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通过比较西双版纳植物园内雨树和甜菜豆不同大洲来源种群间的物候期,本研究探讨了两种植物种群间的物候分化现象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1)两种植物不同来源地种群间物候期相似,但是同步性不高,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且不同种群间萌叶起始期先后顺序差异显著;(2)不同种群间物候期同步系数与气候因子相关,尤其干季气候因子。因此可以认为:不同的生境气候因子是导致两种植物不同种群间出现物候变异的重要因子,并且这种关系可能会影响不同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2.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固碳增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利用2005和2008年的植被调查数据,对哀牢山3种主要常绿阔叶林的乔木碳储量及其固碳增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滇山杨次生林和旱冬瓜次生林的乔木碳储量分别为257.90、222.95和105.39tC·hm-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主要存储在DBH≥91cm的乔木中(34.68%);而次生林的乔木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径级21cm≤DBH41cm的乔木中(滇山杨林77.29%;旱冬瓜林69.28%)。由此可见,哀牢山地区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在碳蓄积方面占主导优势。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3个森林类型乔木层均具有固碳增量,即使是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乔木层年平均固碳增量也达2.47tC·hm-2·a-1;次生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固碳增量约为原生林的2倍,显示了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具有较强的碳汇增量。初步估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内每年乔木固碳增量为8.52×104tC·a-1。  相似文献   
83.
热带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边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2 0 0 1年 1 1月~ 2 0 0 2年 1 0月的林缘和林内雾水截留及相关环境因子观测资料 ,对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橡胶林内的雾日数及雾日频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全年雾日数可达 1 72 d,其中雾季 (1 1~翌年 2月份 )的雾日数及雾日频率最多 (高 ) ,月均雾日数可达 2 3d(76 .7% )。由林缘至林内 ,年雾水截留量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呈现指数形式急剧减小 ,二者均是在林缘最边行外测的林冠下 (0 m处 )达到最大 ,分别为 4 1 .1 mm和 2 4 .3mm。迎风面和背风面林缘 0 m处的雾水截留量分别是林内雾水截留量 (1 6 .2 mm )的 2 .5倍和 1 .5倍。迎风面雾水截留在林内约 2 5 m处趋于稳定 ,而背风面在林内约 1 5 m处趋于稳定。林缘处的雾水截留量与日 0 :0 0~ 1 0 :0 0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P<0 .0 1 )。风速大 ,则雾水截留的边缘效应向林内越深入 ,且空间变异性减小。相对于迎风面林缘 0 m处的雾水截留而言 ,大的风速将削弱林内和林缘雾水截留量的差别 ,从而导致更多的雾水进入森林  相似文献   
84.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本研究分析了2009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PAR的时间与垂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PAR在进入冠层内部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减弱;各层次PAR月总量的年变化不尽相同,冠层上在2月和1月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冠层上的PAR( PAR1)的日均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底部(PAR2)、乔木亚层( PAR3、PAR4)和灌木层(PAR5)则为不规则的单峰曲线;各层全年PAR总量分别为8824.98、682.20、403.09、216.62、208.52 mol·m-2.全年PAR2 -PAR5占PAR1的比率分别为7.73% 、4.57%、2.45%和0.92%;雨季各层次PAR的平均值分别为干季的89.77%、89.34%、97.32%%、116.36%和115.09%.  相似文献   
85.
目的:获得高活力5′-磷酸二酯酶液,提高核酸RNA酶解效率。方法:采用超滤和盐析技术对从麦芽根浸提液中纯化5′-磷酸二酯酶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子试验法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浸提液依次经过5万Da超滤膜浓缩、4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5万Da超滤膜脱盐后,酶活力可达1 500U/ml;第1次超滤膜透过液可作为浸提液循环使用,酶活力是水浸提的1.15倍;第2次超滤膜透过液浓缩5倍后,可回收56.46%硫酸铵,浓缩母液可按1∶2比例循环使用;在底物浓度5.8%、酶用量8%、反应时间2h条件下,RNA酶解率可达95%。结论:初步建立了适合工业化规模的核苷酸生产新工艺。  相似文献   
86.
过去50年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陈先刚  张一平  张小全  郭颖 《生态学报》2008,28(11):5218-5227
竹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植被类型。中国是世界竹林分布中心,有39个属500多个竹种,竹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453900hm^2增长到本世纪初的4842600hm2(未计入台湾数据),增加了97.34%。调研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竹林)的面积、生物量、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等要素的研究成果,经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竹林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碳密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过去6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相关数据资料,计算出过去50a中国竹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我国竹林碳储量在过去50a呈增加趋势,其中1950~1962期间为322.65TgC;1977~1981期间为431.15TgC;1984~1988期间为469.30TgC;1989~1993期间为499.25TgC;1994~1998期间为555.57TgC;1999~2003期间为639.32TgC。越到后期增加越快。预期随着中国森林面积的增加,竹林碳储量仍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87.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恒  张一平 《生态学杂志》2008,27(7):1207-1215
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是生态系统水、碳、养分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极具发展前景的不可替代的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众多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交换模型进行了归类:1)根据建模思路不同分为经验模型、过程模型和混合模型;2)根据物质传输机制的不同分为生物物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3)根据对植被结构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层模型、双层模型和多层模型;4)根据模型应用性不同分为诊断性模型和预测性模型;5)根据构建模型的逻辑结构不同分为自下而上模型和由上而下模型;6)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分为生态系统尺度模型、景观尺度模型和区域尺度模型;7)根据植物生理过程的不同分为光合作用模型和蒸腾作用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采用叶室法和涡度相关法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绒毛番龙眼和大叶白颜树冠层及其叶片在不同季节的CO2交换量,并拟合得到主要特征值.结果表明:以叶室法测得的两树种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A)为雨季>雨季末>雾凉季>干热季,叶片暗呼吸速率(Rd)为雨季>雨季末>干热季>雾凉季;以涡度相关法得到的两树种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 B)为雨季>雨季末>雾凉季>干热季,而冠层呼吸速率(Re)则是雨季>干热季>雾凉季>雨季末.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季节植物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差0.9~2.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89.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方式,调节蛋白质稳定性。去泛素化酶可以识别特定蛋白质的泛素化信号从而使底物蛋白质去泛素化,逆转蛋白质泛素化过程,进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去泛素化酶家族的多个成员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去泛素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并且具有特异性强,细胞毒性较弱等优势。本综述对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去泛素化酶以及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
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对中国西南西双版纳地区13年生(幼龄期)、25年生(中龄期)、33年生(中老龄期)、50年生(老龄期)4个林龄橡胶树的液流密度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测,分析了橡胶树液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并推算了林分蒸腾量。结果表明:在日、月、季节和年尺度上,25年生橡胶树的平均液流密度均显著大于13、33和50年生(P0.01);从年尺度上看,50年生橡胶林的蒸腾量显著大于33和13年生(P0.01);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橡胶树的液流密度大致呈抛物线变化,峰值出现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中龄期(25年生);橡胶林的蒸腾量总体上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老龄期(50年生);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的年平均液流密度为16.42±3.24 g·m~(-2)·s~(-1),年平均蒸腾量为870.58±145.89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