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黏蛋白1(MUC1)属黏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上皮细胞膜表面,由于在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MUC1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Mu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先,根据小鼠Muc1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将2个loxP位点分别插在外显子2和3两侧,构建基因剔除载体Muc1-ABRLFn-pBR322.以电穿孔方法将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G418和更昔洛韦进行正负筛选获得4个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挑选其中一个阳性ES克隆行囊胚显微注射,获得16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其次,利用嵌合雄鼠与C57BL/6J野生型雌鼠交配后获得11只floxP杂合子小鼠(10雄1雌),通过杂合子小鼠回交,并进一步与EⅡa-Cre小鼠交配,最终成功得到Muc1全身敲除小鼠,其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初步表型观察未发现Muc1基因敲除相关器官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本研究为MUC1的生物学功能的挖掘,尤其是MUC1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2.
肿瘤新生血管相关内皮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晓东 《生命科学》2001,13(4):177-179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存留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增殖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同于静止期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或高表达的许多受体目前已被鉴定,它们是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理想靶点,简要综述了其中主要的几种受体,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家族,Tie受体族,整合素受体αvβ3,ATP合成酶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活体测量成年男性正视眼的前后径与横径.方法采用CT方法,对成年男性45人73只正视眼的前后径与横径的内外径进行了活体测量,并对其中23人33眼的眼轴同时进行A超测量.结果CT测量,前后径外径为24.86±1.09 mm,内径为22.31±1.22 mm,横径外径为24.98±1.25 mm,内径为22.58±1.23 mm,前后径与横径的外径与外径,内径与内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A超测量眼轴为23.02±0.75 mm.成年男性正视眼基本呈圆形.CT与A超测量方法不同,结果各异.结论活体CT测量眼球径可靠、可行.尤其对横径测量,在眼球形态学的意义上,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94.
美国对入侵种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外来种入侵是产生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外来种入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99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总统令,号召联邦政府机构执行人员防止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严重环境威胁,指示有关职能部门行使职权阻止引入入侵种并且恢复本地种。总统令指示建立一个入侵物种理事会,并就理事会、联邦机构的职责做了相应界定。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支持的入侵植物管理国家策略项目,提出了针对入侵种的三项国家目标一入侵种的预防、控制和本地种的恢复。国家管理策略的制定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合作、教育和研究的机遇。美国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已经就外来种入侵危害防范积极展开行动,包括制定标准防止入侵种进入,控制、根除入侵种,向民众进行有关外来种入侵的教育,增加财政年度预算等等。  相似文献   
95.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鄂尔多斯高原有特殊生境类型,本文研究了该地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利用巴氏罐诱法得到昆虫标本约5159号,其他无脊椎动物标本291号,鞘翅目为优势昆虫类群,其数量占昆虫标本总数的45.8%,其中拟步甲和步甲个体数量较多,占所有甲虫总数92.8%;(2)根据甲虫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特点将4个调查地点分为两组:一组为以荒漠灌丛为主的杭锦旗和植被类型多样化的石灰庙,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高;另一组为以人工植被区为主的石龙庙和新街镇,物种均匀度指数较高;(3)主成分排序(PCA)可以将该地区的甲虫群落分为人工植被区和荒漠植被区2种类型,反映降水和植被类型是决定甲虫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4)降水梯度对甲虫物种多样性有很大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降水梯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个体数量与降水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物种的丰富度与降水梯度没有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只有减少人为干扰,加强保护脆弱的原有植被,才能保护特有的昆虫种类;只有大力开展固沙造林植草,才能改善环境,提高该地区的昆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为Tobamovirus代表成员,以此病毒介导的外源蛋白在植物中表达,经过了十几年的研究和不断完善,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表达外源蛋白的途径.这项技术已经在医用活性多肽以及疫苗的研制、功能基因的鉴定、植物体内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阐述了TMV基因组RNA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并着重对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其利用加以了论述.  相似文献   
97.
本文综述了昆虫病毒,包括核多角体病毒(NPV)、昆虫痘病毒(EPV)和颗粒体病毒(GV),在防治农林害虫中的应用及其对寄主寄生蜂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昆虫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及基因工程研究的近况.  相似文献   
98.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首次对Hang形目(Charadriiformes)12种鸟类:蒙古沙Hang(Charadrius mongolus)、环颈Hang(Charadrius alexandrinus)、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红脚鹬(Trina totanus)、林鹬(Trina alareola)、翘嘴鹬(Xenus cineres)、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大滨鹬(Calidris teruarostri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s)和砺鹬(Haematopus ostralensis)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并以白鹳(Ciconia ciconia)的同序列作为外群杓建系统发生树。经比对,Hang形目12种鸟类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均包括1143bp,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共有381个变异位点,种间序列差异值为5.16%—16.01%。重建的系统树将Hang形目12种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其中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聚为一支,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聚为另一支;第2支系包括蒙古沙Hang、环颈Hang、反嘴鹬和硕鹬,其中反嘴鹬与砺鹬互为姐妹群,然后再与Hang属的两个种蒙古沙Jamg和环Hang组成的姐妹群构成并系群。分子证据提示:第1支系中各属问及种间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第2支系中的反嘴鹬与Hang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聚为姐妹群,提示将这两个类群合并为一个亚科——反嘴葫亚科更为合理,与码亚科共同组成Hang科,与核型研究结果和Sibley在新分类体系中将码科分为反嘴鹬亚科和Hang亚科、反嘴鹬族和砺鹬族属于反嘴鹬亚科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
利用香港天文台潮汐预报资料,对2002年2-4月间在福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水鸟观察活动进行分析,探讨福红树林湿地公园和米埔自然保护区海滨的地形差异和潮汐变化对两地水鸟活动产生的不同影响,确定福田红树林湿地公园水鸟观察时机。  相似文献   
100.
虾类和果蝇同属节肢动物.果蝇的相关研究表明自噬与免疫关系密切,而虾类自噬机制研究鲜少.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与自噬基因Atg8同源,其与自噬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自噬活性的标志分子.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罗氏沼虾的MrLc3a基因的全长cDNA,用RT-qPCR检测了该基因在罗氏沼虾主要组织中的表达量;并研究了正常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两种情况下MrLc3a基因和免疫基因Relish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病害防御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前期数据.试验结果表明:MrLc3a基因全长653 bp,其中包括195 bp的5'-UTR、378 bp的ORF开放阅读框和80 bp的3'-UTR,共编码12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南美白对虾Lc3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RT-qPCR结果显示,MrLc3a基因在罗氏沼虾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鳃、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肝胰腺和性腺中的表达量较少;副溶血弧菌感染罗氏沼虾后显著影响了MrLc3a和Relish基因在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中的转录情况,MrLc3a和Relish基因随时间变化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MrLc3a基因通过参与细胞自噬过程而参与了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