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温天气植被蒸腾与遮荫降温效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城市中不同树种植被遮荫与蒸腾降温效应的量化研究是科学优化植被温度调控服务的重要基础。以南京市栖霞区某小型绿地单元为研究区,对高温晴朗天气下不同树种典型植株树干液流进行了观测,采用"单位叶面积上的平均液流速率×叶面积指数"的扩展方法实现了由单株到林分尺度上冠层蒸腾量与蒸腾降温效应的估算,并根据林上、林下太阳辐射值计算了不同树种与整个绿地单元的遮荫降温效应,进而阐明了蒸腾与遮荫降温对总降温效应贡献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个树种树干液流均呈现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树干液流通常在6:00左右启动,正午前后达到峰值,且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而在同一树种内树干液流会随着胸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大;2)林分尺度上的冠层蒸腾量与蒸腾降温效应均为杨树雪松香樟,杨树峰或谷出现的时间(11:00—19:00)均明显晚于雪松(10:00—15:00)和香樟(9:00—16:00);3)3个树种遮荫降温效应总体上与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树种间日平均降温效应的差异较小;4)3个树种与整个小型绿地单元的总降温效应在夜间均非常微弱,且全部为蒸腾降温,而在白天遮荫对总降温的贡献率(60%—75%)则明显高于蒸腾降温(25%—40%)。  相似文献   
82.
耐冬山茶作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山茶自然分布最北缘的种群,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与独特的遗传特性.以野生耐冬山茶幼苗为对象,设置2个光照梯度(全光照的65%、15%)、3个干旱梯度(田间持水量的75%、50%、25%),研究耐冬山茶在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生理生态学响应机制,验证现存的4个理论假设是否能够解释耐冬山茶幼苗对遮荫与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5%全光照限制了耐冬山茶幼苗的生长.与65%全光照相比,15%全光照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63.3%、82.9%和17.5%,显著提高了叶片的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最大分别提高了60.3%、8.3%和6.4%.干旱抑制耐冬山茶的生长,使株高、基径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最小值分别为0.83μmol·m-2·s-1、0.30μmol·m-2·s-1和11.56 mmol·m-2·s-1.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15%全光照缓解了干旱对耐冬山茶幼苗的消极影响,遮荫与干旱对耐冬山茶幼苗的交互作用符合"促进理论".耐冬山茶幼苗能够通过多种调节机制适应环境变化,且能适应较大的光照和水分范围.此外,通过改善耐冬山茶生长的光照和水分条件,为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可以扩大其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83.
干热区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灌水和遮荫耦合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水的100%(CI)、75%(DI75)和50%(DI50)3个灌水水平和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的100%(T100)、70%(T70)、55%(T55)和40%(T40)4个遮荫水平对小粒咖啡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灌水和遮荫水平下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与CI相比,DI75增加小粒咖啡干豆中脂肪和绿原酸含量6.0%和10.2%,DI50显著增加咖啡因含量,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与T100相比,T70增加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7.2%和26.8%,增加干豆中总糖和绿原酸含量6.3%和5.5%.而T55和T40显著减少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干豆中咖啡因和绿原酸含量.与CIT100相比,DI75T70提高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8.0%和44.5%,增加咖啡干豆中总糖、蛋白质、脂肪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2.2%、14.7%、6.6%和10.0%,而减小咖啡因含量8.3%.综合分析表明,DI75T70(灌水量为充分灌水的75%和70%的自然光照)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最优,可以实现小粒咖啡的优质高产和节水高效.  相似文献   
84.
为揭示高山羊齿(Davallia mariesii)的光响应机制,对5种不同遮荫处理的盆栽高山羊齿的生长状态、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遮荫水平的增加,高山羊齿叶形不断变大、叶色不断加深。在70%遮荫下,高山羊齿生长势好,叶片硬脆有光泽,且产孢率低,孢子成熟延迟。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随遮荫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在90%遮荫时下降;而叶绿素a/b、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且遮荫程度较深与无遮荫间的光饱和点有极显著差异。在5种遮荫处理下,70%时叶绿素荧光参数Fm、φPo、ψO、φEo、TRO/RC、ABS/RC、ETO/RC都达到最大。因此,70%遮荫的光抑制最小,光能利用率最大,光合能力最强,最有利于高山羊齿的生长。  相似文献   
85.
 本实验以自然生长的大头茶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膜脂脂肪酸组分及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同时,SOD活性增强,Vc含量增加,POX出现了新的同工酶谱带,而使保护系统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这两方面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都与大头茶的抗冷性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86.
银杏的蒸腾特性及其对遮荫的响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在庐山山地上的银杏(GinkgobilobaL.),其向阳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属午后高峰型,日平均蒸腾速率约为1.86mmolH2O·m-2·s-1,最大蒸腾速率约为3.8mmolH2O·m-2·s-1;其水分利用率日平均约为2.9mmolCO2·mol-1H2O,最高可达8.6mmolCO2·mol-1H2O。银杏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和水分利用率等对遮荫的响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各不相同,表明了银杏的生长对当地变化的光照条件是适应的。气温、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阻力等因素对银杏蒸腾速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7.
生物体在某种特殊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适应锻炼就能获得对这种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杜桂仙等实验证明热适应兔的脑脊液中存在一种具有降温效应的神经活性物质,因此认为这种适应能力可能与体内所产生的某种活性物质有关。对降温活性物质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国内的有关报道。本实验以热适  相似文献   
88.
葡匐茎草本绢毛匐委陵菜对局部蔗荫的克隆可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林窗和林内生境的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L.var.sericophylla Franch)“分株对”(即由一匍匐茎节间相连着的两个分株,其一为“目标分株”,另一为“相连分株”)在一户外实验中经历了全不遮荫、全部遮荫和局部遮荫处理。该植物的基株生物量、匍匐茎总长度、分株数、葡匐茎比节间重、叶西风长、比叶柄重在遮荫条件下较小。葡匐茎节间长度没有对遮荫处理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9.
低温对高等植物叶组织生物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序降温过程中,玉米、高粱和小麦叶组织分界电位都出现负电性变化,同种植物叶组织分界电位变化的波形和波谷温度相同,玉米叶组织静息电极性的变化波形与其分界电位的变化波形相同。叶组织分界电位负电性变化过程中,叶组织电阻及其相对电解质渗出率都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不同类型的代谢抑制剂处理叶片后,能使降温过程中叶组织分界电位的负电性变化消失。叶组织分界电位的负电性变化与植物细胞的能量代谢及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90.
土壤水分与遮荫水平对棉花叶片光全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以盆栽棉花(中棉23号)做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遮荫,设计了3种遮荫水平(不遮光(CK),遮光75%(DN),遮光40%(SN)和高、中、低3种水分组合处理,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 ̄100%(高水分,HW)、65% ̄85%(中水分,MW)和45% ̄65%(低水分,LW)。探讨了土壤水分和遮荫水平共同作用对嘿期至蕾期中午的气孔寻度、净江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水势等的影响。高水分下DN和S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