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51.
植物性神经活动与冠脉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脉痉挛系指心外膜大冠脉上的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除了引起变异型心绞痛外,在其它急性心肌缺血症状中也起重要作用,发病机理至今不清。一般认为与冠脉本身的变化和神经体液两类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52.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3.
854.
疫苗的功过     
本刊本期发表村田良介先生“疫苗的功过”一文的译文。此文对什么是接种疫苗的事故、什么是疫苗的副作用有明确的界说,值得注意,特推荐给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855.
膀胱肿瘤等需要行膀胱全切的疾病日趋增多,膀胱全切后可控性尿流改道的应用日益广泛,尿流改道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到目前为止,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尚无标准的术式,理想的替代膀胱应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一定的排尿时间间隔,尿控良好,并发症少。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改良Mainz pouchⅡ),将双侧输尿管再植于去管状化的乙状结肠直肠储尿囊,术后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该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方便,对肠管扰动小,术后尿控、排空满意,肾盂肾炎、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少。所有患者在2~3个月以后能将大小便分开,患者不需要佩戴集尿袋或间断性导尿,生活可以自理,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因此,是一种比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希望经过进一步的改良,改良MainzⅡ术式成为尿流改道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替代其他类型的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856.
857.
红景天经生物酶处理后,其总物质及有效成分的溶出比直接醇提增加25%以上。其中,酶解前热蒸处理的作用和酶水解的作用效果大约各占一半。热膨化和超声波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858.
859.
本研究采用室内离体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低温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致死率和卵囊孵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两种土壤低温处理方法对北方地区温室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率的影响。室内研究结果表明:-7℃处理24 h后,南方根结线虫J2存活率为0;-9℃处理24 h后,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完全不孵化。-1、-2、-3、-4℃分别处理8、5、3、1.5 d后J2存活率均为0;-2、-3、-4、-5℃分别处理9、6、4、1 d后卵囊完全不孵化。拟合分析发现,温度与J2致死时间及温度与卵囊不孵化时间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后0~50 cm土层和平地0~30 cm土层南方根结线虫死亡率均可达100%,平地30~40及40~50 cm较温室同深度病情指数分别减少84.9%、75.8%。因此,在陕西省榆林市及其以北地区,冬季通过低温防控温室南方根结线虫能达到较好效果,技术可操作性强,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60.
于1981年11月初,我们采到一种淡水涡鞭毛虫(甲藻)Glenodinium gymnodinium Penard,随即在实验室进行试探人工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经改良的一个团藻培养基配方。我们采取过渡性的初步培养、纯化培养和扩大培养三步法,利用光强度800—1200勒克斯(Lux),每日照光10—12小时,一般室温在15—22℃(冬季不低于9℃,夏季不高于28℃)下,细胞已完全能正常的生长、繁殖而被培养成功。在对细胞的一些特征进行观察时,发现所培养的光薄甲藻是世界上较为罕见的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核的涡鞭毛虫类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