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71.
2005年4—5月、6—7月、10—11月笔者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大洋山岛(中心点坐标30°34′N,122°4′E)进行鸟类调查过程中,记录到日本淡脚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oides)和硫磺(Em-beriza sulphurata),经查阅相关文献后确认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现报道如下:1日本淡脚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oides4月30日—5月3日,在大洋山岛的主峰大山山腰的灌丛中,连续记录到日本淡脚柳莺的鸣叫和鸣唱声。该种鸣叫声为较尖厉的“pitt”声,有点像红喉[姬](Ficedula parva)的鸣叫声。鸣唱为“It-ut-it-ut-tu-tu”,其中最后两声比开始的4声低。在外部…  相似文献   
72.
长江口湿地三个演替阶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1—2005年对长江口新生沙洲九段沙(上沙、中沙、下沙)盐沼演替序列不同阶段[盐渍藻类阶段(SA)、海三棱草(Scirpusmariqueter)—草(Scirpustriqueter)阶段(MT)、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阶段(AA)]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密度及生物量都是MT>AA>SA。SA、AA优势种的生活型分别是底内型、穴居型;MT优势种的生活型是底上附着型和穴居型。不同沙洲相同盐沼演替阶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都较为相似,盐渍藻类阶段的相似性最高;不同演替阶段间差别明显,SA和AA间差别最大。不同盐沼演替阶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明显差异,既反映了环境沿盐沼演替序列的梯度变化,也体现了不同盐沼对底栖动物群落作用的差别,同时也显示了大型底栖动物对不同盐沼演替阶段生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7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王伟  陆健健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314-13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价值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服务价值的评估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套用现有的一般化计算公式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缺少针对性和探索性。总结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失,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核心”服务功能、“理论”服务价值与“现实”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论证所提出的新概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一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确估算,甚至不需要计算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服务功能价值,而应抓住一个或几个有计算依据的核心服务功能。提出理论服务价值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同现实服务价值的比较,量化某服务功能的退化程度,明确后续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4.
长江口泥螺种群夏季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0年5-6月对长江口南岸边滩和崇明岛北面滩涂泥螺[Bullacta exarata (Philippi,1848)]种群进行了调查,目前长江口地区泥螺种群广泛分布于朝阳农场以南的南汇边滩,杭州湾北岸滩涂,崇明岛(牛棚港至捕鱼港)及长兴岛北面滩涂,九段沙中下沙高潮带下缘至低潮带上缘光滩带,分别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iorisita指数公式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8个样点间泥螺种群密度差异极显著,其种群空间格局上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其结果主要是由滩涂围垦。环境污染以及岛屿边滩之间不同的自然条件三者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5.
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架的基础上,寻求对管理景观中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整体性评价的合适指标.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在生态学意义上是健康的,并能维持健康的人类群体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是恢复力、多样性和生产力.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第一步是指标选择原则的确定,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Ecosystem Health Indicaror,EHI)分为生物物理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6.
围垦堤内迁徙鸻鹬群落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群落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 ,研究景观特征及异质性变化导致鸟类群落的变化 ,重点探讨了人为干扰导致的景观特征变化对迁徙鹬群落时空结构的影响。景观异质性的改变是引起鹬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也是决定鹬群落分布的重要因子。围堤内湿地植被覆盖率大于 6 0 %或水面小于总湿地面积 2 0 %后 ,鹬基本不出现 ,必须含有水域、植被和裸地三种景观要素。植被覆盖率为 1 0 %~ 2 0 %时 ,鹬数量最多。鹬在围堤内滩涂的分布与底栖生物量无关。水深是影响鹬分布的重要因素 ,使鹬的空间生态位得到分离。科鸟类主要活动在裸地和浅水区 ,中小型鹬类主要在中水区 ,大中型鹬类在深水区。科学管理围堤封堵后滩涂 ,控制和改造湿地景观 ,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围涂工程对鹬群落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7.
长江口底栖动物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袁兴中  陆健健  刘红 《生态学报》2002,22(12):2054-2062
用功能群方法对长江口南岸潮滩底栖动物与河口环境梯度和生境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底栖动物的取食类型,运动能力和摄食机制进行了功能群的划分。共鉴别出55种栖动物,并将其划分为15种功能群类型,均表现出沿长江口南岸河口梯度的逐渐变化的分布格局,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功能群类型数主要表现出与河口盐度梯度呈正相关的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沿着河口梯度,不同的采样断面,优势功能群不同。在河口下游,功能群类型多样化,各种食性类型,不同运动能力及各种摄食机制抽功能群皆有;而生境较单一的河口上游和受污染较严重的断面,功能群类型较少,沿着河口梯度,最显著的变化是固着生活和以触手摄食的功能群的迅速消失,底栖动物功能群多样性是对河口环境梯度和生境质量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8.
能量生态学(二):生物与其环境的热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讲我们曾提及,当前能量生态学的研究着重于把生物与能量的关系分两点来探讨。其一是把能量看作为生物环境的一个特性,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主要指的是热能的传递与消散。研究得较广泛的是生物,特别是动物与其环境的热交换及其体温调节。也有人把这方面的研究单独分出来称为热生物学(ThermalBiology)或生物物理生态学(Biophysical Eco-logy)。其二是把能量视为维持与延续生命运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是化学能的传递与转化,特别注重生物的获能对策,生物能量的分配模式等。有人把这类研究称之为生物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