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油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获得安全、经济、稳定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应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现在可以利用酵母、细菌和动物细胞生产多种药物蛋白,但这些蛋白的生产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和疫苗是目前生物反应器研究的热点.油体蛋白在油料作物种子中高水平表达且易于分离,经过改造后是生产目的蛋白的一种理想栽体.介绍了油体、油体蛋白的结构以及利用植物油体蛋白表达体系这一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目的蛋白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72.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 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 冠层群体与对照CK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1.56 mg·g-1,增加0.034%,其中结荚期最多,为9.43 mg·g-1,增加1.35%,差异达到极 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了3.82 mg·g-1,增加7.18%,其中开花期最多,为12.51 mg·g-1,高达48.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 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更利于C、N代 谢和源、库、流的协调,其中,C代谢改善和提高的水平高于N代谢。保护性酶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活性平均增高20.13%,在结荚期最多,高达46.5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OD是关键保护性酶,其保护作用强于超氧化 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SOD活性平均增高2.28%;CAT活性平均增高0.48%;膜脂过氧化 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pe, MDA)含量降低。保护性酶POD、SOD和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作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延缓衰老。 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保护性酶变化规律一致,即SOD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最晚,这表明在大豆不同的生育期,不同保护酶分别 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栽培模式对大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明显,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3.
 利用两种不同土壤研究了水分胁迫和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际土著AM真菌)对毛乌素沙地重要演替物种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土壤中水分胁迫没有显著影响油蒿的植株形态和含水量, 但严重抑制了菌根侵染率。水分胁迫促使油蒿提高叶片保水能力, 抑制N、P在地上部的分配。在胁迫前期SOD活性较高, 而POD活性在后期较高。同一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AM真菌侵染率, 土壤中孢子数显著增多, 提高了植株分枝数并促进侧根发育, 显著提高根冠比和植株保水能力, 加强了根系对全磷、全氮的吸收。接种AM真菌的植株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较低, 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 SOD和POD活性提高, 油蒿抗旱性加强。水分胁迫下在不同土壤中接种不同AM真菌对油蒿的促进效应差异较大, 接种土著AM真菌的效果优于摩西球囊霉单一接种。干旱导致菌根侵染率下降是宿主植物吸水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植物生长前期接种AM真菌可以增强植物抵抗生长中后期环境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皖油14具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安徽省地方性油菜品系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C7(MS 2 mg/L6-BA 0.2mg/L NAA 0.25 mg/2,4-D 7.5 mg/L AgNO3)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且可产生大量绿色芽点;以MS-B3(MS 1.0 mg/L6-BA 0.1 mg/L NAA 7.5 mg/L AgNO3)培养基的芽苗分化率最高,可分化出丛生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MS 0.1 mg/L NAA 7.5 mg/L AgNO3的生根率达100%.7.5 mg/L的AgNO3可以明显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良好的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玻璃苗的形成.初步建立了皖油14品系的高频再生植株体系.  相似文献   
75.
利用市政废水和火电厂烟道气大规模培养高油微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含油量微藻(Scenedesmus dimorphus)培养的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市政废水净化处理和火电厂烟道废气利用,研究了S.dimorphus微藻在2种不同的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特性、其移除废水中N.P养分能力及其CO2消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S.dimorphus微藻的生长受pH、通气速率、搅拌情况和光照条件等的影响.当通气速率(空气)为6 L/min, S.dimorphus的生长速率达到高峰.通入体积分数33.3% CO2和体积分数 66.7% 空气比通入正常空气或通入比其含有更多CO2的空气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获得最大微藻生长速率的pH上限是7.5.螺旋状生物反应器比锥型瓶生物反应器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这主要归功于前者有更高的光利用效率和搅拌效果的改善.S.dimorphus 微藻能利用市政废水中的养分从而移出其中的N.P养分.在6 d的培养中,培养液中的N换算成NO-3从8.3 mg/L下降到3.6 mg/L以下;而P换算成PO3-4则从0.24 mg/L下降到0.03 mg/L 以下.  相似文献   
76.
《生物加工过程》2008,6(5):54-54
生物柴油这一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特别好,目前价格在每t7000多元。大庆巍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10万t生物柴油项目是从日本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设备,利用大豆毛油、油脚料等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产品指标采用“欧Ⅲ”标准。  相似文献   
77.
78.
杨学亮  刘阳  张竞  梁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483-1484,1491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第48.72小时胸液量>200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鸦胆子油乳剂30 ml.夹闭胸管24小时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37例,占92.5%;对照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8例,占2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38.5℃)2例,胃肠道反应2例.胸痛3例.结论:鸦胆子油乳剂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9.
3种碱蓬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应用重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长的碱蓬、角碱蓬和翅碱蓬3种野生植物的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碱蓬、角碱蓬和翅碱蓬种子含油量分别为24.39%、15.67%和15.8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8.65%、88.30%、88.50%。尤其是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达56.94%、59.35%和60.86%。利用盐碱荒地种植碱蓬属植物。充分开发其在食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价值。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0.
印楝油对印楝素的增效作用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楝油对印楝素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和印楝种子石油醚抽提物和印楝种子植物油分别按1:10(m/m)混用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共毒系数分别为150.17和226.87,印楝素B和两者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00和242.18。印楝种子植物油对印楝素具有保护作用,在54℃下热贮7d,印楝油(甲醇:印楝油=9-1,v/v)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6%和50.86%;热贮14d,保护效果分别为26.72%和38.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