群落共鉴定出56个OTUs,隶属于2门6纲14目16科24属,且担子菌门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门;其中棉革菌属Tomentella、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土生空团菌属Cenococcum为优势属,特有OTUs高于共有OTUs。NL与L样地间马尾松EMF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明显,门水平上,凋落物清除增加了马尾松EMF群落子囊菌门的丰富度;属水平上,凋落物清除马尾松EMF群落土生空团菌属Cenococcum、假小垫革菌属Pseudotomentella和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相对丰度占比增加,而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和绵革菌属Tomentella相对丰度占比则减少。冗余分析(RDA)表明全磷、pH和有效磷是马尾松EMF群落重要的影响因子。马尾松林凋落物清除对马尾松EMF群落组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3.
本研究从贵阳市花溪区的金佛山方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盾孢囊霉属的一个新物种:花溪盾孢囊霉。孢子透明至近透明,大小为187–361×210–378μm,产孢细胞为浅黄色至淡黄棕色;发芽盾室透明至淡黄棕色,具有4–8个裂片;孢子壁有3层:3层外壁层(OWL1-3),2层中壁层(MWL1-2)和3层内壁层(IWL1-3),OWL2与IWL3在Melzer’s试剂中呈深粉色到亮红棕色。基于核rDNA序列[覆盖部分SSU (small subunit)、整个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部分LSU (large subunit)区段;SSU-ITS-LSU]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种位于盾孢囊霉属,且形成独立分支。本研究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示,并讨论了与其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984.
颜倩  李国芝  尚晓静  侯瑞 《菌物学报》2023,(6):1423-1434
菌株2-1-1于贵州大学校园樱花树干子实体中分离,通过形态学结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菌株2-1-1产生的3种木质素降解酶进行测定,发现菌株可分泌漆酶(laccase,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 MnP)。利用菌株2-1-1对固体培养基条件下7种染料的脱色能力进行检测,筛选出较易脱色的刚果红染料,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GC-MS)分析确定经白囊耙齿菌降解的刚果红染料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脱色条件优化和毒力测验,试验分析表明:菌株2-1-1对7种染料均有脱色,对刚果红脱色效果较佳。GC-MS分析刚果红染料降解产物主要为联苯胺、联苯、苯乙烯、十六烷和3-硝基苯酚。单因素和综合优化脱色条件:染料浓度50mg/L,碳源为果糖、金属离子为锌离子、pH7,该条件下刚果红染料脱色效果最优。优化条件下菌株2-1-1对刚果红染料脱色率达91.03%,相比对照组脱色率提高...  相似文献   
985.
为了解海南北部主要蔬菜作物生境天敌瓢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本文利用黄板诱集法于2019年对茄子、豇豆和辣椒生境的天敌瓢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种作物生境共采集获得瓢虫标本4 993头,隶属于16个属28种,其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茄子、辣椒和豇豆生境,其中茄子生境拥有28种,辣椒和豇豆生境分别为10种和11种。茄子生境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1.58、3.40、0.27和0.47,明显高于豇豆和辣椒生境。无论哪种生境,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 (Fabricius)和龟纹瓢虫Propylae japonica (Thunberg)均是优势种类,分别占整个瓢虫数量相对多度的45.26%和19.67%。两种优势瓢虫时序变化特征表明,瓢虫数量呈多峰型分布,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这一时段总体发生数量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北部蔬菜作物生境天敌瓢虫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6.
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资源。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铝土矿依赖进口。因此, 研究铝土矿的沉积模式对我国的资源安全和矿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铝土矿的成矿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侵蚀速率、母岩、时间、古植被和古地形地貌等。要研究这些成矿因素对铝土矿的影响, 并为下一步的找矿勘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首先需要准确评估铝土矿的沉积时代。然而, 由于铝土矿的沉积过程涉及复杂的土壤化作用和再沉积过程, 其中保存的植物根系化石或遗迹化石数量很少, 因此很难确定铝土矿的最终沉积时间。目前, 综合分析铝土矿中保存的孢粉化石组合是确定铝土矿沉积时代更有效的方法。在中国, 已经确定的铝土矿沉积时代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华南产出的晚古生代铝土矿主要以贵州铝土矿为代表, 然而长期以来对贵州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存在较多争议。为了解决这些争议, 本研究在贵州龙里县龙山镇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的两个铝土矿地层剖面上进行了孢粉地层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SPM095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SPM097剖面的革老河组、汤耙沟组、丰源层铝土岩和祥摆组底部产出的孢粉组合与西欧密西西比亚纪标准Lycospora pussila (Pu)孢粉组合带基本相当, 表明丰源铝土矿的沉积时代不晚于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早中期, 这是目前已知贵州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化石证据的喀斯特型铝土矿。通过与贵州中部清镇至贵州北部遵义等地铝土矿中发现的孢粉组合进行对比, 发现丰源铝土矿中的孢粉组合比上述地区铝土矿中的孢粉组合大致低一个孢粉组合带 (Perotriletes tessellatus—Schulzosopra camplylotera组合带)或一个牙形刺带(Gnathodus bilineatus带), 时代大概相差420万年。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引起的频繁海平面变化导致贵州“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由南向北逐次被海水淹没, 并接受沉积, 这是导致贵州不同地区铝土矿呈现由南向北时代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7.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下部小壳化石的研究集中于黄陵背斜东翼和南翼, 对西翼地区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作者在黄陵背斜西翼高岚河剖面灯影组天柱山段下部发现寒武纪纽芬兰世的小壳化石, 既包括扬子板块小壳化石第一生物带标准化石Anabarites trisulcatus, 同时也有Eohalobia diandongensisOelandiella korobkovi等第二生物带标志化石, 以及可能为第三生物带或更晚期化石分子的Paragloborilus tenuis等。