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IRM-2小鼠和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取肿瘤组织研磨,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10^6/mL,取细胞悬液接种于IRM-2小鼠和C57BL/6小鼠腋下,0.2 mL/只。观察两品系肿瘤生长、荷瘤鼠生存时间,外周血细胞及病理指标变化。结果两品系小鼠成瘤率均是100%,荷瘤鼠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IRM-2小鼠荷瘤鼠体重净增长明显高于C57BL/6荷瘤小鼠(P〈0.05)。白细胞分类及病理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IRM-2小鼠与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IRM-2小鼠可以建立稳定的Lewis肺癌肿瘤模型应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2.
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结合TERRA MODIS卫星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毛乌素沙地海流兔河流域2015年各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并对植被NPP月平均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海流兔河流域2015年植被NPP总量为2.88×1011 g,生长季(4月份至10月份)的植被NPP总量达2.81×1011 g,占全年植被NPP总量的97.57%.随着时间推移,植被NPP月平均值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月平均值呈"缓慢增加—急剧增加—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植被NPP月平均值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植被NPP月平均值之和分别为20.55、69.39、20.46和0.48 g·m-2.从空间分布上看,中部河谷和滩地的植被NPP月平均值总体上高于东南部、西部和西北部等沙丘荒漠区.月平均气温对植被NPP月平均值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实际日蒸散发量和地表月太阳辐射.植被NPP月平均值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位埋深1~2 m之间.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ASA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毛乌素沙地海流兔河流域植被NPP值,月平均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对该流域植被NPP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3.
水稻根表铁膜吸附镉及植株吸收镉的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Cd处理时间对有铁膜和无铁膜水稻根表吸附Cd及植株吸收Cd动态变化的影响.水稻根表铁膜由50 mg·L-1 Fe2+(Fe50)诱导形成.供试植株在含10 μmol·L-1Cd的营养液中生长不同时间后收获.结果表明, 随Cd处理时间的延长,无铁膜和有铁膜处理水稻根表DCB-Cd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Cd处理2 h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均持续上升,Cd处理8 h前增加缓慢,8 h后增加幅度加大.有铁膜水稻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增加幅度均低于无铁膜水稻.有铁膜处理DCB-Cd含量、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均低于无铁膜处理.表明铁膜不影响水稻各部分Cd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Fe处理之间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的差异可能与根系含Fe量有关.  相似文献   
94.
应用反向PCR克隆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小鼠整合位点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分析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小鼠中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信息,应用反向PCR克隆整合位点序列。方法:小鼠基因组总DNA酶解和自连接后,针对慢病毒载体的特点在LTR附近设计一组特异的PCR引物,优化半巢式PCR的各种参数,提高整合位点序列克隆的效率。结果:克隆了分别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转铁蛋白(TF)基因的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小鼠家系7只小鼠中10个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序列。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小鼠整合位点序列的克隆,为分析整合位点与外源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不同生育阶段盐分胁迫对棉花生长和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不同生育阶段盐分胁迫下棉花的水分调节机制,采用筒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NaCl)灌溉对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冀棉616"生长指标和一些水分生理指标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4 g·L-1后就会抑制棉花营养生长,但较少影响生殖生长(蕾期和花铃期);盐分胁迫没有影响棉花蕾期生育进程,但推迟了苗期生育进程,并有促进提前吐絮的作用;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叶片的气孔阻力均呈递增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在苗期时呈递增趋势、蕾期时呈先增后减趋势、花铃期呈递减趋势;盐分胁迫显著增大了调查时期内除叶片以外所有器官的干鲜比,而叶片干鲜比基本稳定;盐胁迫下,棉花具有优先供给叶片水分和降低叶片蒸腾耗水的水分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6.
大庆油田开发中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模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大庆市龙南油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针对本油田工程工艺分析的特点,建立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性和较强的吸附性,推导了连续源情况下地下水中石类污染物运移解析式并进行了预测分析,从而为油田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7.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96微孔板法,对内蒙古产2种柽柳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6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远远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同一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相比较,两者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不同植物同一溶剂的提取物抑制活性也不同,6种提取物中,多枝柽柳的正丁醇和柽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IC50=13.36和17.35μg·mL-1)。所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很好,且多枝柽柳抑制活性整体上较柽柳好,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8.
