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7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分胁迫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影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但通过调控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来探讨这一入侵植物的适应能力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设置2个水分梯度:处理Ⅰ土壤含水量30%~60%和空气相对湿度80%~90%,处理Ⅱ土壤含水量10%~20%和空气相对湿度20%~30%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土壤含水量在10%~20%且空气相对湿度在20%~30%时,水分胁迫能显著影响薇甘菊的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胁迫条件下植株生长速率明显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最大量子效率分别是1.94 μmol·m-2·s-1和64.91 mmol·mol-1,比对照8.63 μmol·m-2·s-1和211.34 mmol·mol-1明显偏低.本文将空气相对湿度作为水分胁迫条件之一,阐述了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能扩大薇甘菊的适生范围,并分析得出气孔限制可能是水分胁迫下薇甘菊生长受抑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城市行道树对交通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寒娥  李秉滔  蓝盛芳 《生态学报》2005,25(9):2180-2187
以远离交通环境的公园作为相对清洁区,研究了位于广东佛山种植最普遍的8种城市行道树树黄葛榕(Ficusvirens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L.)Pers.),芒果(MangiferaindicaL.),细叶榕(FicusmicrocarpaL.),阴香(Cinnamomumburmanii(Nees)Bl.),垂叶榕(FicusbenjaminaL.),白兰(MicheliaalbaDC.),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Dunn)在交通密集区生长在不同方位的植物器官对交通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交通密集区的城市行道树的叶片和树皮器官吸收重金属铅和镉、硫含量、电导率和pH值等指标在不同的方位呈现显著的差别,即城市行道树位于快车道一侧生长的植物的器官(以下简称P1)、位于面向人行道一侧生长的植物的器官(以下简称P2)及相对清洁区采集的植物样品(以下简称P0)各指标测定值的分析结果为:其叶片和树皮硫、重金属铅和镉、电导率等特征值基本呈现P1>P2>P0的大小规律,在显著度为0.05时差异显著;而pH值基本呈现P1相似文献   
93.
钾离了的通透率至少比钠离子的通透率大10000倍,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为了存分子水平阐释钾离子通道的选择性机制,以KcsA钾通道X射线衍射结构为基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不同离子在离子通道中的位能.计算结果表明,Rb^ 离子具有与K^ 离子相类似的位能曲线,但是其在通透过程遇到的位垒要比K^ 离子的位垒高,因而所对应的通透率也就小十钾离子的通透率,而钠离子的的通透率仅仅足钾离子通透率的0.0067%.文中所涉及的系统仪仅包含269个原子,而用分子动力学虽然也可以得到相近的结果,但是它的系统火小为41000个原子.  相似文献   
94.
一种利用STO饲养层细胞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利用STO饲养层细胞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该方法选用生长至80%饱和密度的STO细胞,经丝裂霉素C(10 mg/ml)处理4 h后以8×104 cm-2的密度接种培养12 h,制备饲养层,再将ES-D3细胞以1×104 cm-2的密度接种其上,首先用含mLIF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再更换拟胚体诱导培养液,5~9天后获得了各成熟阶段的拟胚体。形态结构和分化潜能等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拟胚体结构典型,具有产生3个胚层谱系来源的功能细胞的潜能。与传统拟胚体制作方法如悬滴培养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拟胚体形成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开展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干细胞分化研究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95.
血管中白细胞等的粘附、聚集问题能够影响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乃至形成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内毒素注射大白鼠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电磁水能够减轻内毒素所致的炎症刺激,并能够降低白、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能降低白细胞的渗出,能提高红细胞的电泳率,能抑制血流速度的减慢和能够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t检验,差异显著(P<0.01)以及差异明显(P<0.05)。揭示电磁水能够提高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负电荷密度,并可以减轻外因(如,内毒素)对体内细胞和血管的损伤。说明电磁水能够改善微循环,维系正常血流和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6.
橙腹田鼠中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和种群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了延迟的密度依赖对橙腹田鼠 (Microtusochrogaster)一个波动种群的生存和生殖的影响 ,研究持续了 63个月 ,取样间隔为 3 5天。在研究期间 ,该种群的密度经历了 4次波动 ,每次波动的高峰都在 11月至次年 1月 ,种群数量在冬季下降。生存和生殖都有负面的密度依赖效应 ,最大效应具有 2个月的时滞。种群存活率增长对种群密度最大的正面效应具有 2个月的时滞 ,而对与增加生殖则有 3个月的时滞。内部因素和冬季都可能推延对生殖的密度依赖效应 ,但是本文未能检验这些内部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影响看来与对生存的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无关。负面的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对生存和生殖的净作用可能在于减少、而不是阻止橙腹田鼠种群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97.
为了测量奄美岛上濒危物种琉球兔 (Pentalagusfurnessi)的丰盛度 ,我们计数了森林中道路、溪流和森林地被物中的粪堆数量。计算用的模型包括新粪堆的数量及其年龄、总粪堆数量、每天产生的平均粪堆数 ,以及在森林地被物和溪边的粪堆数量的回归方程。估计在 1 993- 1 994年期间该岛上有 2 5 0 0 - 6 1 0 0只琉球兔 ,在 2 0 0 2 - 2 0 0 3年间有 2 0 0 0 - 4 80 0只。通过比较粪便丰盛度和在森林道路旁观察到的琉球兔数量 ,我们考察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最后将以前调查的数据应用于该模型以确定种群下降的程度  相似文献   
98.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 1 0 a的 4种人工林 ,即小叶栎 ( Quercuschenii)、木荷 ( Schima superba)、马尾松 ( Pinusmassonina)与木荷 -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 ,混交林、木荷居中 ,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 ,但在夏季 ,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 ,夏季最低 ,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 ,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 91 .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 ,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 (蜈蚣和蜘蛛 )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 ( P<0 .0 5 ) ,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 ,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 ,丰富度指数 d和密度 -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 ,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 ,而香农指数 H、均匀度指数 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 4组 ,小叶  相似文献   
99.
广东省穿山甲种群数量调查与资源蕴藏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3月 ,利用“洞口记数法”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穿山甲华南亚种的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为 65 2 7~1 5 6 5 9头 ,平均密度为 1 85~ 4 43ind /km2 ;不同栖息生境穿山甲的种群平均密度为 2 46~ 5 90ind /km2 ,密度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 >针叶林。各栖息生境的洞口密度平均为 5 1 39± 1 8 31个 /km2 ,以针阔混交林的洞口密度最大 ,其次是阔叶林和灌木林 ,最小的是针叶林 ,且洞口密度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 (F =1 6 96>F0 0 1 ,3/30 =4 5 1>F0 0 1 ,3/36)。根据保护区内穿山甲的密度值 ,估计广东全省穿山甲的资源量为 1 42 73 0 9± 5 863 79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低聚异麦芽糖对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影响以及与骨钙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FC组;普通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SS组,模拟失重低聚异麦芽糖组(饲喂普通饲料 低聚异麦芽糖),实验期21d。结果:SC组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股骨骨密度(BMD),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BGP)的水平显著低于FC组,而血钙水平明显高于FC组;SS组大鼠肠道益生菌数量,饲料钙的表观吸收率,骨密度,骨钙含量以及骨钙素水平较SC组高,血钙水平显著低于SC组。结论:低聚异麦芽糖可以促进模拟失重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减少股骨骨质的丢失,提高股骨BMD,增加骨形成,对骨代谢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