该化石组合为多生物带的化石混生, 其层位可能相当于峡东地区(黄陵背斜南翼)的岩家河组顶部。在黄陵背斜南翼的滚石坳剖面岩家河组下部发现小壳化石Anabarites ternarius Missarzhevsky in Rozanov et al., 1969、Kaiyangites novilis Qian and Yin, 1984、 海绵骨针和藻类化石, 属于小壳化石第一生物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化石组合与沉积记录表明, 高岚河剖面与东翼如泰山庙地区具有相似的潮坪相沉积, 多发沉积间断, 导致不同生物带化石混生; 南翼滚石坳地区水体较深, 早期沉积间断不显著, 可以识别小壳化石第一组合带。上述新化石材料的发现, 为黄陵背斜周缘寒武系下部地层对比与生物古地理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分析兰科植物营养器官结构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特性和不同兰科植物响应生境异质的生存策略,为兰科植物研究、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贵州北盘江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生活型兰科植物的叶、假鳞茎、根为研究对象。应用石蜡切片法,进行结构观察并测量相关指标,通过描述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兰科植物结构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丘北冬蕙兰、莎叶兰、兔耳兰和单叶石仙桃均为等面叶,叶片较薄;栗鳞贝母兰与梳帽卷瓣兰叶片为异面叶,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片较厚。(2)假鳞茎主要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地生兰基本组织细胞较小,维管束密度大;附生兰基本组织细胞较大,储水结构较发达。(3)地生兰根被和皮层较厚,根被细胞排列紧密,皮层细胞小层数多;附生兰根被与皮层较薄,皮层细胞较大。(4)叶片下表皮厚度与叶片厚度、叶维管束直径、叶肉厚度、叶脉厚度呈极显著(?<0.01)正相关,叶肉厚度与下角质层厚度、茎维管束直径呈显著(?<0.05)负相关;茎直径和表皮厚度、茎维管束数量、茎横截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维管束直径占比与茎直径、表皮厚度、茎维管束数量、茎横截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的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直径、根被厚度和皮层厚度与根维管束直径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兰科植物根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趋同适应性,叶片和假鳞茎结构间相互促进协调,是兰科植物响应干旱喀斯特环境的重要结构。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兰科植物;结构特征;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989.
太阳女神螺类(helcionellids)是寒武纪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广布全球,多见于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而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却少有报道。贵州剑河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产有700余件太阳女神螺类标本,这在世界各地同时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是很少见的。本文对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凯里组太阳女神螺类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典型变量分析进行量化分析。几何形态测量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来描绘生物的形态或者标记特征部位及器官,将生物形态特征归纳为数据变化的定量学方法,其中的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是多变量分析中进行判别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用于多组数据之间的判别。CVA判别结果显示:利用壳体侧视轮廓线判别Dorispira属中三个种的正确率为92%,验证了Dorispira accordinonata、D.taijiangensis和D.cf.pearylandica化石种分类合理性。本文研究表明即使壳体形态较为相似的类群,也可以较为准确地使用CVA量化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990.
铝土矿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资源。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铝土矿依赖进口。因此, 研究铝土矿的沉积模式对我国的资源安全和矿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铝土矿的成矿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侵蚀速率、母岩、时间、古植被和古地形地貌等。要研究这些成矿因素对铝土矿的影响, 并为下一步的找矿勘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首先需要准确评估铝土矿的沉积时代。然而, 由于铝土矿的沉积过程涉及复杂的土壤化作用和再沉积过程, 其中保存的植物根系化石或遗迹化石数量很少, 因此很难确定铝土矿的最终沉积时间。目前, 综合分析铝土矿中保存的孢粉化石组合是确定铝土矿沉积时代更有效的方法。在中国, 已经确定的铝土矿沉积时代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华南产出的晚古生代铝土矿主要以贵州铝土矿为代表, 然而长期以来对贵州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存在较多争议。为了解决这些争议, 本研究在贵州龙里县龙山镇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的两个铝土矿地层剖面上进行了孢粉地层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SPM095和花溪区高坡苗族乡SPM097剖面的革老河组、汤耙沟组、丰源层铝土岩和祥摆组底部产出的孢粉组合与西欧密西西比亚纪标准Lycospora pussila (Pu)孢粉组合带基本相当, 表明丰源铝土矿的沉积时代不晚于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早中期, 这是目前已知贵州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化石证据的喀斯特型铝土矿。通过与贵州中部清镇至贵州北部遵义等地铝土矿中发现的孢粉组合进行对比, 发现丰源铝土矿中的孢粉组合比上述地区铝土矿中的孢粉组合大致低一个孢粉组合带 (Perotriletes tessellatus—Schulzosopra camplylotera组合带)或一个牙形刺带(Gnathodus bilineatus带), 时代大概相差420万年。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引起的频繁海平面变化导致贵州“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由南向北逐次被海水淹没, 并接受沉积, 这是导致贵州不同地区铝土矿呈现由南向北时代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