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3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71.
白背叶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白背叶[Mallotus aplta(Lour.)Muell.-Arg.]的根得到5个化合物,经化学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晶 A 为 erythordiol-3-acetate,结晶 B 为β-sitosterol,结晶 D 为3β,29-di-hydro-xylupane,结晶 E 为 ursolic acid acetate 及结晶 F(待鉴定)。以上鉴定的4个成分均系首次从白背叶根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抑菌试验表明结晶 A,B,D,E 和 F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2.
中国条孢牛肝菌属的新种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孢子具纵向稜纹、条纹纹饰,以及其它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作者研究鉴定了现有标本,共有8种,其中2个种为新种:梵净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fanjingensis Wen,福建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fujianensis Wen。2个种为我国新记录:淡红褐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badiovinosus Horak,暗红条孢牛肝菌Boletellus obscurecoccineus(Hohn.)Sing.。  相似文献   
973.
本文报道了叶胶耳属Phyllogloea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刘氏叶胶耳Phyllogloea liui Liu et Cao。新种模式标本为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防疫站刘美华先生采自安顺市甘堡林场海拔1290m处山林内的朽枝上。新种种名即为纪念刘先生而取的。  相似文献   
974.
本文报告在四川西部采集的寄生于繖形科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B1.)DG.)和卵叶水芹(O.rosthornii Diels)上拟盘梗霉属的一个新种——水芹拟盘梗霉(Bremiellaoenantheae Tao et Y.Qin sp.nov.)。它与在捷克和罗马尼亚发现的,寄生在缴形科Berulaerecta上的Bremiella baudysii较为接近,但根据它们的孢子囊形态、大小、长宽比及萌发的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它们区分开。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及汉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  相似文献   
975.
李锐  陈晓仪  张阳  张甜甜  赵琦 《广西植物》2018,38(9):1111-1116
为了探究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cFPPS)是否参与甾类生物碱合成、萜类合成等代谢过程,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PCR技术克隆卷叶贝母FPPS基因(FcFPPS)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qRT-PCR检测FcFPPS基因在野生鳞茎和再生鳞茎(通过激素组合刺激获得的组织培养物)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利用煎煮法测定野生鳞茎和再生鳞茎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获得了1 059bp的FcFPPS ORF片段,编码352个氨基酸,并与NCBI上公布的麝香百合、虎眼万年青、春兰等植物FPPS蛋白的相似性在85%以上;对FcFPPS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发现FcFPPS蛋白主要由α螺旋构成;qRT-PCR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FcFPPS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再生鳞茎高于野生鳞茎。FcFPPS蛋白质特征区及同源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qRT-PCR的测定结果证明FcFPPS可能是一个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这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卷叶贝母中生物碱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6.
梓叶槭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明确梓叶槭种群的结构特征及其种群生存现状,该研究在黔、桂交界处的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森林群落,应用每木调查法从梓叶槭高度(H)、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寿命期望等方面分析梓叶槭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规律,为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茂兰喀斯特森林中梓叶槭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较低 [槽谷(0.255),漏斗(0.243),坡地(0.188)]为非优势种。(2)梓叶槭种群主要分布在槽谷森林、漏斗森林和坡地森林等3种不同地形部位的群落类型中,在槽谷森林中分布数量最多,其次是漏斗森林,坡地森林中长势较差且数量最少。(3)梓叶槭在不同生境均严重缺乏Ⅰ径级 [胸径(DBH) < 2.5 cm,H < 33 cm] 个体,但Ⅱ径级(DBH < 2.5 cm,H = 33 cm)个体占较大的比例,中、大径个体较少,表现为稳定型种群。(4)不同生境梓叶槭种群存活数(除Ⅰ径级)随着径级增加而降低,死亡率(qx)和致死力(Kx)曲线大致呈上升趋势,生命期望单调下降,且Ⅰ径级在不同生境的死亡率均为负数,说明其幼苗严重不足,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研究认为,茂兰喀斯特森林中梓叶槭种群幼苗在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而且受到的种间竞争较为激烈,加之茂兰喀斯特生境的严酷性和土壤营养空间缺乏,造成梓叶槭生长速度缓慢,故梓叶槭种群的衰退与严酷的喀斯特生境、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977.
