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5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房沟异羽叶的新联合(Anomozamites haifanggouensis (Kimura et al.) comb. nov.)是辽西和内蒙古东部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一种特有的本内苏铁类植物.仅发现一块标本(正、反面印痕).标本上保存3枚营养羽叶,它们同几个苞片状的小叶和一些小孢子叶联合在一起,但球果的雌蕊群部分未被保存.标本被收集于内蒙古东部的宁城县山头乡道虎村附近,产于中侏罗统海房沟组.以往在辽西葫芦岛市的南票和白马石乡上三角城等地的同一层位中也曾发现过很多分散保存的苞片状小叶和相似的小孢子叶.它们最初被潘广(1983)认为是一种双子叶的半被子植物(Cycadicotis),并将小孢子叶视为"具皱纹的雌性种囊".后来,又经Kimura等(1994)详细研究,因未找到任何与被子植物有关的证据,将它们归入一个分类位置不明的形态属Pankuangia,并被描述在P. haifanggouensis种名之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被研究的标本是同本内苏铁类的Anomozamites异羽叶相连,从而为这些分散保存的生殖器官的确切分类位置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2.
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组合CA9211/RW15(6D/6V异代换系)幼胚培养SC2后代中,用原位杂交方法鉴定出T240-6为6VS端体异代换系. 以此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及"单管反应"技术体系,对6VS进行切割分离及LA (Linker adaptor)-PCR扩增.扩增带在100~3 000 bp 之间,大部分集中在600~1 500 bp.利用32P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源于簇毛麦.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6VS DNA质粒文库.对文库的分析表明,文库大约有17 000个白色克隆;插入片段分布在100~1 500 bp,平均60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37%克隆有中度到强烈的杂交信号,证明含有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63%克隆有较弱的信号或没有信号,证明为单/低拷贝序列克隆.从文库中获得8个簇毛麦特异克隆,对其中两个克隆pHVMK22和 pHVMK134进行了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并利用该探针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进行了检测.RFLP 结果表明,两个克隆一个为低拷贝序列克隆(pHVMK22),另一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均为簇毛麦专化DNA序列.以pHVMK22为探针对抗、感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的Southern杂交发现抗病品系有一条2 kb的特征带, 该探针可能作为检测抗病基因Pm21的探针.  相似文献   
93.
普通小麦-纤毛鹅观草染色体异附加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娜  李巧  王海燕  曹爱忠  陈佩度  王秀娥 《遗传》2008,30(10):1356-1362
随机选取定位于小麦和大麦7个部分同源群上的135对EST、27对STS和253对SSR引物对24个可能的普通小麦-纤毛鹅观草二体异附加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 55对引物在亲本普通小麦中国春、Inayama Komugi、纤毛鹅观草和Inayama Komugi-纤毛鹅观草双二倍体间有多态性扩增, 其中31对引物可以在异附加系中扩增到纤毛鹅观草特异条带。根据PCR扩增结果, 异附加系07K02、07K06、07K39、07K201、07K202、07K255和07K256所添加的纤毛鹅观草染色体归属小麦第1部分同源群; 07K07、07K08、07K09、07K11、07K14和07K17所添加的纤毛鹅观草染色体归属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 07K15、07K16、07K21和07K47所添加的纤毛鹅观草染色体归属小麦第6部分同源群。  相似文献   
94.
陆生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生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洲, 后被引入到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和中国等地, 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种。对喜旱莲子草陆生种群的有效控制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中通过种植实验建立了陆生生境中喜旱莲子草主枝长、生物量、叶面积和斑块面积等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 (1)喜旱莲子草的主枝长、生物量、叶面积和斑块面积等均表现为指数式生长, 其日增长率(%)分别为4.28、11.27、11.59和8.67。(2)喜旱莲子草的地上重(x)-地下根茎重(y)的异速生长指数b约为3/4(01), 即总重和叶面积相对于主枝长呈二次幂增长, 由此可进一步推出总重和叶面积与斑块面积成正比; 生物量-叶面积的异速生长指数b约为1, 为等速生长(b=1), 即单位生物量所支持的叶面积不随植株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冠层恒定性)。其叶面积比为88.24 cm2/g, 比叶面积为287.97 cm2/g。通过本研究期望对喜旱莲子草陆生局域斑块的生长进行预测, 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其控制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为制定经济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96.
异甘草素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二羟基苯乙酮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羟基保护,羟醛缩合及脱保护合成得到了异甘草素。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羟醛缩合反应条件如:催化剂的种类,底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以Ba(OH)2为催化剂,甲醇为反应溶剂,对羟基苯甲醛和2,4-二羟基苯乙酮的摩尔比为1.8∶1,温度为45℃的条件下,反应12 h,羟醛缩合反应的收率最高(77.9%),且体系较为简单,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97.
邓娟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9,29(6):3231-3240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油松林自然化发育过程中的植物叶片与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变化规律,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子午岭林区天然油松群落为参照,选择了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油松林,分别对其土壤的氮库、碳库及植物叶片养分库和碳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松针叶C、N、P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99.5±63.75)mg/g、(8.53±0.50)mg/g和(0.94±0.64)mg/g,叶片C含量大小依次为阳坡天然林>阴坡天然林>阴坡人工林>阳坡人工林,阳坡人工林叶片N、P含量显著高于阳坡天然林.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林叶片C/N、C/P差异显著,叶片N、P和N/P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叶片C含量差异不显著.油松叶片C含量与N、P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N和P之间的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立地的油松林除40~60cm土层土壤C、N含量无显著差异外,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的人工林土壤C、N含量显著高于天然林,同时阳坡人工林土壤C、N含量显著高于阴坡人工林.0~20cm、20~40cm两个土层土壤C含量与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物N、P均呈显著正相关.子午岭林区阳坡的人工油松林不仅叶片养分含量较高,而且林地土壤是该区土壤的最大养分库和碳库.  相似文献   
98.
小RNAs(长度小于40 nt)是nc-RNAs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植物中已发现了多种小RNAs,如小干扰RNAs(siRNAs)、微小RNAs(miRNAs)、反式作用的小干扰RNAs、天然反义转录小干扰RNAs、异染色质小干扰RNAs、长小片段小干扰RNAs、天然反义转录的微小RNAs及其一些未命名的小RNAs.成熟的小RNAs聚集相关的蛋白质因子,可以抑制转录,导致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或介导目标mRNA的剪切,抑制翻译,导致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就这些植物小RNAs产生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9.
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小蠢Crossotarsus conife瑚、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伽o,,啪u纽础、端刺异胫长小蠢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蠢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蠢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蠢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相似文献   
100.
嵌套式回归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一种建立树木生物量模型的简单快速方法——嵌套式回归。基本原理是以枝轴为基本单位, 逐级拟合。过程是把枝条分解成枝轴, 从枝轴到枝条, 再到单株, 拟合不同层次或尺度的生物量模型。建立枝轴生物量方程, 估计各级枝轴生物量, 将枝轴生物量(实测值或模拟值)总和起来便得到枝条生物量。由于样本单元之间有包含关系, 实际测定的样本很小, 具有快速实用的特点。检验结果显示, 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