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 探究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在野生鼠和IL-6 缺陷鼠中设置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每组8只。模型组中,在第0日和第7日致敏小鼠(腹腔注射OVA 100 μg),从第14日起连续激发8 d(5%OVA雾化吸入,30 min/d,每日1次),末次激发24 h后取标本;对照组用PBS代替OVA做相同处理。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Q-PCR及ELISA检测小鼠肺匀浆、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用IL-13刺激A549或BEAS-2B细胞建立体外哮喘炎症模型,每组3个复孔,共4组:PBS处理组、IL-13处理组、IL-13与重组人PGRN蛋白(rhPGRN)共同处理组及p38磷酸化抑制剂(SB203508)处理组。0 min~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用Q-PCR及ELISA检测PGRN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的磷酸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肺匀浆和BALF中PGRN均显著降低(P< 0.01),血清PGRN有降低的趋势,然而哮喘小鼠BALF中IL-6显著升高(P<0.05)。与野生鼠哮喘组相比,IL-6缺陷鼠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数降低(P<0.05),PGRN显著升高(P<0.05),肺部病理损伤也减轻。体外实验中,IL-13处理组与PBS处理组相比,PGRN显著降低(P<0.05),IL-6显著增高(P< 0.05),p38的磷酸化增加;p38抑制剂处理组比未处理组中IL-6水平降低(P<0.05)。IL-13与rhPGRN共同处理组的IL-6显著低于IL-13处理组(P<0.05),p38的磷酸化降低(P<0.05)。结论: PGRN通过抑制p38磷酸化降低IL-6水平从而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2.
云南野生稻不同染色体组型和外植体材料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花粉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0%~11.8%之间,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在18.0%~35.2%之间,茎叶培养则在12.0%~25.0%之间。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再分化为绿苗的分化率在8.3%~100.0%之间。疣粒稻组培特性最好,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景洪普通野生稻次之,药用稻最难组培。本文建立了疣粒、东乡、景洪普野3种野生稻的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双歧杆菌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窒息新生儿 38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2 0例和非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1 8例。于生后 2 4h内采血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E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E ICR) ,随后予以脱水、止惊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金双歧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口服 7d ,并于第 7~ 8天各组再次抽血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生后第 1天两组新生儿E C3bRR和E IC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7~ 8d时治疗组E C3bRR为 (1 9 2 0±4 1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 2 2 7%± 3 63 % ,p <0 0 5) ,E ICR为 (1 1 53± 3 1 8) %显著低于对照组(1 5 40 %± 3 0 2 %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可使红细胞免疫功能上调 ,从而增强窒息新生儿的抗感染能力和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94.
参照已公布的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基因)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P1、P2,以RT-PCR方法扩增出PRRSV的ORF7片段(约410bp),其中含HA基因主要核苷酸序列(33bp)。用BamH Ⅰ、Xho Ⅰ分别对扩增出的片段及pET32a质粒进行酶切,连接后构建了重组质粒pETHN并转化到BL21(DE3)宿主菌中诱导表达。用纯化后的表达产物与流感病毒血凝素单抗及乳胶建立了诊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与IDEXX公司FLISA检测试剂盒符合率达93.8%。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探讨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Xe-hsc70基因表达与高温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比较热胁迫下Xe-hsc7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诱导表达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八字地老虎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编码热激同源蛋白70(70 ku heat shock cognate,HSC70)的基因(命名为Xe-hsc70)cDNA全序列与基因组DNA序列(Genomic DNA,gDNA),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热胁迫温度及不同热诱导时间下八字地老虎4龄幼虫体内马氏管、中肠、体壁、脂肪体与唾腺5个组织中Xe-hsc70基因在mRNA转录与蛋白表达两水平上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比较分析克隆得到的Xe-hsc70基因cDNA全序列和gDNA序列,结果表明Xe-hsc70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最大内含子(561 bp)位于5′端非编码区,并含有一个类似热激应答原件HSE的核心结构序列(gaatatgCaGAAtgTTCcaGaa),其余内含子(长度在86~218 bp之间不等)均在编码区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八字地老虎hsc70内含子的具体数目及位置。