和田沙漠玫瑰品种系统发育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基于DNA分子数据分析和田沙漠玫瑰品种与丰花玫瑰、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品种的关系,构建和田沙漠玫瑰的系统发育关系,以探讨其杂交起源。结果表明:(1)和田沙漠玫瑰具有独特的遗传组成,品种内遗传距离(0.017±0.003)小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9±0.005、0.024±0.004、0.022±0.003)。(2)和田沙漠玫瑰在系统发育上没有与其他3个品种的序列发生聚集,说明和田沙漠玫瑰遗传上区别于丰花玫瑰、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应视为独立的品种。(3)GAPDH系统发育显示,和田沙漠玫瑰部分克隆与来自中国或东南亚的硕苞组(sect.Bracteatae)、金樱子组(sect.Laevigatae)、木香组(sect.Banksiae)的4个物种[硕苞蔷薇(R.bracteata)、金樱子(R.laevigata)、小果蔷薇(R.cymosa)和木香花(R.banksiae)]聚在一起,且位于基部位置;部分克隆与欧洲的Caninae组、合柱组(sect.Synstylae)、法国蔷薇组(sect.Gallicanae)的4个物种(椭叶蔷薇(R.elliptica)、常绿蔷薇(R.sempervirens)、R.trachyphylla和R.abyssinica)聚在一起;与上述近缘物种的序列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个杂合位点,暗示和田沙漠玫瑰的杂交起源比较古老。(4)叶绿体系统发育和序列分析发现,和田沙漠玫瑰与欧洲的Caninae组、合柱组、法国蔷薇组的14个物种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和田沙漠玫瑰为杂交品种,可能为中国和欧洲蔷薇属物种或品种杂交而来,杂交亲本可能为硕苞组、金樱子组、木香组、Caninae组、合柱组、法国蔷薇组的若干物种。  相似文献   
99.
北京地区大足鼠耳蝠主要食物及其食性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1月初 (冬眠期除外 ) ,约每两周一次 (每次调查持续 1- 2晚 )于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四合村蝙蝠洞 (115°5 9′N ,39°4 3′E)捕捉觅食后返洞的大足鼠耳蝠 (Myotisricketti) ,通过 2 8次野外调查收集了 342个粪便样品 ,分析了其食物组成的频率差异。北京地区大足鼠耳蝠主要捕食宽鳍 (Zaccoplaty pus) (在总样品中的频率为 6 0 2 % )、鲫鱼 (Carassiusauratus) (5 8% )和洛氏 (Phoxinuslagowskii) (2 3% )三种淡水鱼 ;还捕食至少 7个目的昆虫 ,分别为鞘翅目 (2 0 2 % )、鳞翅目 (12 6 % )、同翅目 (9 6 % )、蜉蝣目(4 1% )、半翅目 (5 6 % )、双翅目 (3 5 % )和膜翅目 (2 6 % )。两年中三种淡水鱼的总频率与昆虫的总频率差异显著 ;年内数据比较显示 ,鱼类和昆虫频率 2 0 0 2年差异不显著 ,2 0 0 3年差异显著。大足鼠耳蝠雨季和旱季食物种类基本无差异 ,但鱼类和昆虫在其食物组成中有年内波动 ,即大足鼠耳蝠旱季多以鱼类为食 ,雨季捕获昆虫的数量相对增加。据两年的研究结果 ,证实北京房山霞云岭大足鼠耳蝠的食物主要组成部分是三种鱼类 ,而宽鳍为主要食物成分的原因是其多在水体浅层活动而易被大足鼠耳蝠捕获。从能量收支平衡的角度推测大足鼠耳蝠在雨季捕食昆虫可能  相似文献   
100.
三倍体‘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杨树品种‘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 Yinzhong)无菌苗叶片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条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通过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进行品种改良探索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及浓度、渗透压、酶解时间对‘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分离条件为CPW+3% Cellulase RS+0.5% Macerozyme R-10+0.3% Pectinse Y-23+0.6 mol/L甘露醇+0.6 g/L MES+1 g/L BAS,酶解时间为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2.13×107个/g和80.18%;‘银中杨’叶肉原生质体纯化最佳方法为上浮法蔗糖等密度离心,且蔗糖浓度为40%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1.06×107个/g),可满足进一步的原生质体培养等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