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荒漠草原3种典型群落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3种典型群落(柠条、沙蒿、短花针茅)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境(冠下、丛间)和不同土层间(0~5、5~10、10~15cm)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种群落土壤微生物量变化差异较大,柠条、沙蒿和短花针茅群落土壤MBC含量分别为77.00~393.18、17.27~221.71和81.05~173.37mg/kg,MBN含量分别为7.59~64.81、1.43~13.95和4.25~22.13mg/kg,MBC和MBN含量均表现为:冠下丛间,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明显的"沃岛效应"。(2)群落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3种典型群落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熵(qMB)、碳氮比(C/N)、微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分别在0.76~4.10、15.02~52.50、5.34~23.07范围内变化,其比值在不同生境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3)3种典型群落类型的土壤MBC与SOC、MBN、qMB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N与MBC/MB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MBC、MBN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指示特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2.
临床数据表明,与传统心电信号相比,高频心电信号在心肌梗塞、房室纤颤、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室肥大、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中表现出高的敏感性,但不具有特异性。与传统心电信号研究相比,高频心电信号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分析总结了高频心电信号的临床意义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传统心电信号分析采用的方法,提出扩展高频心电信号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
蒸散发是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掌握蒸散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针茅群落和一年生植物猪毛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蒸渗仪开展了连续3年监测,分析了蒸散组分的日、月和年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晴天时,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群落蒸散组分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夜间蒸散活动较弱,累积蒸散量较低,不足全天总累积蒸散量的20%;阴天时各蒸散组分无明显峰值,且日累积量均较小,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群落的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无显著差异;10.64 mm/d及以上降雨对蒸散和蒸发的日变化具有明显影响,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蒸散量和蒸发量也呈增大趋势,但蒸腾量则相对较小。从月动态来看,7—9月占全年蒸散量和蒸发量的一半左右,冬春季蒸散量和蒸发量维持在全年最低水平。年蒸散量与年降雨量接近,而蒸腾量占蒸散量的比例低于10%。总体来看,多年生植物群落蒸散量较一年生植物群落多。采用Mantel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气候因素,在小时尺度上太阳辐射与蒸发量和蒸腾量显著性水平较高(P<0.01),但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94.
男性不育中, 原发无精、少精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核型异常和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微缺失能解释部分原发无精、少精的原因, 然而还有许多致病因素尚不清楚。Y染色体作为男性特有的染色体, 与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文章主要对Y染色体单倍群这一分子遗传背景与男性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探讨, 为进一步探索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的遗传学致病原因提供依据和可行的方向。采集265名生精障碍患者(原发无精症患者193名, 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72名)以及193名正常男性样本的外周血, 进行核型分析和AZF缺失分析, 以排除有此两类异常的样本。将经过筛选的样本进行Y染色体单倍群分析, 并对其单倍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显示, 生精障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D1*、F*、K*、N1*和O3* 上有显著性差异(P=0.032, 0.022, 0.009, 0.009, 0.017, <0.05)。Y染色体单倍群, 这一Y染色体遗传背景与男性原发生精障碍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回复的方法学探讨,为乳杆菌的基因操作和其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思路和实验条件.方法:用酶浓度分别为1 μg/ml、4 μg/ml、10μg/ml Mutanolysin(变溶菌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处理,脱去细胞壁以探讨其原生质体形成与时间和酶浓度的关系;并选用较为适宜的酶浓度制备其原生质体,在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上观察其原生质体在普通培养、CO2培养、厌氧培养时的回复生长情况.结果:保加利亚乳杆菌对Mutanolysin较敏感,酶浓度为1 μg/ml时只需40min大部分菌体形成原生质体.经1μg/ml Mutanolysin处理后制得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中,置于CO2和厌氧环境条件下培养能很好的回复生长.结论:本文的研究为乳杆菌的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条件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6.
