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71.
杭州北草蜥繁殖期脂肪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杭州小和山北草蜥繁殖季节的3个时段分别捕得两性成年个体,解剖后鉴定性别,分离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并测定其重量。按雌体卵的状态(休止卵、卵黄沉积卵和输卵管卵),卵黄沉积始于3月下旬(T1),首窝卵产于5月上旬(T2),部分(37%)终止繁殖于6月中旬(T3)。从T1到T2,雌性腹脂肪体从平均17.3mg至消失,而雄性从6.3mg减至0.8mg,雌性减量是雄性的3倍。两性6月中旬腹脂肪体消失,而躯干、尾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在3个时段无显著变化。很可能雌性腹脂肪体的消耗使首窝卵产出时间提前,从而增加单个繁殖季节的窝数和总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72.
此前,我们曾报道过一种新的蛇毒肽(缓激肽加强肽,缩写为BIP),其在离体豚鼠回肠和大鼠胃底肌条上表现了不同的生理活性。为了探索它与其它缓激肽增强肽在生物活性上不同的原因,本文运用2D NMR技术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利用RMSD和Ramachandran plot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Pro2、Pro3、Pro6和Pro10的肽键都处于反式构象,整体结构呈现"双S"形状,N-端(Pro2Pro3Ala4)形成新生螺旋,C-端(Asp7Val8Gly9Pro10)形成Ⅱ型β-转角。与其它缓激肽抑制剂(如HOE140)相比较,C-端的Ⅱ型β-转角在维持缓激肽抑制活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而N端的新生螺旋结构可能与缓激肽加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3.
中国中华按蚊不同地理株间的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延昌  王玮 《昆虫知识》1993,30(1):56-59
<正> 中华按蚊系1928年Wiedemann根据在中国广州采到的成虫标本命名的,因其近似赫坎按蚊,故当时定名为赫坎按蚊变种Anophe-les hyrcanus var sinensis Wiedemann。之后又由Reid及Ohtsuru等鉴定为独立的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从1934年以来姚永政、冯兰洲、冯鲁柏、马素芳  相似文献   
74.
大约十年前,人们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在细胞核中发现一种小细胞核RNA(snRNA),它与特殊的蛋白质结合成为小细胞核核糖核蛋白体(small nuclear ribonucle0pr0tein particle,简称snRNP),参与前体mRNA(pre-mRNA)的剪接。我们知道,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比较复杂,它的DNA碱基序列中包含编码序列称外显子,也插入非编码序列称内含子。DNA在核中转录出的mRNA同时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不能做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而必须在细  相似文献   
75.
对我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病毒野生株China/Tib/Gej/07-30进行基质蛋白(M)和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首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M和F基因片段,对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然后对测定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China/Tib/Gej/07-30的M基因由148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35个氨基酸,与其他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4%~97.7%和97.0%~98.2%。F基因由241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546个氨基酸,与其他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5%~96.1%和94.3%~98.2%。China/Tib/Gej/07-30的F蛋白含有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序列高度变异。F蛋白第104~108位和第109~133位氨基酸位点分别是高度保守的裂解位点和融合肽结构域。F蛋白还含有序列高度保守的三个七肽重复区。China/Tib/Gej/07-30的M基因3′端的非编码区(UTR)长度为443个核苷酸,GC含量高达68.4%,与其他PPRV毒株的同源性为82.4%~93.5%。China/Tib/Gej/07-30的F基因5′UTR区长度为634个核苷酸,GC含量高达70.0%,与其他PPRV毒株序列相似性为76.2%~91.7%。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27例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病例,探讨外科方法对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10年来收治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27例脊柱结核病例,通过分析平均44个月的随访结果,评价外科手术和药物干预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早期随访结果显示:伤口一期愈合,内固定稳定,脊髓压迫症状缓解或消失。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能够贯彻全程化疗方案的病例,植骨完全融合,脊髓症状无反复,结核病灶无复发;未能完成化疗方案的4例患者在切口部位出现窦道,并在植骨床周围形成死骨,感染复发。4例复发患者经全身使用抗结核药物和二次手术翻修,在完成12月术后化疗后治愈。结论:对于脊柱结核必需坚持外科手术与术后全程化疗并重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重组白介素2(Recombinant interleukin-2,r IL-2)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9±30.5)g的红鳍东方鲀进行了重组白介素2的免疫应答实验。设计r IL-2免疫剂量为2.5、5、7.5、10μg,并在免疫后的4 h、8 h和12 h进行采血。结果表明:经r IL-2免疫后红鳍东方鲀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在各个浓度组的8 h时间点显著高于同组内其它时间点(P<0.05),4 h时间点甘油三酯含量有随着免疫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谷草转氨酶活性在8 h时间点要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2.5μg、5μg浓度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4 h时间点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r IL-2的免疫可引起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尤其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变化较为显著(P<0.05),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红鳍东方鲀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8.
结核病一直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其发病情况尤为严重,是亚洲的第二大结核病发病国家。结核病治疗方面常使用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随着抗菌药的滥用,结核杆菌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结核病耐药患者增多,治疗难度增加。因此,结核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更加重要,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制更加迫切。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突变是引起耐药的主要分子学依据,因此基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相关基因的深入探索,对于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及治疗皆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补骨脂素(psoralen)对TCP磨损颗粒诱导成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消化法从SD大鼠乳鼠颅骨中获取原代的成骨细胞,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TCP磨损颗粒(0.1 mg/ml)与成骨细胞共孵育48 h构建成骨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模型,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TCP)组和psoralen(10-7 mol/L、10-6 mol/L和10-5 mol/L)组。WS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成骨细胞活性变化和凋亡情况;化学比色法检测成骨细胞中ALP活性;各组成骨细胞培养14 d后应用茜素红S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成骨细胞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94(GRP78/94)、肌醇依赖酶1α(IRE1α)、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等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CP组成骨细胞活性、ALP活性和矿化结节的生成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RP78/94、IRE1α、XBP1s和p-JNK等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TCP组比较,补骨脂素各组成骨细胞损伤情况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GRP78/94、IRE1α、XBP1s和p-JNK等蛋白质表达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补骨脂素可抑制TCP磨损颗粒诱导的IRE1α-XBP1s-JNK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止TCP颗粒所致的成骨细胞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80.
辨识生态修复空间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在流域尺度,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青藏高原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框架,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区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植被退化评价,识别了生态修复优先区,提出了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议。结果表明:①2000年、2015年长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呈现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分别下降18.06%、22.9%,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增加8.84%,NPP未发生显著变化。②生态风险以1、2、3级中低风险为主,面积占比共计74.41%;4级区面积占比19.35%;5级区面积占比仅6.24%,集中分布于称多、玉树和唐古拉山。不同风险等级呈圈层递减的分布格局。③2000-2015年NDVI增长率为0.013%/a。绝大部分草地未发生退化,轻度退化草地面积占比0.82%;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占比1.09%;④严格施行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修复,治理黑土滩、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对于昂日曲、麻多乡北、加巧曲等9个地块(393.75 km2),严格封禁,针对性地实施沙化地修复、黑土滩修复、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程等人工干预和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能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和提升、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