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究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66)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的细胞)、NC-sh组(转染阴性对照shRNA慢病毒的细胞)、IFI16-sh组(转染IFI16 shRNA慢病毒的细胞)、NC-OE组(转染阴性对照过表达慢病毒的细胞)和IFI16-OE组(转染IFI16过表达慢病毒的细胞)。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通过qRT-PCR检测IFI16、Bcl-2、Ba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FGF2的m 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FI16的蛋白表达水平。将裸鼠随机分为NC-sh组和IFI16-sh组,每组6只。NC-sh组和IFI16-sh组裸鼠分别皮下注射转染NC-sh和IFI16-sh的RPMI-8266细胞悬液。35 d后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采用ELISA法检测Th1细胞...  相似文献   
82.
目的:Pfs25蛋白是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侯选抗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Pfs25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pfs25基因序列,通过毕赤酵母喜好密码子分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采取定向克隆策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s25/pGAPZαA,经BstXⅠ线性化,电转染法转化酵母菌株GS115,在Zeocin抗性的筛选培养基上获得表达目的基因的pfs25/pGAPZαA/GS115重组酵母菌,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通过在YPD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和目的基因表达,验证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Pfs25蛋白,且重组菌株遗传性质稳定。结论:为研制基于Pfs25蛋白的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细胞电穿孔转染的优化方法。方法:按照L9(34)正交表安排各因素水平的细胞电敏感性实验,以台盼蓝染色计数确定细胞存活率,最接近50%存活率为最优方案,根据最优方案将CHO-dhfr-细胞与DNA混匀电穿孔转染以验证正交设计结果。结果:CHO-dhfr-细胞电转染的优化参数为低离子强度Tris-Cl缓冲液、750 V/cm、50μF、电击2次、间隔1 min,各因素对转染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缓冲液、电场强度、脉冲次数、电容。结论:确定了电穿孔法转染CHO-dhfr-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应用该细胞株表达重组蛋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79例老年FD患者(FD组)给予口服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并随机抽取同一时期12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胃底气体的评分、延迟排空相、近端胃容积以及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结果:FD组治疗前延迟排空相大于对照组,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胃底气体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治疗后延迟排空相小于治疗前,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治疗前0 min、5 min、15 min、30min、60 min的近端胃容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治疗后各时刻近端胃容积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FD患者采用枸缘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功能,促进胃排空的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5.
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各自的引诱比例(头数)分别为57.50%(23头)和42.50%(17头)。稻虱缨小蜂对2种飞虱4组材料,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溶栓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对溶栓剂在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单链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葡萄球菌激酶(SAK)等,对分子进行设计改造,保留它们高效的溶栓功能同时赋予新的功能,在对分子空间结构域和活性功能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出更有效的,更安全的溶栓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7.
肺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探讨肺癌组织中CD44v6mRNA和nm23H1mRNA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催化信号放大方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中CD44v6mRNA和nm23H1mRNA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该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肺癌中CD44v6mRNA和nm23H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49.2%,CD44v6mRNA高表达和nm23H1mRNA低表达均与肺癌Pathological tumor node meyastasis(P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肺癌CD44v6mRNA表达和nm2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肺癌中CD44v6mRNA表达和nm23H1mRNA表达密切相关性,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高敏感性催化信号放大系统(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CS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进行CD44v6 mRNA及其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中,CD44v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和82.1%.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晚期胃癌明显高于早、中期胃癌(P<0.05).CD44v6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 mRNA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44v6蛋白水平的表达可以间接反映其mRNA转录水平,并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9.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和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共同研究出一种从大肠杆菌(E.coli)提取基因重组产物的新技术。迄今,在使用大肠杆菌的遗传重组中的一个严重缺点是细菌细胞具有把外来翻译产物贮存在细胞内的习性。新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点,该方法是将所需产物的外来基因与E.coli的编码细胞表面膜蛋白质的基因连接起来,该产物被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大大促进产物的分  相似文献   
90.
一种用膜大规模分离氨基酸光学异构体的方法可能就要出现了。日本东京国立工业化学实验所的研究人员研制成一种饱和液膜,可以使D和L两种类型的混合物中的任何一种光学异构体比另一种类型渗透快2~10倍。这种膜基本是一种浸泡在油中的微孔聚丙烯膜,这种油含有一种光学活性化合物。这种光学活性化合物是研究人员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两种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中只有一种将能够粘合在此化合物上,并通过膜迅速转移。科学家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