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61.
中国新疆马鹿亚种头骨形态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马鹿(Cervus elaphus)有3个亚种(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天山亚种C.e.songarieus和阿勒泰亚种C.e.sibirieus)。本文报道新疆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学特征描述和14项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GLC)、颜面长(FL)、鼻骨全长(GLN)、前头长(MFL)、眼窝长(OFW)、基底全长(CBL)、口盖最大幅(GPB)、前臼齿间距离(Pm—P)、眼间最小幅(ZB)、筋突起高(CH)、关筋突起高(LH)、牙齿间隙裂高(DH)、前下颚骨高(HMP2)、后下颚骨高(HMM,),采用主成分分析并在这3个亚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阿勒泰亚种的头骨长度和高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大,宽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小;2)天山亚种的头骨大小一般处在塔里木亚种和阿勒泰亚种的中间,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的头骨形态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塔里木亚种的头骨形态比较特殊(塔里木亚种的头骨短而宽,明显区别于其他两亚种的特征)。在新疆导致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差异。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寒冷区的针叶林中,冬天气候比较寒冷;塔里木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温热区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中,气候干旱炎热。因此,阿勒泰和天山亚种在适应寒冷的气候并适应生软食物的食性过程中头骨变成长细,而塔里木亚种长期适应干旱炎热并适应生硬食物的食性使头骨变的短而宽。  相似文献   
962.
6种毛茛属植物的等位酶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检测了6种毛良属(Ranunculus Linn.)植物4个酶系统的等位酶谱带变异式样,并将酶谱带的二忿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93.94%的等位酶谱带在6个种之间显示出或多或少的变异,只有6.06%的等位酶谱带在6个种中保持恒定。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同种内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同质性;而不同种的个体则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表明6种植物之间遗传分化较明显.并按聚类结果将6个种划分为两个类群.水城毛茛和毛茛为一个类群;扬子毛茛、褐鞘毛茛、钩柱毛茛和棱喙毛茛为一个类群。其中,扬子毛茛和棱喙毛良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毛茛和褐鞘毛茛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963.
柠条锦鸡儿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结合数量统计方法对柠条锦鸡儿12个居群的12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小叶对数、叶形和荚果长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2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2个居群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每荚种子、干粒重、托叶长和叶长等4个性状是造成柠条锦鸡儿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4.
对来自69个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和8个国外引入品种共计77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长度为75bp的串联重复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309个重复序列中检测到28个变异位点,其中7个为具有2个变异体的单现突变,1个为具有3个变异体的单现突变,20个为具有2个变异体的简约位点。由28个变异位点中归纳出63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Ⅰ和单倍型Ⅲ具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2.94%和30.42%。研究结果揭示我国地方绵羊可能起源于两个母系祖先。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间以及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间分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藏绵羊、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相对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而言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5.
花烛离体培养叶色变异株系的相关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中再生出的一株花叶变异植株为原始材料,进行增殖并对得到的3个叶色变异株系的叶色相关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和腋芽增殖途径对这一花叶苗进行增殖,均分离到3种变异株系,即花叶苗、黄化苗和天鹅绒绿色叶片苗;天鹅绒绿色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比正常离体苗的含量低;叶片解剖结构表明,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与其叶片表现型相同,天鹅绒绿色叶片与正常叶片在解剖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花烛原套只具有1层细胞,无明显的L2层分生结构,因此叶肉的薄壁细胞完全由向各个方向分裂的原体细胞发育而来,这种组织结构导致花叶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和不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分布。这种花叶株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或直接作为盆栽花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66.
樟树叶油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 innam 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 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芳樟醇含量(95.34%±1.10%)较高,可作为优良芳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117°03′~118°16′)和W 3(26°42′~25°54′)交叉区域桉樟叶油含量(1.36%±0.48%)和1,8-桉叶油素含量(10.44%±17.28%)较高,可以作为优良桉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和W 2(27°30′~26°42′)交叉区域樟脑叶油含量(1.13%±0.65%)和樟脑含量(4.80%±13.97%)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脑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4(119°29′~120°43′)和W 6(24°18′~23°31′)交叉区域黄樟叶油含量(1.05%±0.34%)和黄樟油素含量(9.01%±16.73%)较高,可以作为优良黄樟选育的重点区域。樟树叶油含量和主成分类型及含量呈明显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67.
