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从陈化的鸢尾根状茎分离到产鸢尾酮的丝状真菌,以其作用于新鲜鸢尾根状茎,通过固体发酵产生了鸢尾酮。其中1株Rhizopusoryzae(94Y-01)表现最好。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报道。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浸膏和凝脂,其理化指标分析及香气嗅评与传统鸢尾酮产品类似,经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含有鸢尾酮。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分析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在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2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8例肌肉减少症者作为观察组,382例非肌肉减少症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水平,观察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中差异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与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指数、握力和步速的关系,通过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对老年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浆鸢尾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减少症前期、肌肉减少症期、重度肌肉减少症期的患者血浆鸢尾素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指数、握力和步速均与子鸢尾素呈正相关(P<0.05),与生长分化因子-8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鸢尾素、生长分化因子-8诊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敏感度为78.49 %,特异度为90.67 %,AUC为0.914。结论: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血浆鸢尾素表达明显下调、生长分化因子-8表达明显上调,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诊断此病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83.
84.
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道弘  刘世大  赵吕权 《生态学报》2006,26(7):2125-2132
为弄清湖南株洲(北纬27°50′,东经112°54′)栖息于林地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季节生活史策略,研究了光周期和温度对其若虫发育、龄数变异及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小蠊的若虫发育明显受光周期的影响。长日条件(LD 16∶8h)下若虫发育最快,中间日长(LD 14∶10h)次之,短日条件(LD 12∶12h)下若虫发育最慢。将孵化后30日的若虫自长日条件向短日条件转移,则若虫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反方向的转移,则若虫发育迅速。说明德国小蠊若虫存在滞育现象,短日条件诱导并维持滞育,长日条件解除滞育。若虫期经历的龄数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影响,25℃的温度条件下,LD 16∶8h、LD 14∶10h及LD 12∶12h若虫期的龄数分别为7、8和9龄;长日条件下,30℃和25℃的若虫龄数为7龄,而20℃为9龄。根据实验室观察和林地调查结果,德国小蠊在湖南株洲1年发生1代,以滞育若虫越冬。30℃、25℃、20℃的温度条件下,卵鞘成活率分别为14.3%、90.1%和51.9%,高温和低温均不适合德国小蠊的繁殖。因此,可以认为控制若虫发育和龄数的光周期、温度反应的生态意义在于调控繁殖虫态和繁殖的适宜季节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85.
鸢尾属部分种种子微形态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  卓丽环 《植物研究》2006,26(3):286-290
用HITACHI S-52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鸢尾属植物10个种及1变种、1外类群的种子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探讨了鸢尾属植物部分种种子微形态特征分类学意义及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具有种的稳定性,与分布区无关;同一种的种子凹、凸面微形态差异很大,同一类群比较时应选择相同部位观察。所研究的鸢尾种都为网状(网纹或负网纹)文饰,种间差异明显,微形态特征可用于鸢尾属间、属下系的等级划分,但不适于种下等级鉴别。研究给出了鸢尾属植物种子表面纹饰的系统进化关系,证明了种子表面微形态对鸢尾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在成功从中草药射干中提取纯化得到鸢尾苷的基础上,应用灵敏、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考察鸢尾苷的抗氧化能力。选择氧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烷基自由基清除和抗油脂氧化作用等实验体系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试验。结果显示纯化得到的鸢尾苷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C稍强,但比2,6-二叔丁基对甲酚稍弱,表明其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7.
《植物杂志》2010,(1):4-4
德国科学家发现巨噬细胞在一天中的“作息”规律,他们用荧光素酶标记实验鼠的脾脏、淋巴结和腹膜的巨噬细胞,观察内毒素刺激后巨噬细胞分泌物TNF—α和IL-6的情况。结果发现,插入荧光素酶的巨噬细胞的亮度在一天中随时间波动,这表明巨噬细胞每天的基因活动有特定节奏,  相似文献   
88.
报道了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小馥兰(Phreatia elegans Lindl.),其主要特征是萼囊囊状,花梗和子房波状弯曲,唇瓣有爪与蕊柱足相连,唇盘有毛;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e King et Pantl.)与O. angusti- folia Lindl.类似,但本种的唇瓣明显三裂,中裂片先端二裂而易区别。  相似文献   
89.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二新记录种,即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a King & Pantl.)和坎布里鸢尾兰(O.kanburiensis Seidenf.)。镰叶鸢尾兰茎较长,叶镰曲状,萼片反折,唇瓣中裂片二裂呈锐角,先端尖;坎布里鸢尾兰花瓣及唇瓣边缘流苏状,唇瓣中部缢缩,在中裂片先端最宽。  相似文献   
90.
射干叶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产射干叶中分得8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鸢尾黄酮新苷A(iristectorin A,1)、野鸢尾苷(iridin,2)、鸢尾苷(tectoridin,3)、鸢尾苷元(tectorigenin,4)、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5)、染料木素(genistein,6)、染料木苷(genistin,7)、樱黄素(Prunetin,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射干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鸢尾科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