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王大伟  国庆喜 《生态学报》2018,38(23):8400-8407
对森林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林分中大径级个体直接影响周围林分的空间格局,当大径级个体成为倒木或枯立木时会造成较大林隙,这也将导致周围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利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10.4 hm2样地的调查数据,统计了样地内乔木树种组成,分析计算样地内树木个体间的分布规律,探究大径级个体对周围邻木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乔木24种,共计7412株(去除分株),隶属于11科18属,林分中大径级个体周围存在由小径级树木聚集生长形成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随着邻木径级的变化而变化,2级邻木(5.0≤DBH10.0 cm)主要在距离大径级个体3—7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3级邻木(10.0≤DBH30.0 cm)主要在距离大径级个体3—6 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而1级邻木(1.0≤DBH5.0 cm)与4级邻木(30.0≤DBH50.0 cm)并未形成环形结构,经分析环形结构的产生与林分内个体间的竞争存在密切关系,并且该结构与林隙斑块动态理论间存在内在联系,该结构是森林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会伴随林木的生长产生或消失。另外研究表明大径级个体胸径的变化对邻木的环形结构分布范围也有一定影响,当大径级个体胸径增加时邻木的聚集范围有收缩的趋势。本次实验采用单次获取的林木数据,对于环形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后脑白质恢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二附院脑瘫中心择期行SPR手术治疗的PVL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DTI检查,比较两组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术前观察组不同部位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不同部位的FA值均上升,胼胝体压部的ADC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R术能够明显控制PVL患儿的病情,且采用DTI成像技术能够客观地反应PVL患儿SPR术后脑白质恢复情况,对辅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雪豹(Uncia uncia)研究的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50—2010年SCI收录和1989—2010年CSCD收录的雪豹(Uncia uncia)研究文献分析,从年度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发表文献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刊载文献类型、学科类别和语种分布9个方面,对雪豹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SCI上发表雪豹研究论文的国家排名依次是美(50.6%)、英(16.5%)、印度(12.5%)和中国(5.6%);在文献量机构排名方面,国际雪豹基金会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并列第一,中国科学院排名第五;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中包括了美、英和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蒙古)。无论是分布范围还是数量,中国雪豹资源都居于世界第一,而研究却不相匹配,国内在这方面还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34.
新疆雪豹调查中的痕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雪豹(Unciauncia)属于中亚高山高度濒危动物,夜行性,极其罕见。新疆雪豹研究小组2004年9~11月,在新疆的北塔山、阿尔泰山东部、天山东部和托木尔峰地区大约9个地点,对雪豹的痕迹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完成67个样线,总长度47776m,其中发现遗留痕迹的样线有27条,痕迹数118个,平均为2.47个/km。记录到的痕迹有粪团、嗅痕(气味标记)、足迹、刨痕、卧迹、爪印、毛发、尿迹、血迹、剩余食物(动物尸体)和吼声等。同步还完成了200余份问卷调查表,充分了解雪豹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最后,通过痕迹学的分析,初步掌握雪豹的栖息地选择、领域范围、分布规律和相对密度。这对于种群数量估计和物种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从退役铀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耐铀促生菌株,为铀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优良菌种资源,以解决退役铀矿区污染治理问题。梯度稀释某退役铀矿区污染土壤,涂布含铀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耐铀性能菌株B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在铀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铀含量,分析其耐铀能力和铀吸附或吸收能力。通过平板法测定其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能力。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其产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 IAA)能力及产量。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实验,验证该菌株的促生能力。综合形态观察结果、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的进化分析,确定菌株B2为微枝形杆菌属细菌(Microvirga makkahensis sp.),在铀浓度为0-400 mg/L时,其生长曲线符合S型生长曲线模型,当铀浓度达到600 mg/L后生长受抑制,其对培养基中的铀无吸附或吸收作用。菌株B2具有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和产IAA的促生特性,培养48 h后IAA产量可达到24.39μg/...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46例)和非房颤组(94例)。检测两组术前血清GDF-15、hs-cTnT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GDF-15、hs-cTnT与术后新发房颤的关系;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GDF-15、hs-cTnT对术后新发房颤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房颤组SYNTAX积分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GDF-15、hs-cTnT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YNTAX积分、血清GDF-15、hs-cTnT均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联合hs-cTnT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AUC为0.933,大于SYNTAX积分的0.790,预测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25,大于SYNTAX积分的0.750(P<0.05)。结论:血清GDF-15联合hs-cTn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8.
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买占  李诗琦  郭超  李为  殷战  刘家寿 《生物资源》2020,42(3):271-27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华频发引起社会关注。为掌握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11月、2018年2月、4月和8月在汉江中下游的8个断面对浮游植物进行了定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63种,群落组成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其次是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蓝藻门的弯曲颤藻(Oscillatoria sp.)和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且都有较高的优势度。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0. 33×106cells/L~1. 82×106cells/L和0. 49 mg/L~7. 38 mg/L。基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种评价法对汉江中下游的水质进行评价,判断汉江中下游水质整体处于中污状态。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RNAi技术明确马铃薯甲虫TOR上游的关键信号集成节点及类胰岛素信号通道下游基因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SC1和TSC2的功能。旨在为探明马铃薯甲虫类胰岛素信号转导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方法】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获取马铃薯甲虫LdTSC1/2序列,分别利用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基因的完整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观察该基因的调低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马铃薯甲虫TSC1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直系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TSC2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和赤拟谷盗的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通过分别喂食2龄幼虫LdTSC1/2的dsRNA能有效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幼虫出现体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葡萄糖的吸收转化效率降低,海藻糖含量升高和甘油三酯均减少。【结论】下调2龄幼虫LdTSC1/2的表达量,导致试虫出现抑制了糖脂代谢、脂肪体减少、体重减轻以及发育延迟;结果表明LdTSC1/2调控了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糖脂代谢过程,显著影响幼虫化蛹和蜕皮过程。  相似文献   
40.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已达到土壤水分承载力的阈值,需要对现有林分进行结构优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不合理的林分密度是导致黄土丘陵区刺槐林土壤干化、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疏伐可以优化林分结构,并能够通过控制蒸腾耗水来调控土壤水分,是促进刺槐林可持续生长的有效手段。疏伐对黄土丘陵区刺槐林蒸腾有何影响,目前并不清楚。研究基于树干液流法估算了4个不同疏伐强度(样地1:52%、样地2:48%、样地3:35%、样地4:未疏伐)下刺槐单株尺度的液流速率与林分尺度的日平均蒸腾量,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阐明疏伐对黄土丘陵区刺槐林蒸腾的影响。结果表明:(1) 单株尺度刺槐蒸腾速率(即液流速率)随疏伐强度减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下降趋势(样地1:0.53 kg cm-2 d-1、样地2:0.41 kg cm-2 d-1、样地3:0.31 kg cm-2 d-1、样地4:0.33 kg cm-2 d-1);(2) 观测期林分尺度日平均蒸腾量随疏伐强度减小呈现上升趋势(样地1:0.90 mm/d、样地2:1.18 mm/d、样地3:1.04 mm/d、样地4:1.44 mm/d);(3) 在半小时尺度与日尺度上,各样地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没有显著差异,半小时尺度单株液流速率均与太阳辐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883-0.908),液流速率日变化过程与环境因子日变化过程存在时滞现象;日尺度单株液流速率与饱和水汽压亏缺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0.843-0.913),样地间日尺度单株液流速率的差异性随着饱和水汽压亏缺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初步反映了疏伐导致的林分密度变化对刺槐蒸腾的影响,将为黄土丘陵区刺槐林的结构改造、功能提升和土壤水分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