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落叶松(Larix olgensis)纯林表层(0~10 cm)细根的空 间异质性特征,利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内插法结合定积分,对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2 mm)的生物量进 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6种林龄(14~40 年)的落叶松人工纯林表层细根的变异函数曲线理论模型均 为球状模型,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以上(空间结构比>25%)。 14、19、22、26、32、40年生的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的空间变异尺度分别为1.76、3.40、1.02、4.12、 3.37和5.58 m。在所研究的林龄范围内,随林龄的增长,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的空间变异尺度近似呈直线 增长(p =0.074 4)。2)非参数统计的成对样本符号检验结果表明,变异函数分析结果基础上的克里格 内插法适用于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生物量的估计。利用此估计值,拟合其与位置坐标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关 系均为二元十次余弦级数多项式。利用此多项式,通过定积分的方法(积分区间为整块样地的大小),估 计出14、19、22、26、32、40年生的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097 3、1.434 0、1.185 4、 0.974 3、1.682 6、1.255 6 Mg• hm-2。3)在本次调查的林龄范围内(14~40年),落叶松纯林表层细 根的现存量近似相等(α=0.037 3),土壤表层单株细根生物量与林龄之间呈极显著的指数增长关系(α =0.002)。4)采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结合多元回归和定积分的方法,可以实现落叶松人工林 表层细根生物量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968.
航天诱导凤仙花SP3代子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舟4号”搭载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种子经种植后获得SP3种子,发现SP3代子叶发生变异现象,在苗期的子叶数目和形态呈多种变化。除绝大多数为正常的2片大小相等的子叶外,还出现了少数三子叶、漏斗状子叶(杯状子叶)和联生子叶。在子叶的大小上,有的2片子叶大小基本相似,有的则差异明显。在子叶变异的植株中,有的植株叶片大小、花的形态和育性发生了变化,没有结果,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后代。子叶的变异是遗传原因还是生理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9.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样点的土壤肥力特征,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流域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要素的变异系数在5.00%~66.77%,各土壤肥力质量要素接近正态分布;8种土壤肥力要素均存在空间变异结构特征;土壤有机质与氮素空间变化趋势相似,且相关性极显著;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格局相似性较大;人类干预极大影响土壤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70.
一株高度变异的中国SV40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SV40中国云南分离株YNQD38进行了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覆盖了整个基因组的9个重叠的基因片段被扩增和测序,与其它SV40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并基于全基因序列建立了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基因组全长5125bp,基因组构成与其它SV40毒株相似,均有6个开放读码框架和1个调控区。YNQD38与已被证实高度保守的其它SV40比,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1.0%。在SV40的保守区VP1、VP2、VP3、小t抗原(t-ag)和部分大T抗原(不包括大T抗原C末端)区,YNQD38与其它SV40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0.7%~91.1%、91.7%~92.0%、90.2%~90.8%、92.8%~93.3%、88.5%~89.7%。在SV40的可变区大T抗原C末端(T-ag-C)编码区,YNQD38同源性更低,仅为65.7%~74.3%。YNQD38发生在保守区的核苷酸变异多为无义突变,而发生在变异区的核苷酸变异多为有义突变。YNQD38的调控区缺少一个完整的72bp增强子,这种特别的调控区的结构以前未见报道。基于整个基因组构建的进化树显示该株病毒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组。以上结果表明YNQD38是目前报道的SV40中变异最大的一株,而且也是第一株被完整测序的SV40中国株。这个报道不仅为SV40中国株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清楚的分子生物学资料,还对这样一株高度变异的SV40能否成为人类致病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