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发牛β-防御素生物制剂,防治奶牛乳腺炎。根据已发表的牛β-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收集患乳腺炎奶牛乳静脉血液中性粒细胞,用试剂盒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牛β-防御素cDNA片段,回收纯化PCR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JM109。在含X-Gal、Amp及IPTG的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及双酶切鉴定后,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的cDNA片段碱基数为189bp,含有一个完整的ORF,能编码63个氨基酸的多肽,多肽中含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用Blast程序进行检索比较,表明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BNBD-7编码区序列96.3%相同。结果成功克隆出奶牛β-防御素家族的成员BNBD-7基因,为重组牛β-防御素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中国旱獭类动物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旱獭类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同属嗜肝DNA病毒科(Hepdnaviridae)。1977年Summers等在美国一种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中首先发现了WHV,形态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WHV与HBV有密切关系。感染WHV的旱獭,可发生急性肝炎,也可长期携带病毒并伴慢性肝炎,有些可发生肝细胞肝癌。因此,旱獭是研究人  相似文献   
83.
凝胶电泳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片断的分析、分离、纯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这样,就时常需要将某些大分子或片段从凝胶中分离纯化出来,所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渗滤法、连续电泳洗脱法、透析法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诸如分子大小、回收率、纯化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联邦德国 Schleicher and Schuell 公司最近推出了新型的电洗脱仪,用于从凝胶中分离生物大分子,并可对样品进行浓缩。经我们实验室使用,效果很好。现特作介绍,供国内同  相似文献   
84.
昆虫图版是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众的重要途径。拍摄图版时大多需要浅色背景,但拍出的图版常伴有杂乱的阴影。对单个标本分别拍摄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对一整版图来说,拼凑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标本个体大小差异较大时,很难做到美观、整齐一致。通过打底光来进一步克服阴影,常用的方法是用橡皮泥将针插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上,进行拍摄。因橡皮泥不透光,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往往橡皮泥阴影与虫体胸腹部重叠,模糊不清,不易分辨,且在大量制版时极其耗费时间和人力。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出用琼脂平板拍摄昆虫图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材料…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特征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磁共振检查。观察组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微血管密度。观察宫颈癌磁共振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理相关性。结果:1.磁共振共确诊宫颈癌97例,诊断符合率为97.0%。与病理分期比较,磁共振分期正确84例,正确率为84%。2.观察组宫颈癌病变区ADC值平均为(0.893±0.098)s/m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3±0.132)s/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Ⅲ、Ⅳ其病变ADC值及MVD值显著低于Ⅰ、Ⅱ期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宫颈癌ADC值与MVD值间呈显著负相关(r=-0.502,P=0.011)。结论:在宫颈癌的诊断中,磁共振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宫颈癌病变于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其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且与MVD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6.
研究维吾尔人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灰叶胡杨(P.pruinosa Schrenk)是新疆沙漠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群,研究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对胡杨和灰叶胡杨在新疆尉犁县维吾尔族民间的植物文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和灰叶胡杨的胡杨碱白色结晶体在治疗胃胀、咽喉肿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消化不良等方面有作用;胡杨碱黑色结晶体用于治疗腰疼、腿疼,有消肿及止痛等疗效;胡杨碱加工后作洗发膏和洗衣粉使用;胡杨水不仅治疗神经衰弱,有延缓衰老、降低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功效,还能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胡杨和灰叶胡杨枝叶具有治疗家畜胃胀和肌胃腐烂病的作用。当地罗布人利用胡杨树来建设沙漠生态园及控制土壤沙漠化。研究初步揭示了两种胡杨植物与维吾尔人的植物文化体系,维吾尔族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将对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及多样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7.
植物有性繁殖与资源分配的关系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繁育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是新疆天山北坡荒漠带特有的一种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自然生境中,该物种仅以有性繁殖产生后代,每株能产生1-8朵花,且不同植株上的花数及果实数以及花序不同位置上的花与果实大小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新疆郁金香有性繁殖与营养生长及植株大小的关系以及花序中不同位置花及果实间的资源分配研究,旨在揭示营养生长、个体大小及开花次序对其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和果实成熟阶段,新疆郁金香植株分配给营养器官(鳞茎和地上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的资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其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存在权衡关系。多花是新疆郁金香的一个稳定性状,其植株上花数目、花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种子数量与植株生物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新疆郁金香植株的繁殖分配存在大小依赖性。在具2-5朵花的新疆郁金香植株中,花序内各花的生物量、花粉数和胚珠数、结实率、果实生物量、结籽数、结籽率及种子百粒重按其开花顺序依次递减,说明花序内各花和果实的资源分配符合资源竞争假说。植株通过减少晚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的资源来保障早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较多的资源,从而达到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88.
阿尔泰山南坡树轮宽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分异现象,在阿尔泰山南坡的森林上限,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对生长季温度敏感,该区域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是否存在响应分异现象还不确定。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境内阿尔泰山南坡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利用树轮资料和卡通卡拉盖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站1932年以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特征以及对温度响应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932年以来该站温度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冬季的升温最为显著,降水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研究区树轮宽度与6月的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0以上,该相关生理学意义明显;滑动序列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宽度对6月温度的响应较为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响应分异现象。还发现了1992年是一个响应异常的年份,是否与1991年的P inatubo火山爆发有关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9.
基于地形汇流值的东北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玉莲  国庆喜 《生态学报》2010,30(11):2874-2882
以不同汇流值梯度作为资源轴,以树种重要值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在集水区尺度上分析了东北天然次生林群落中主林层和演替层11个主要树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檗、紫椴、糠椴、山杨、白桦、枫桦、春榆、色木槭、蒙古栎)的生态位。提出相对汇流值生态幅和汇流值竞争指数的概念来丰富生态位的测度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各项生态位指标计算中,主林层以色木槭、蒙古栎以及先锋树种山杨和白桦为主,演替层则以色木槭、春榆、水曲柳、紫椴等原始阔叶红松林的主要阔叶伴生树种占优;另一方面,以群落分层为资源位,主林层和演替层各树种生态位的差异揭示了主要乔木树种在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的演替系列中对资源的占有与利用的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在集水区尺度上采用汇流值作为生态位的空间维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植物种群在不同地形和水分梯度上生态位的时空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90.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主要下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生物量器官(叶、新枝、多年枝、细根、粗根)分配特征及其与物种和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下植物器官生物量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叶与新枝(0.924~1.055)、多年枝与粗根(0.917~1.024)和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1.064~1.125)近于等速生长,新枝与多年枝(0.585~0.700),叶与总枝(0.742~0.795),叶与总根(0.853~0.918),以及细根与粗根(0.658~0.750)的生物量相对生长表现为异速生长。2)林下植物生物量器官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叶、新枝、多年枝、细根和粗根等的生物量比例依次是5.83%~20.60%、0.83%~7.42%、36.25%~68.24%、1.32%~6.75%和16.38%~42.88%、根冠比是0.272~0.866。3)器官生物量比例与物种和植物大小等有关,各植物的器官生物量比例有差异,随植物生长,各植物生物量的叶分配、新枝分配、细根分配和根冠比明显减小、多年枝分配明显增加(P0.05),仅少数植物的粗根分配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