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骨肉瘤即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易发生早期肺转移且预后差,恶性程度高.本研究小组前期研究发现,IEX-1在骨肉瘤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其相互作用蛋白,共鉴定出12个IEX-1相互作用蛋白,包括生物氧化相关酶类、分子伴侣、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等.并首次证实clusterin(CLU,又名载脂蛋白J)与IEX-1存在相互作用,两者在细胞中具有很好的共定位.采用RNAi干扰减低骨肉瘤细胞中内源性CLU表达水平,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与细胞侵袭能力.为阐明IEX-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骨肉瘤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监测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结晶紫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以金溶胶膜、pH =6以及 pH =13的金溶胶溶液为活性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增强效果。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金溶胶,加入氢氧化钠改变其 pH 值,并以自组装法制备金溶胶膜。通过比较金溶胶膜、pH =6及 pH =13时金溶胶溶液的增强因子以及在这三种金溶胶基底上结晶紫的检测限,分析不同活性基底增强效果的差异。三种活性基底的增强因子分别可达到5.9×103、1.5×105、2.3×107,pH =13的金溶胶溶液有最佳的增强效果。以这三种金溶胶为基底对结晶紫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测,可得到检测限为70.7 nmol/L、9.6 nmol/L、1.8 nmol/L。结果表明,金溶胶溶液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金溶胶膜,而通过改变金溶胶体系的 pH 值可以改变金纳米颗粒的聚合程度及对探测物的吸附特性从而获得更高灵敏度的活性基底。  相似文献   
93.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有活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rhIL-21),本研究建立了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分泌表达rhIL-21的技术。首先,通过RT-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IL-21cDNA,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了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9K-hIL21 cDNA;然后,线性化的载体转化毕赤酵母表达菌株GS115,经抗性梯度筛选获得了多拷贝重组酵母菌;加入甲醇诱导培养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培养液中有rhIL-21的分泌表达,相对分子量约为16kD,ELISA结果显示摇瓶表达量可达229.28mg/L;表达上清经阳离子交换介质SPSepharose Fast Flow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5%。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该rhIL-21联合刀豆蛋白A(ConA)对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首次成功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了有生物活性的rhIL-21,为相关疾病免疫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
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蝴蝶兰叶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蝴蝶兰叶片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影响以及对PPO活性变化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以褐变率和褐变指数为参考数据,分析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外植体PPO活性和PPO反应产物积累的影响以及与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关系.结果:分别用100mg/L柠檬酸共培养和50mg/L抗坏血酸浸泡处理叶片外植体,经离体培养3d,褐变率分别比对照降低94.9%和54.9%,离体培养6d,褐变指数低于对照的0.53,分别为0.46和0.36,同时PPO活性降低.结论:推测柠檬酸抑制褐变的原因是直接与酶蛋白作用,抗坏血酸则与新生醌类物质结合.  相似文献   
95.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及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指导临床明确诊断,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至2009年来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360例,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360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检出解脲支原体(Uu)阳性者161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者3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阳性者29例;对阳性标本都做了1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其中交沙霉素敏感率为93.47%、美满霉素敏感率为92.00%、强力霉素敏感率为90.21%、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3.69%、甲砜霉素敏感率为73.91%、环脂红霉素敏感率为61.95%和阿奇霉素敏感率为53.26%等。结论女性不孕症伴随高发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可能有关;长治地区生殖道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甲砜霉素敏感性较高,环脂红霉素、阿奇霉素次之,对红霉素、罗红霉素敏感性较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很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索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富氢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在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自1998年1月-2019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结果:共检索出文献975篇,本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证据,其中人群试验研究6篇、基础实验研究13篇,综合评价富氢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这提示国内外关于富氢水对健康影响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人群试验研究表明,富氢水可降低人群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可预防潜在的代谢综合征;可降低人群肝脏脂肪含量;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并可使糖耐量异常患者趋于正常;可降低化疗患者体内活性氧代谢产物,并且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人群肠道菌群丰富性和多样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富氢水可减少动物神经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降低脑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代谢综合征异常表现;改善肝脏疾病;可减轻眼部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减轻肺部炎症。结论:富氢水对健康是有益的,但大部分是基于基础性研究获得,因此,对此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通过电子克隆方法得到玉米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命名为ZmDHAR1。结果显示,ZmDHAR1基因全长723bp,开放阅读框642bp,编码214个氨基酸。ZmDHAR1基因与高粱、水稻及小麦等植物的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高度相似,其中与高粱的DHAR基因相似性为85%,与水稻的DHAR1基因相似性为83%。基因表达分析显示,ZmDHAR1基因在根以外的其他部位都可以检测到表达,而且ZmDHAR1基因可以在4℃低温、100μmol/L ABA、100mmol/L PEG、250mmol/L NaCl和机械损伤等多种逆境胁迫下均可应答表达。研究表明,ZmDHAR1基因可能在玉米抗逆境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肺静脉口弧形指数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3日内利用多排CT行左心房及肺静脉造影,并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测量每条肺静脉前后径及上下径,并计算弧形指数(肺静脉前后径/肺静脉上下径)以描述肺静脉口形态。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病人全部达消融终点,术后随访超过3个月,根据患者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或房速)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治愈组和复发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弧形指数分析,四支肺静脉开口形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消融术后,53例病人复发。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LIPV弧形指数与治愈者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左上肺静脉(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LSPV),右上肺静脉(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RSPV),右肺下静脉(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RIPV),的弧形指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左下肺静脉形态的不一致性与房颤导管消融术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9.
糖尿病肾病发病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肾病(DN)是高血糖所导致的一种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全世界糖尿病病人中,糖尿病肾病都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并且在中国,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导致末期肾衰竭的因素。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不断增多,传统的单纯通过控制血糖来控制糖尿病肾病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的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蛋白激酶-C(PKC)、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都单独的或共同的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些通路彼此交叉,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对糖尿病肾病发病分子机制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理解。这篇文章旨在讨论已发现的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下调通路。  相似文献   
100.
5- 氟尿嘧啶靶向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氟尿嘧啶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线抗肿瘤药物之一,其抗瘤谱广,为高效抗代谢药物,但其首过代谢明显,毒副作用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口服吸收不稳定,半衰期短。因此,对5-氟尿嘧啶进行有效的分子修饰,以克服其缺点,提高其靶向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性作用和减轻毒副作用,已成为当今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不同靶向载体,对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分子修饰的5-氟尿嘧啶靶向衍生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