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19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调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以及江苏省紫荆种实,首次发现了种实害虫紫荆豆象Bruchidius siliquastri Delobel, 2007为中国新纪录种和紫荆豆象的新寄主湖北紫荆Cercis glabra,发现紫荆豆象在云南省昆明市对中华紫荆C. chinensis Bunge的危害率为26.92%~94%,湖北紫荆的危害率为11.11%;贵州省贵阳市对中华紫荆的危害率为36%~62%。  相似文献   
92.
【背景】球孢白僵菌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通过侵染幼蚕可制备白僵蚕。白僵蚕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疗、保健品及化妆品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目的】从7株不同来源的白僵菌中筛选获得高毒力白僵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为制备白僵蚕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方法】从不同白僵蚕体内分离获得7株白僵菌菌株(SDJC-1、SDJC-2、SDJC-3、GXHC-1、SDND-BB、AT-3006和SQJC-1),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力分析及对家蚕的致死力等研究,筛选得到一株致病力高、性状优异的白僵菌株,并对其最适发酵条件进行探索。【结果】菌株SDJC-3的生物学性状优异,产孢量较高,家蚕致死率达75%,其制备的白僵蚕成品个头大且饱满,横截面丝腺环清晰,品质较好。通过对菌株SDJC-3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7℃、最优发酵转速为180 r/min、最适的发酵液体积占比为1/5 (250 mL培养瓶)。【结论】本研究将为人工利用白僵菌制备白僵蚕及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长期以来,溴甲烷熏蒸剂在有害生物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发现溴甲烷是一种臭氧消耗物质可对环境造成危害以来,特别是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禁止使用溴甲烷的时间表后,寻求溴甲烷处理替代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在进口木材有害生物检疫处理中所开展的溴甲烷减量与替代技术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各项技术手段付诸实际应用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难点,提出了我们在该领域深入研究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94.
白术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白术多糖作为抗原刺激小鼠免疫系统,探讨其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为多糖在免疫调节功能方面的应用开发及在药物鉴定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给予小鼠自术多糖、可溶性淀粉多糖、伤寒多糖抗原刺激,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及交叉抗体,探讨补益类水溶性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多糖抗原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G类抗体(P〈0.05);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非特异性IgG类抗体即交叉抗体的产生;但不激发病理性抗体产生(RF阴性)。结论补益类水溶性多糖能激发免疫反应与其他多糖可能有共同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95.
杨光  孙涛  安思危  郭攀  马明 《生态学报》2019,39(6):2101-2108
森林凋落物对于汞在林地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汞的迁移转化特征,以重庆四面山风景名胜区典型林分(常绿阔叶林)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连续监测典型林分凋落物中各形态汞浓度和有机质变化量,同时监测周围土壤中汞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四面山典型林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汞浓度整体上升,总汞浓度(初始浓度:78 ng/g)的增幅最高达53%,甲基汞浓度(初始浓度:0.32 ng/g)最高增幅达138%;在春季和夏季,水溶态和酸溶态两种活性态汞含量分别增加了851%和96%,在分解前期和末期,凋落物汞的中惰性汞比例最高,占比达75%。土壤腐殖质层中总汞和甲基汞浓度比较稳定。凋落物中活性态汞通过雨水淋洗进入土壤与有机质络合并发生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凋落物中C含量减少了22%,N含量增加了15%,总汞浓度与C/N比呈负相关,与N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中微生物C、N含量整体增加,与汞浓度峰值同步,且夏季含量显著高于冬季含量(P0.05),说明微生物与凋落物固定汞和汞的甲基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鲸类是一类次生性的水生哺乳动物,其陆生祖先大约53-56Ma从陆地返回海洋。为了适应水下的弱光环境,鲸类的光感受器以视杆细胞为主,视锥细胞功能大多退化,缺乏辨别颜色的能力,然而鲸类视觉退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择在视锥细胞中表达且对光传导级联反应起重要作用的GNAT2和CNGB3基因,通过PCR扩增、测序以及在数据库中下载已有的基因序列,共获得8个鲸类代表性物种的同源序列。MEGA6.0软件比对发现侏儒抹香鲸和抹香鲸的GNAT2基因分别在148位和1012位插入了1个碱基 A,而抹香鲸的CNGB3分别在554位和1407位有1个碱基的缺失,导致提前终止密码子出现;另外,小须鲸CNGB3基因在1525-1527位出现了提前终止密码子,提示鲸类的这两个基因可能为假基因。通过I-TASSER在线预测GNAT2和CNGB3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现出现移码突变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均位于这两个基因的重要功能域。另外,运用PAML软件的Branch model分析表明发生假基因的鲸类物种GNAT2和CNGB3基因出现选择压力放松,且假基因化可能是一个近期事件。侏儒抹香鲸、抹香鲸以及小须鲸的GNAT2和CNGB3基因出现假基因可能与其深潜习性以及完全的水生生境导致其色觉功能丢失相关。此外,Free-ratio model分析发现其他鲸类的ω值接近于1,说明GNAT2和CNGB3基因出现了选择压力放松,这可能是长期适应水生生境视觉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供一种适合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使用的增稠剂,以黄原胶和罗望子胶及麦芽糊精为原料,粘度及溶解时间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胶体最适的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复配后的胶体粘度均大于单一胶体的粘度,且三种胶体复配后的溶解速度得到了显著地提高。黄原胶、罗望子胶和麦芽糊精的最适复配比例为3∶1∶30,粘度为611mPa·s,溶解时间为3min。随后通过流变仪对复配溶液的流变特性及粘度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将最适配方的增稠剂与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增稠剂进行对比,表明该配方的增稠剂不仅具有成本低及速溶的优势,还能应用于医学钡餐造影。  相似文献   
98.
朱林  李婷  陈炳耀  杨光 《兽类学报》2020,40(1):37-46
大型鲸类死亡个体,往往因腐烂程度较高或外部形态损坏,很难鉴定物种。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在江苏南通和浙江宁波各发现一头死亡须鲸。本文仔细辩别了两头须鲸的形态学特征,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得到903 bp和972 bp mtDNA控制区序列,以及467 bp和438 bp Cyt b序列。经GeneBank 序列比对,南通样本与长须鲸相似度最高,达99%~100%;宁波样本与大村鲸相似度最高,达97%~99%。通过MEGA 7.0软件的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Blast结果一致。综上,南通死亡须鲸鉴定为长须鲸,宁波死亡须鲸鉴定为大村鲸。同时,由于这两个物种在中国的分布信息比较缺乏,本研究证实了长须鲸在江苏省南通市及大村鲸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掌握柚木无性系光合生理与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基于柚木无性系测定林,测定选自不同种源的19个无性系+1个对照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性状,分析柚木无性系光合生理特征及其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树高在柚木不同无性系间、不同种源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其他各性状都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但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参数与树高生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早期选出71-7、FS3为光合速率高和树高生长好的优良无性系,起源于印度的柚木资源可作为今后高光效育种选择的重点,需要对光合生理和生长测定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准确地筛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慢性复杂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各类慢性复杂性创面患者共65例,病程均超过3个月,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VSD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VSD组定期更换VSD辅料;2周后视创面愈合情况,选择继续VSD治疗,或行II期修复治疗(直接拉拢缝合,皮片移植,或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的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即以凡士林油纱布及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内置引流条,每12 h换药一次。两组创面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个时间点分别对比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细菌计数。结果:VSD治疗组患者全部愈合,治愈率达10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率为86.7%。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SD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2±3.3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5.8天,两组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相同检测时间点VSD组创面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创面细菌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提高慢性复杂创面的愈合率及清除创面细菌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