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病因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9~84岁年龄段并已明确诊断为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患者及没有进行过治疗或服用药物者120例。所有患者按照IPSS评分中夜尿频率从0~5分为6组,记录和测量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和排尿量(V)。结果:夜尿频率为0~1次者共38例(31.7%),平均QOL评分为2.43;夜尿频率为2~3次者共50例(41.7%),平均QOL评分为3.87;夜尿频率为4次以上者共32例(26.7%),平均QOL评分为5.23。不同组的夜尿频率BPH患者间的QO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PH患者的年龄和PVR是夜尿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而TPV和Qmax与夜尿频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尿频率的增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老年人的年龄、残余尿量的增加,夜尿频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前列腺的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发生与盆腔炎症的相关性,并为相应人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诊治的盆腔炎患者280例及60名健康妇女进行了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查,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比较两组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盆腔炎症组中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58.5%,支原体感染率为26.2%,衣原体合并支原体感染率为12.4%。健康妇女组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1%,6.2%和4.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炎症患者组中,30岁人群中单纯衣原体感染和单纯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1.3%和26.4%,均要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症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盆腔炎的发病可能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关,针对临床上盆腔炎患者应密切关注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456名患有动脉硬化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颈动脉斑块组(n=1012)和无颈动脉斑块组(n=444),分别采用经典的标准差方法(SD法)和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个体法)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血压波动,回顾性分析这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结果:SD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白天SBPV、夜间SBPV以及24 h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而白天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24 h SBPV、白天SBPV、24 h DBPV以及白天DBPV水平较无颈动脉斑块组均明显升高(P0.05);夜间SBPV和夜间D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SD法测定SBPV最多的是10-15 mmHg(n=541),其次是大于15 mmHg(n=399);个体法测定颈动脉斑块组SBPV值出现次数最多的是0-8 mmHg(n=490),其次是8-10 mmHg(n=350)。结论:在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患者中,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种方法均可测定血压波动,但以个体血压波动测定方法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探讨了中国人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负性情绪的时间动态特征.被试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情绪图片,观看图片的同时采集事件相关电位活动(ERP).结果表明,被试在两种策略下自我报告的负性情绪水平有相似的降低.此外,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条件在额中央区诱发了更大的P3成分(340~480 ms).更重要的是,相比自由观看条件,表达抑制条件下在800~1000 ms,1000~1200 ms,1200~1400 ms及1400~1600 ms时间窗内晚期正电位(LPP)波幅均出现显著下降.相反,在认知重评条件下,除了在1400~1600 ms时间窗内LPP波幅相比自由观看显著降低;在其他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条件均没有显著差异.LPP波幅与负性情绪的评分存在正相关,而P3波幅预测了自我报告的表达抑制水平.这些结果提示,对中国被试而言,表达抑制比认知重评能更快地降低负性情绪唤起水平,但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75.
皮肤组织神经髓鞘几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肤组织神经髓鞘应用髓磷脂硷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简称MBP)免疫组织化学,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简称LFB),砂罗铬花青(solochrome cyanine简称SC),KOH-HIO4-Schiff四种不同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比较,结果显示,MBP法具有特异性强,背景干净,对比清晰等特点。SC、Schiff法髓鞘着色效果亦较好,但背景中其他组织也着色,只要分化适当,LFB法髓鞘着色鲜明,且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76.
通过RT—PCR反应获得轮状病毒Wa株vp8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入pGEX—5X—1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VP8,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子并对插入片段vp8进行序列测定,诱导后通过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并观察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测序结果与vp8序列一致,VP8蛋白的表达量在诱导后6—8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7.
CO2激光对茄子幼苗子叶干重及叶面积增长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功率密度为825mw/cm^2的CO2激光对茄子干种子进行10s,13s,15s的辐照处理,0s为对照组,然后播种于基质为土的苗盘中,每个处理200粒种子,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出苗10天开始测定不同处理的子叶干重、子叶面积的变化,然后应用多项式回归进行数学模型,探讨了激光处理对子叶生长的影响及子叶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78.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T25—14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多次诱变,获得4株产十一烷l,11二羧酸(DC13)较多的突变株,其中最优的NP-159株以20%(V/V)正十三烷(nC13)为碳源摇瓶发酵4天,DC13达80g/L左右。在16L罐上,以30%(V/V)nC13发酵6天,DC13高达139g/L,回收残烃后,对nC13的转化率为80%以上。后处理收率为78.9%,DC13的纯度为95.3%。  相似文献   
79.
有性生殖是多细胞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常见的就是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系统有着悠久的起源,在高等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不同物种采用的性别决定方式大相径庭,而同源转录因子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方式也是有区别的,比如DMRT转录因子家族,这说明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高度多样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性别决定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功能和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结构生物学视角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生物体内这一重大进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该研究从玉米高抗自交系D863F中克隆了ZmNPR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H619241)的gDNA和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1 866 bp,编码62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67.61 kD,等电点为5.46。系统进化树比对表明,玉米ZmNPR1蛋白和高粱SbNPR1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高达9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NPR1在叶片中能够被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诱导并显著上调表达。同时ZmNPR1在玉米叶片、茎、根、雄穗、雌穗以及花丝中均有表达,在雌穗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研究表明,ZmNPR1可能在玉米粗缩病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