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8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219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云南松林可燃物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可燃物负荷量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和火行为的影响,以川西南地区不同类型云南松林的冠层可燃物和地表可燃物、4个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和4个林分因子(郁闭度、胸径、树高和林龄)为对象,比较不同林分相同垂直层面和不同空间层次上的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分的林火行为趋势;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分析可燃物负荷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中,可燃物垂直分布呈显著性差异.云南松-栎类-丁香林、云南松-栎类林和云南松纯林容易发生地表火,但不易发生树冠火;云南松-侧柏林、云南松-油杉林和油杉-云南松林易发生地表火,而且易转化为树冠火.冠层可燃物主要受林龄、海拔、胸径和树高的影响,林下可燃物主要受郁闭度、坡度、树高和林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自然情况下的捕食是以植物为中介发生的。作者采用植物模型作为捕食环境,测试了单纯的物理因素(避难所)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难所的存在能造成七星瓢虫捕食量和捕食率极显著下降,对雄虫的影响显著比雌虫强,且在中等猎物密度时影响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七星瓢虫雌虫和雄虫无论避难所是否存在,功能反应类型均为HollingⅡ型。避难所不存在的情况下,雌、雄成虫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 a=1.0259 N0/(1+0.003078 N0)和N a=0.9246 N0/(1+0.002127 N0),避难所存在的情况下,其圆盘方程分别为N a=0.9500 N0/(1+0.00342 N0)和N a=0.6463N0/(1+0.002262 N0)。避难所的存在能导致两性成虫瞬时攻击率极显著下降,但仅雄虫处置时间极显著延长,说明雄虫在环境异质性较高时捕获猎物更困难。  相似文献   
83.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天目湖鱼类资源捕捞与放流的生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天目湖捕捞赶鱼前(2011年12月)、赶鱼后(2012年1月)、捕捞与放流后(2012年3月)3个渔业阶段,结合渔业捕捞统计,采用水声学方法对天目湖鱼类资源(赶鱼后为不包括集鱼网箱的湖区鱼类资源)的捕捞与放流进行了生态监测,并构建GIS模型,得到鱼类种群结构、大小组成、鱼类密度、鱼类集群、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为天目湖保水渔业的实施和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天目湖鱼类种群以鲤科鱼类为主,鲢鳙2011年捕捞统计重量占比为98.07%,单网簖采样尾数占比为68.72%,鱼类资源受放流种类和规格影响较大;赶鱼前后和捕捞与放流后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47.84?4.79)dB、(-48.58?4.98)dB、(-47.24?5.10)dB,且差异性显著(P<0.05),捕捞与放流后TS在-45—-40 dB的鱼类明显升高到24.40%;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密度(FPCM)分别为(0.0124?0.0292)ind/m3、(0.0062?0.0227)ind/m3、(0.0098?0.0185)ind/m3,捕捞赶鱼作业显著(P<0.05)降低了鱼类密度,而捕捞与放流后鱼类密度显著(P<0.05)低于赶鱼前则是由于水深上升所致;在冬季的中下层水体出现典型的鱼类聚群,且随温度降低团聚程度提高;通过构建GIS模型评估鱼类资源量,赶鱼前约61万尾、赶鱼后约38万尾、捕捞与放流后约67万尾,资源量在中下游分布较高。  相似文献   
84.
不同林龄胡杨克隆繁殖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构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龄林和成熟林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剖面和根窗的方法,研究胡杨繁殖根系分布、根系构型,以及胡杨根蘖与繁殖根系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根(d<2 mm)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分布;(2)中龄林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在0—90 cm各层都是显著大于成熟林的对应指标(P<0.05),成熟林的中等粗根(5 mm0.05),且两种林龄的一级侧根数、分枝角度亦无显著差异(P>0.05);(5)对比两种林龄不同根序上的根蘖芽发现,二级根上不定芽个数均是同组一级根上不定芽个数的3—4倍;基于以上对胡杨根系的功能权衡的分析,得出:细根对胡杨根系构型有重要的影响,在胡杨根系功能权衡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5.
气候变化对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伟  布仁仓  刘宏娟  熊在平  胡远满 《生态学报》2013,33(19):6314-6319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为研究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了对沼泽湿地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6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模拟了沼泽湿地基准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并预测了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40 年、2041-2070 年和2071-2100 年3个研究阶段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AUC(Aera Under Curve)为(0.826±0.005))。基准气候条件下东北沼泽潜在分布区主要为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地区。随着时间的推进,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原有潜在分布面积明显减少,而新增潜在分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趋势。至2071-2100年,原有沼泽湿地潜在分布面积将减少99.80%,新增潜在分布面积仅2.48%,总潜在分布面积减少97.32%。空间分布上,东北沼泽湿地潜在分布呈现由东向西迁移,南北向中心收缩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沼泽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家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家域是动物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动物对资源环境的适应与选择,种群密度及社会关系等生态学过程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家域的内涵、特征、估算方法(包括取样方法,样本含量,位点数据自相关,模型评价等)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家域估算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评述了3种主要家域估算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最新的理论和应用,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种群株丛间格局控制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福元  赵成章 《生态学报》2013,33(10):3114-3121
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应用Ripley's K函数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1-40枝)、V级株丛(40以上)5个株丛,研究了各株丛之间的格局控制关系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Ⅲ和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有一定的格局控制作用,尤其是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格局控制的程度和尺度最大;Ⅳ级狼毒株丛在20cm尺度内和Ⅰ、Ⅱ以及Ⅴ级狼毒株丛表现出正关联,Ⅲ级狼毒株丛在0-10cm尺度上和Ⅰ级狼毒株丛表现为正关联.狼毒种群中两个形体大小越相近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尤其是在种群内处于劣势地位或受其他株丛格局控制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更小,Ⅳ级狼毒株丛表现出较强的格局控制作用,同时对其他狼毒个体有保护作用,在种群内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8.
为揭示AM真菌对宿主滨梅(Prunus maritima)的作用特点及对根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从江苏傅家边丘陵山地滨梅根围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观察滨梅AM菌根结构,测定了AM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及有效磷、碱解氮含量,着重分析了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滨梅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共生体为泡囊-丛枝结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分别在7月份和10月份最高,均出现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下降;AM真菌侵染率与土壤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脲酶活性无相关性;AM真菌孢子密度与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效磷、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但AM真菌侵染率仅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之间无相关性。可见,滨梅AM真菌侵染率与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并与土壤因子尤其是某些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且AM菌根的形成是滨梅适应丘陵山地干旱贫瘠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病房(ICU)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及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真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从感染部位、菌种分布、真菌耐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8.6%;尿液、痰液和血液分别为36.6%、28.8%和11.8%;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菌属(94.3%),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1.6%,是感染主要菌种;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率最高的是两性霉素平均为99.8%,其次为伏立康唑;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耐药比较严重,氟康唑(FLU)的敏感率分别为41.1%、17.6%,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6.1%、35.3%.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及伏立康唑对5种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0.
对黔东南16个县(市)野生藤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生藤本植物共计40科88属364种(含变种),双子叶植物有37科84属322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4属42种,裸子植物缺乏.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级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属级地理成分有12个分布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也占有较大比例,具有从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和过度的性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以木质藤本占优势,为79.95%,草质藤本占20.05%.攀援类型分为4型8亚型,以缠绕类为主,占37.09%.该区藤本植物资源丰富,在垂直绿化与经济开发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