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1.
研究了南亚热带主要森林类型 (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结果显示 :(1)马尾松林、混交林和阔叶林 0~ 10 cm和 10~ 2 0 cm两个土层有效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含量总平均分别为 6 .2 4、6 .2 2和14 .77m g/kg,其中铵态氮占 4 5 .3%、4 8.7%和 14 .5 %。 (2 )外加氮处理使 3个森林两个土层的有效氮含量都在增加 ,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土层、氮处理水平、氮处理时间和森林类型。总体而言 ,0~ 10 cm土层略比 10~ 2 0 cm土层敏感 ;氮处理水平越高土壤有效氮增加越多 ;外加氮处理时间越长 ,处理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差距越大 ;阔叶林的响应稍落后于马尾松林和混交林  相似文献   
82.
植物中的氯、氯通道和耐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丙军  刘友良 《植物学报》2004,21(4):402-410
本文介绍了氯(Cl)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Cl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及植物对Cl-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概述了Cl-通道和Cl-通道蛋白(CLCs)的种类与特点。探讨了不同植物对Cl-亏缺、过量的不同响应及植物耐Cl-的可能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83.
HIV—lgag/IFNα—2b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艾滋病病毒核心蛋白 (gag)与干扰素 (IFNα - 2b)融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 ,动态观察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与CTL应答。方法 :将IFNα - 2b基因片段插入到gag基因的nt5 31位点 ,经脂质体转染与血凝素阴性蚀斑筛选 ,挑出重组痘苗病毒。经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用重组痘苗病毒vJ38gag/IFNα - 2b免疫小鼠 ,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CD 4 、CD 8T淋巴细胞计数。 3H -TdR掺入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血清IgG抗体含量逐渐增高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D 4 、CD 8T淋巴细胞计数、CTL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重组痘苗病毒vJ38gag/IFNα - 2b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CTL应答。IFNα - 2b可以作为免疫佐剂增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84.
2004年1月湖北宜昌某鸡场暴发疫病,从该鸡场濒死鸡肺组织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电镜切片观察到典型的禽流感病毒粒子;采用ELISA检测禽流感抗原为阳性;RT-PCR扩增HA、NA基因并测序,经BLAST分析,HA基因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HA基因同源性为97%;NA基因与A/Goose/Guangdong/1/96(H5N1)NA基因同源性为96%,确定该分离株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A/Chicken/Yichang/Lung-1/04(H5N1))。  相似文献   
85.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耐盐性及离子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国际上常用的耐盐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Lee68为对照,在发芽期和苗期两个阶段,利用发芽指数、指害指数和耐盐系数等指标对一年生具盐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L.)和部分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及某些野生大豆品系或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耐盐指标的可行性。从离子效应方面比较了Na^ 和Cl^-对大豆发芽率的影响,并对具盐腺野生大豆的耐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耐盐性在发芽期和苗期无一致相关性。轻度等渗胁迫下,Na^ 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大于Cl^-,而重度等渗胁迫下则相反。通过减少由根系吸收的Na^ 、Cl^-向叶片的运输,维持叶片中较高含量的K^ ,减轻盐离子毒害,可能是具盐腺野生大事耐盐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藏红花 (CrocussativusL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 ;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它是鸢尾科草本植物 ,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珍贵的中藏药。其药用部位是柱头 ,有效成分主要是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藏红花醛和藏红花苦素。丁葆祖等于 1979年首次从藏红花的球茎获得完整的植株[1 ] 。Sano等人 1987年在离体条件下 ,诱导花柱 柱头状物再生获得成功[2 ] ,此后国内外不断有相关报道[3~ 7] 。但试验大多集中在由外植体直接或由愈伤组织间接诱导柱头状物 ,且花柱 柱头状物的频率低和数量少。我们试图先由藏红花…  相似文献   
87.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结果表明,与冬小麦施用基肥相比,夏玉米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很快升高,但军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最大氨挥发速率亦低于冬小麦,冬小麦拨节期追肥,氨挥发速率低且呈波动变化,未出现高峰值,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120、240、360kg时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4.4、6.9、13.0、38.4kgN/hm^2,夏玉米为8.4、15.1、20.0、26.1kgN/hm^2。按我国北方冬小麦/夏玉米播种面积1864.4万hm^2计,每年由氨挥发向大气排放的氨素达23.8-120.2万t,其中17.2-96.4万t来自氮肥,相当于氮肥投入的2.1%-9.5%。  相似文献   
88.
Angiostatin是一种新发现的对肿瘤生长有特异抑制作用的抗血管生成因子,实验已证实其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报告构建了含Angiosta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AG3,通过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来研究Angio-statin对人黑色素瘤B16的原位生长,植入及与化疗药物DTIC的联合作用等来探讨Angiostatin裸DNA肌肉注射的体内抗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Angiostatin可明显抑制C57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人黑色素瘤B16细胞植入前5天肌肉注射pAG3能显著阻止正常C57小鼠新肿瘤的形成;但在pAG3与DTIC联合化疗实验中,两者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强效应.本实验为拓展非病毒介导的Angiostatin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以化香树果序为原料药材,采用陶瓷膜分离设备结合乙醇回流法提取化香树果序多酚成分,提取温度77℃,溶剂浓度55%,液料比14 m L/g,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率为3. 02%。通过考察样品浓度、膜孔径及压力,以透过率为指标,得到最大透过率为37. 2%,最佳分离条件为浓度1 g/L,压力0. 8 MPa,膜孔径300KD。在多酚超滤过程中,控制温度24℃,压力0. 8 MPa的情况下,其传质系数k为12. 93 mm/h;膜面平衡浓度Cg为1. 84 g/L;多酚超滤膜阻力Rm为0. 016 1(h·MPa)/mm;浓度极化阻力为0. 005 7·Δp;且多酚超滤膜通量(Jv)与超滤压差(Δp)服从:Jv=Δp/0. 016 1+0. 005 7;超滤膜面浓度(Cm)与Δp服从:Cm=Cbexp12. 93/1(Δp/0. 016 1+0. 033Δp)。结果表明采用陶瓷膜分离多酚成分,透过率高,且膜分离过程符合传质动力学方程,为后续试验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植株对不同害虫危害的系统防御机制。【方法】分别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或昆虫针穿刺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植株中部处理叶片以及上部和下部未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害虫取食后,POD,CAT和SOD活性在受害的菜豆中部叶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不同害虫造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未处理的对照植株中部叶片相比,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二斑叶螨取食后,于24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4.6倍;POD活性在机械损伤和西花蓟马取食后在48 h达到峰值,而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下POD活性升高最缓慢,直到72 h才达到最大值。中部叶片的CAT活性在机械损伤和3种害虫取食后变化不同,机械损伤24 h后CAT活性明显升高,而3种害虫取食后CAT活性变化较早,在6 h就明显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部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较大,在机械损伤诱导下仅在96 h明显升高,而二斑叶螨取食24 h以后均明显升高;但斜纹夜蛾及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72 h时受到明显的抑制。在菜豆植株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中,3种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以上3种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POD活性在上部未受害叶片不同处理96 h时被抑制,而在下部叶片不同处理下均被激发,但诱导程度不同。机械损伤、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处理后,菜豆植株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CAT活性都分别在24,6,6和24 h被明显诱导。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SOD活性在机械损伤96 h,斜纹夜蛾和二斑叶螨取食72 h后,均被明显激发;但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48 h和72 h明显被抑制。【结论】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均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受害叶和未受害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即引起菜豆植株的系统防御反应,但3种害虫诱导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表明植物防御反应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