摘要: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是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重要微生物,因其能分泌纤维小体这一超分子酶系复合物而备受关注。它分泌的酶系组分多样,胞外酶组分的表达、分泌及其在纤维小体支架蛋白上的组装是一受到胞外碳源等因素显著影响的动态过程。热纤梭菌究竟如何感知纤维素等不溶性底物的存在并动态调控相应酶组分的分泌,完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超分子酶系复合物的组装成为近几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菌体对胞外碳源的感应机制等方面来综述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热纤梭菌降解天然复杂生物质的动态过程及其相应机制进行了剖析,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为了在基因组水平筛选获得铜绿假单胞菌PAO1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AO1转座突变体文库、筛选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比亚培南耐药及敏感突变株;通过随机PCR、核苷酸测序及序列比对的手段,确定了突变体中转座子的插入位点及其破坏的基因,获得了48个PAO1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和敏感相关的基因,其中27个基因突变后表现为耐药性增强,21个基因突变后表现为药物敏感性增强.本实验筛选获得的48个基因中有5个与Alvarez-Ortega和Dotsch等人筛选的基因重复.通过对PA0011,PA0667及PA3901进行基因敲除及遗传互补,进一步确证这3个基因均与PAO1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相关.本次筛选发现了38个新的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13个class4类基因.对这些新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其调控网络,而且有利于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为有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
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菊科蒿属草本植物,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广幅种。研究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相对湿度条件下猪毛蒿的表型可塑性,对认识异质生境下猪毛蒿的生存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株高、茎粗、根长、根重和单株生物量均表现出随土壤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异质生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根冠比则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上部中部下部,且植株下部显著大于上部生物量(P0.05)。土壤相对湿度40%生境下的头状花序数量和重量显著高于土壤相对湿度30%和30%—40%生境。繁殖器官绝对投入量(lg R)随着个体大小(lg V)的增大呈极显著的增加(P0.001),繁殖阈值介于1.868—2.006 g。随着土壤相对湿度的增加,繁殖分配比例极显著增大(P0.001)。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头状花序重量和数量、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存在正向权衡。单个头状花序重量并不随个体大小和头状花序数量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且在不同土壤相对湿度和不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猪毛蒿在异质生境下产生的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
不同平茬年限人工柠条林光合特性及土壤水分的响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茬是荒漠草原老化人工柠条林营林抚育的重要措施,为系统认识柠条平茬后连续的生理与生态响应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该研究设置对比观测样地,以未平茬柠条(WPC)为对照,以平茬后连续生长1~5年(PC1~PC5)的柠条为处理,对各样地柠条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土壤含水量分布的影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平茬处理对柠条生理特性的影响因平茬年限的增加而异,其中PC1和PC2柠条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WPC略有提高,PC1柠条处于补偿生长的活跃期,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平茬处理,PC2柠条的水分利用效率开始下降;PC3和PC4的柠条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上升,且PC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相应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步回升;PC5的柠条几乎不存在补偿性生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开始回落,逐渐接近WPC;平茬措施对PC1与PC5柠条胞间CO2浓度大小的影响较大。(2)PC1的土壤水分含量在0~100cm土层因受冠层截留大幅减小的影响而低于其他年限平茬处理;PC2的土壤水分略有改善,PC3、PC4的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PC5的土壤水分状况则逐渐接近于WPC。(3)随平茬年限的增加,柠条光合特性与土壤含水量间存在一定的动态互馈关系,其中PC1的土壤水分略有下降,柠条生长减缓;PC2土壤含水量逐步恢复;PC3土壤含水量增长幅度开始下降,柠条的各项生理指标上升;PC4柠条的光合生理指标、土壤含水量都达到了最高值;PC5柠条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研究发现,PC4处理是柠条光合生理和土壤水分响应变化的拐点,可参考作为平茬柠条优化管理的一个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本研究以漂白粉液浸渍消毒(以下简称浸消)桑叶饲喂家蚕为处理组,分析了不同组之间家蚕中肠细菌数量的差异;探讨了各组家蚕中肠产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细菌的菌株数量、产酶种类及相对产酶能力的差异。【方法】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产酶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各组产酶菌种类的不同。【结果】饲喂不同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浸消叶对家蚕中肠细菌的数量、产酶菌数量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有效氯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各处理组产蛋白酶菌株平均相对产酶能力均低于清水组,且清水组肠液中产淀粉酶菌株数明显多于各处理组;取食漂白粉液浸消桑叶后,家蚕中肠产消化酶细菌类群构成有一定变化,清水组和全程0.3%组产酶菌属相对较丰富,有Staphylococcus sp.、Lelliottiasp.和Buttiauxella sp.,其他处理组的产酶菌属相对单一,只有Staphylococcus sp.。【结论】以上结果说明漂白粉对家蚕中肠内细菌及产酶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中肠内产蛋白酶菌的产酶能力和产淀粉酶菌株的数量也受到抑制,对产酶菌类群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