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共计40种,油松、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5.19%、31.99%和8.12%,漆树、栓皮栎和楝木为亚优势种.(2)更新层木本植物共计87种,其中乔木幼苗34种,占总数的39.08%,灌木物种也有一定优势地位,优势种有锐齿槲栎、悬钩子和菝葜等,高度级较小的更新苗在群落内占有较大比例.(3)优势乔木更新特征不同,锐齿槲栎幼苗和幼树密度显著高于油松和华山松,且锐齿槲栎幼苗密度显著高于其幼树,但油松幼苗与幼树、华山松幼苗与幼树间无明显差异.(4)混交林内锐齿槲栎径级结构呈近似倒“J”形分布,种群稳定;油松和华山松种群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大径级个体群相对稳定,但林下幼树不足.该研究结果提示,松栎混交林下油松和华山松更新不良,这将不利于其长期存留于群落中,虽然锐齿槲栎从幼苗到幼树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更新障碍,但并未影响其种群整体更新,若无大规模干扰,锐齿槲栎将维持逆“J”型的更新方式并成为松栎混交林群落中的第一优势种.  相似文献   
93.
延长光照时间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夜间人工补光的方式,以自然光照时间为对照,设置增加1h、2h和3h光照3个处理,研究延长光照时间对烟草生长发育、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延长光照时间2h处理下烟株叶长、叶宽、株高显著增加,1h、3h处理影响不显著。(2)延长光照处理显著降低比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a、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但1h、3h处理的变化幅度小于2h处理。(3)延长光照时间1h和2h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3h处理影响不大;延长光照处理显著提高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其中2h处理影响幅度最大,但对初始荧光强度F0影响不显著;延长光照处理下烟草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Isat)均升高,但光补偿点(Ic)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叶片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缓解光抑制现象,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叶片光合同化效率。  相似文献   
94.
粉末包衣技术是薄膜包衣技术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优势突出,近年来受到药剂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分类综述目前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几种主要粉末包衣技术,包括属于物理化学法中的凝聚法、溶剂蒸发法和熔融分散法以及物理机械法中的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凝法、干法包衣技术和气流悬浮包衣技术,并探讨粉末包衣技术的主要功用,如用于制备缓控释制剂、药物粉末表面改性、改善口服制剂感官效果和提高药物及制剂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95.
比较了我国南宁、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九龙江6个褐飞虱地理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南宁、河内、河静、顺化的褐飞虱种群能致害含Bph1和bph2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而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更强,对含Bph1、bph2、Bph3、bph4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南宁、河内、河静、顺化褐飞虱若虫在水稻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存活率均在52%以上,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存活率均低于44%;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若虫除了在Rathu Heenati上的存活率低于50%外,在其他品种上的存活率都在50%以上.南宁、河内、顺化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河静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与在Rathu Heenati、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TN1、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选择性试验表明,接虫192 h后,南宁、河内褐飞虱若虫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和ASD7上的虫口密度;河静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上的虫口密度;顺化、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上的虫口密度;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ASD7上的虫口密度.本研究发现,我国南宁褐飞虱田间种群与越南河内、顺化、河静(属于越南中部及北部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相似,从而为“越南中北部是褐飞虱迁入我国的虫源地”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十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5%;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小于30%;对三代头孢、头孢西丁和氨曲南耐药率为40%左右;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4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25%(2009年除外),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很高,维持在50% ~ 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0~14%和0~4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普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相对较低;非发酵菌耐药性增加明显,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泛耐菌增加明显;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传播和爆发流行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7.
器官大小是植物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植物器官大小虽然受到外在的环境因素(如光照、营养等)的影响,但它由内在特有的细胞数目和细胞大小决定。许多通过转录调节、蛋白合成、激素调节或松弛细胞壁等途径作用于植物细胞繁殖和/或细胞扩张的基因已经被鉴定,它们的过表达或缺失表达能促进植物器官大小和加快植物生长。尽管如此,这些基因通过相对独立的途径起作用,在植物中难以阐明一个相对整合的器官大小基因调控网络,这也是该研究领域的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器官大小相关基因已经应用农作物育种,并培育出显著增大的农作物品种,这也证实了利用器官大小基因进行植物品种选育的可行性。因此,通过研究药用植物器官大小的基因,人为地在分子水平上有目的的调控器官的大小和形态,是缓解当前许多药用植物面临的资源紧缺、枯竭濒危困境的可考虑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8.
玉米苗中DIMBOA与几种酚酸类物质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室内培养的7日龄玉米幼苗中提取、分离、鉴定了抗性次生化合物丁布(2,4-d ihydroxy-7-m 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D IMBOA),并就该物质对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活性与三种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对羟基肉桂酸和咖啡酸)进行了离体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丁布(D IMBOA),对立枯丝核菌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在浓度为50μg/mL时即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8.52%。阿魏酸、对羟基肉桂酸和咖啡酸,这三种酚酸在浓度250μg/mL时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6.30%、8.50%和6.30%。不仅如此,丁布与对羟基肉桂酸之间、以及三种酚酸两两组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浓度相等的情况下,丁布与对羟基肉桂酸的等量混合液的抑菌率显著高于这两种物质单独存在时的抑菌率之和;同样,对羟基肉桂酸与阿魏酸的等量混合液的抑菌率比单一的对羟基肉桂酸溶液的抑菌率高18.89%,比单一的阿魏酸溶液的抑菌率高13.33%;对羟基肉桂酸与咖啡酸的等量混合液,抑菌率比两者单独试验时分别高9.63%和14.83%;阿魏酸与咖啡酸的混合液,抑菌率比两酸单独试验时分别高11.48%和22.23%。这一结果提示植物体内产生适当比例不同次生化合物的组合对植物抗病性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痹病寒热证型的基因表达差异,探索炎性反应相关基因在痹病分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4例寒痹患者(C组)与3例热痹患者(H组)的滑膜组织标本,制备标记探针,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提供的GeneChip Human Genome U133 Plus2.0芯片进行杂交与扫描程序。结果 筛选出P〈0.05且H/C差异表达变化超过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别出3条炎性反应相关基因,即瘦素(leptin,LEP)、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3[chemokine(C—Cmotif)receptor3]和钙结合蛋白-A12(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2)基因,它们均在H组中高表达。结论 LEP、CCR3、S100A12基因与热痹存在高度关联,其编码产物可能是热痹的活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
黄喜莲 《蛇志》2007,19(4):314-3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突出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因此,根据不同的临床时期,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对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1例,男15例,女2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3岁,平均3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2护理体会2·1一般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明白规律用药的重要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积极配合治疗,遵从医嘱,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