黄姗  杨韩  苏春  常朝阳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9):1646-1658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产黄耆属糙叶组34种植物的叶表皮毛状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观察,以探讨中国黄耆属糙叶组物种表皮毛微观形态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为糙叶组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乳白花黄耆(A. galactites)仅在叶下表面被毛外,其余种类上下表皮均有毛,且毛的分布、形态、长度和臂比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叶表皮毛为伏贴或开展的中空管状毛,伏贴毛着生部位基部膨大,整体形态从中部向两端由粗逐渐变细,开展的毛大部分为细长的丝状或线状,光滑或具条纹状纹饰,上面分布有乳突。研究认为,叶表皮表面伏贴、短而平直、其上光滑具密集乳突、臂比值小、整体宽扁的毛是祖先特征;而叶表皮表面向上开展、长而密集、外形呈丝状或线形、其上具条纹状纹饰、乳突稀疏、臂比值大的毛是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978.
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  姚兰  王进  朱强  吴漫玲  刘易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12):2293-2302
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分析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灌木、乔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和森林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逐步回归分析了该地区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3种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中灌木的比叶面积(SLA)平均值(319.87 cm·g-1)最高,乔木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0.40 g·g-1)最高,木质藤本的叶面积(LA)、叶厚度(LT)、叶全氮含量(LTN)和叶全磷含量(LTP)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05.07 cm2、0.24 mm、20.10 mg·kg-1和1.19 mg·kg-1;3种生活型的LDMC、LTN分布都较为集中,而LA、SLA、LTN都呈右偏分布,但LT、LTP的分布乔木呈左偏分布,而灌木和木质藤本均呈右偏分布。(2)研究区域的土壤pH值为3.81~4.95,全部为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57%~12.05%之间,平均为7.79%;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为64.52~339.29和82.83~678.15 mg·kg-1,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48 mg·kg-1、0.46 mg·kg-1和0.39 mg·kg-1。(3)在3种不同生活型叶性状的变异中,土壤养分对木质藤本的解释度最大(24%),其次是灌木(15%),而对乔木解释最低(13%);乔木和木质藤本受到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大,灌木受到速效钾影响较大,虽然影响不同生活型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有所差别,但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均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速效钾。研究认为,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并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利于该地区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相似文献   
979.
许恒  刘艳红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6):1160-1170
该研究对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种群的主要分布区进行调查,分析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梓叶槭胸径与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种群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中小径级树木较多,高径级树木较少。(2)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222.87)的15.16%和84.84%,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3)梓叶槭与主要伴生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大小依次为柳杉桢楠白栎刺楸灯台树桦木杉木厚朴光皮桦;对象木和竞争木距离与竞争指数之间较好地服从指数函数关系,当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小于1m时,竞争指数可达到5.5,随着距离逐渐增加,其竞争指数相应降低,并最终趋于平缓。(4)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胸径小于20cm时,受到的竞争压力最大,竞争指数最大的分别是梓叶槭与整个林分(234.98)以及梓叶槭与种间(184.01);当对象木胸径小于10cm时,竞争指数均可以达到18;当对象木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且竞争指数较低;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5)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梓叶槭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均越来越小,竞争强度呈降低趋势;当梓叶槭胸径为0~5cm时,梓叶槭与整个林分受到的竞争强度最大,竞争指数为7.14,占总竞争强度的50%;当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指数变化不大;该模型能很好的预测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980.
该研究以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利用Premier 5.0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SiICE2-Up和SiICE2-Down,以天山雪莲cDNA为模板克隆得到天山雪莲SiICE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SiICE2-Nos,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通过PCR和RT-PCR对转化植株进行验证,qRT-PCR分析转SiICE2基因番茄株系SiICE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将转SiICE2基因型和野生型番茄在0℃处理后,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天山雪莲SiICE2基因,其大小为462bp,共编码153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发现SiICE2蛋白与菜蓟(Cynara scolymus L)亲缘关系最近。(2)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SiICE2-Nos,经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番茄,PCR鉴定表明共有9株为转SiICE2基因番茄植株。(3)膜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转SiICE2基因型番茄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在处理时间为24h时,转SiICE2基因型番茄相对电导率比野生型低31.7%,丙二醛含量比野生型低4.2μmol/g。(4)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转SiICE2基因番茄植株的POD、CAT和SOD活性均呈现持续递增趋势,野生型呈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处理时间内转SiICE2基因番茄的POD、CAT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研究发现,天山雪莲SiICE2基因可以显著增强非低温驯化番茄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