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0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96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RPHA法,ELISA法及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89例乙肝病人尿细胞中的HBsAg、HBeAg及HBVDNA,发现尿细胞中有HBsAg、HBeAg、HBVDNA存在。结果提示:乙肝无症状携带者及乙肝病人尿细胞中具有HBsAg、HBeAg、HBVDNA,因此更进一步证实尿液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92.
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褐飞虱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中进行了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的测定,并对褐飞虱为害再生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根据虫量和产量损失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再生稻褐飞虱防治指标模型,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3.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病害是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真菌病的危害性极大,如19世纪中期,爱尔兰曾因晚疫病严重爆发而导致马铃薯绝产,致使100万人挨饿、200万人被迫背井离乡远迁北美。过去,人们对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有三条途径:(1)选育并采用抗病品种,育种方法为通过有性杂交利用作物本身或近缘种中的抗性基因;(2)施用化学杀菌剂;(3)采取预防措施,如轮作、  相似文献   
94.
95.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的方法,对58例肺癌患者和32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蛋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五种特异蛋白,分别存在于A区、C区、F区和G区。肺癌组和肺结核组比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有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6.
美人蕉(Canna indica),为美人蕉科植物,常见的花卉品种,各地均有栽培。具有取材方便,根尖粗,结构明显,细胞大,容易观察等优点。一、观察表皮细胞、气孔和叶绿体 1、用镊子撕下叶片下表皮,制成水装片,镜检:可看到表皮细胞壁不规则,明显的细胞核;气孔器有二个绿色,肾形保卫细胞组成,气孔呈椭圆形。 2、用刀片刮取叶肉少许,制成水装片,镜检:清楚可见二种形态(球型和长柱型)叶肉细胞内,分布明显的椭圆形或近球  相似文献   
97.
98.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心功能检查法。7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STI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STI指标受心率、性别、年龄和血压等多种生理因素影响,使报道结果殊多差异,不同个体或样本间难以比较。本实验选择11个独立和复合生理变量为相关因素预选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240名正常人的STI数据,得出了9个常用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在较大范围内探讨了影响STI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对2018至2021年采集的9号巢鼠(Micromys minutus)标本、22号红耳巢鼠(M. erythrotis)标本和19号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进一步揭示我国巢鼠属的分类和系统分化问题。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形态特征为:标本体背毛黑棕,体腹毛基灰色,毛尖灰白,体侧毛色具明显区分,尾背部毛色黑棕,尾腹部毛色灰棕色;尾长长于头体长的120%;头骨背面观可见颧弓明显弯曲;颅全长[(18.59 ± 0.48)mm]和颅基长[(17.43 ± 0.48 mm)]较长,腭长[(9.35 ± 0.11)mm]较长,脑颅高[(7.43 ± 0.06)mm]较高。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形态特征与巢鼠和红耳巢鼠均存在差异。待厘定巢鼠属标本与巢鼠和红耳巢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15和0.136,接近于巢鼠与红耳巢鼠之间的遗传距离(0.126)。利用Cyt b基因全序列和核基因IRBP1、RAG1和RAG2序列分别构建的巢鼠属系统发生树均以较高的置信度分化成3个进化支,即巢鼠、红耳巢鼠和待厘定的巢鼠属样本的进化支。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均支持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为独立物种分类单元,对应于文献记载的巢鼠川西亚种(M. m. pygmaeus)。根据产地、遗传距离和形态分化,建议将巢鼠川西亚种提升为种,命名为川西巢鼠(M. pygmaeus comb. nov.)。利用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巢鼠系统发生树分化成6个进化谱系:日韩谱系、欧洲谱系、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谱系、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谱系、中国安徽谱系和中国台湾谱系。  相似文献   
100.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