组织差异性分析显示:在常温25℃条件下,Xe-HSC70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唾腺中表达量最低;经热激诱导后中肠、唾腺与体壁组织中Xe-HSC70的表达量与对照(25℃)相比显著上调,随着热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的变化趋势,脂肪体和马氏管Xe-HSC70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八字地老虎不同组织在应对热胁迫的过程中,抗逆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Xe-HSC70的不断积累是八字地老虎对热胁迫不断适应的一个过程,其组织中Xe-hsc70基因的高表达在八字地老虎抗热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八字地老虎的抗逆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圭630/0242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穗一次枝梗数及V/R比进行了QTL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QTL;其中,效应最大的qVB-8的贡献率为31.1%,加性效应值为1.96%,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灿稻亲本圭630,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效应较小,但分别与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2个QTL同位,检测到影响V/R比的3个QTL,其中,效应最大的qV/R-1的贡献率为25.3%,被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落粒性基因sh-2紧密连锁(亦或为一因多效)。此外,还检测到4对和2对分别控制穗颈维管束数和V/R比的互作QTL。结果分析表明,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受不同的多基因系统控制,但这2个多基因系统的某些位点在基因组中具有同位性;在第1染色体上,控制V/R比,且效应最大的qV/R-1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在水稻籼粳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Dad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基因。以拟南芥Dad1 (AtDad1) cDNA为模板,利用体外RT-PCR对其进行地高辛标记。以产物反义RNA作探针 (顺义RNA为对照),对Dad1在玉米种子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ad1在一些衰老组织如子房壁、珠被(Fig.1, B&C)、成熟的胚乳 (Fig.1, E) 以及脱落的根冠细胞 (Fig.2 A)中表达量均较高,同时在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如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Fig.2, A&B)、发育的子叶(Fig.2, C&D)、雌性生殖细胞 (Fig.1 C)以及发育的胚乳细胞(Fig.1 C)中表达量也较高。结论:同其它植物中的Dad1同源基因一样,玉米中的Dad1基因在胚胎发育及胚乳PCD等多种发育过程中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蜡状芽胞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它能引起食物中毒和其它形式的疾病。潜在的致病因子包括磷脂酶C、溶血素、肠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在很多致病菌中致病因子的表达都是协同调控的。从蜡状芽胞杆菌模式菌株ATCC1 4579经转座子诱变的文库 ,筛选到一株磷脂酶阴性的突变子 ,该突变子的蛋白酶活性明显减弱了。插入位点的序列分析表明 ,一个高度同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录激活子PlcR的基因被插入失活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能激活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基因的转录外 ,转录激活子PlcR至少还能调控卵磷脂酶和一个或多个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这是一个多效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99.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细胞在生理、病理或逆境条件下可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本文详细描述了植物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生理功能及其研究意义,并把这些方面与动物PCD做了比较。另外,虽然植物PCD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还是对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遗传调控以及PCD的起源与进化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植物PCD的研究战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和生化特征。目前,植物PCD的研究主要还集中于形态和生化方面的描述。各种条件下的植物PCD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或多或少地与动物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并不符合动物细胞凋亡定义的全部内容。并且不同植物PCD类型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尽管如此,动植物PCD在形态和生化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无炎症反应、DNA的特异片段化以及核酸内切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升高在植物中也依然是区别PCD与细胞坏死(necrosis)的形态和生化依据。2.分子水平上,植物PCD也涉及到许多信号分子和特定基基参与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已分离的与植物PCD直接相关的基因只有ACD2、Dad1等少数几个。尽管已证明一些信号分子如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100.
李继尧  王玲 《生理学报》1994,46(2):168-175
本工作观察了神经降压素对醋氨酚引起的小鼠在体肝脏和离体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谷胱甘肽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NT在整体和离体肝细胞增能减轻醋氨酚诱导的转氨酶的漏出,且在离体肝细胞部分翻转了醋氨酚引起的DNA合成速率的下降,在离体肝细胞醋氨酚使细胞内还原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总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降低,但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无明显改变。NT预处理后再给予醋氨酚,则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