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斜卧青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斜卧青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确定了培养方式、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的配比、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最佳条件:菌丝体培养12h,用1%溶壁酶+1%纤维素酶+1%蜗牛酶的混合酶液酶解,将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形成量达到5.3×10^5个/mL,再生率为19.4%。  相似文献   
72.
研究一株新的嗜热拟青霉J18的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固体发酵的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了一种分子量约为26 kDa的电泳纯木聚糖酶,酶活力回收率为33.5%,纯化了5.27倍。该木聚糖酶具有很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在pH7.0~pH 9.0下,60℃处理24 h,酶活力能保存80%以上。该酶水解玉米芯木聚糖生成以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为主的低聚木糖,薄层层析分析表明不含木糖,适合生产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73.
牛,是一种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动物。它们头上顶着中空角,脚上长着双数蹄,完全吃素,爱打响鼻。虽然按照动物分类学,羊和羚羊也都属于牛科,但它们的体形比牛小得多。牛的角从脑袋两侧长出,羊和羚羊的角则是从头顶上方长出,有的还有螺旋和分叉。现在,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世界各地的牛!  相似文献   
74.
SDE-GC-MS法分析三种虫生真菌菌丝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的方法分析了蝉拟青霉、拟细羽束梗孢、根足被毛孢菌丝的挥发性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44、28和19种化合物,它们主要为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烷烃类、酯类和醛类。成分比较发现,3种虫生真菌挥发性物质中有3种主要共有成分,分别为丁羟基甲苯、1-辛烯-3-醇、苯乙醛。除共有成分外,它们各自都有大量特有成分,其中蝉拟青霉主要有5-甲基-2-呋喃-乙酸酯、反式-2,4-癸二烯醛、长叶烯等;拟细羽束梗孢主要有5-羟基-2-癸烯酸-δ-内酯、2,4-二甲基-恶唑、苯酚、β-榄香烯等;根足被毛孢主要有3,4,5-三甲基-苯甲醛、1,3-二甲基-3,4,5,6-四氢化-2(1H)嘧啶、顺式-2-羟基-1-(羟甲基)-9-十八碳一烯酸乙酯。  相似文献   
75.
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和古尼拟青霉P. gunnii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两种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别分析出25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5-二氢-1-甲基-2H-吡咯-2-酮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5.78%和12.77%;在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E)-2,4-癸二烯醛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2.11%和12.32%。两种菌丝粉共有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蝙蝠蛾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71.58%,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69.67%;由此可见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挥发性物质的成分是相同的。通过对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真菌菌丝体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6.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 /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 /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 /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 /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7.
琅琊山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东琅琊山自然保护区设置的20个样方中共采集672份虫生真菌标本,分属于4科8属20种.优势种依次为球孢白僵菌、粉拟青霉、环链拟青霉、布氏白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其中球孢白僵菌占绝对优势,相对多度高达73.8%.选用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E对琅琊山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季节分布进行研究发现,虫生真菌数量丰富但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夏季虫生真菌菌株最为丰富,均匀度相对较低,随着气温及降雨量的下降,菌株数量急剧下降,均匀度相对较高;不同季节白僵菌属的数量波动大,但拟青霉属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78.
K202A突变对扩展青霉脂肪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脂肪酶(PEL),获得了一株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的随机突变体(ep8),ep8包含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为进一步提高其热稳定性,作者利用重叠延伸PCR法,以ep8基因为模板,将第202位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K202A),构建表达质粒pAO815-ep8-K202A。并将其引入毕赤酵母GS115构建叠加突变体(PEL-ep8-K202A)。同时以野生型lip07为模板构建单点突变体:PEL-lip07-K202A。15% SDS-PAGE 结果分析表明突变体分子量与野生型一致,约为28KD. 表达产物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野生型(PEL)的Tm值为39.03℃,而以野生型为模板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的单点突变酶(PEL-lip07-K202A),其Tm却降低了2℃,为37.08℃。叠加突变酶(PEL-ep8-K202A)的Tm为41.66℃, 比野生型酶提高2.63℃,比随机突变体ep8生产的酶(PEL-ep8)的Tm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79.
新种贵州青霉(Penicillium guizhouanum sp.nov.)分离于贵州省发霉的竹笋,它和鲜红青霉(P.chermesinumP.Biourge)类似,但它的分生孢子结构形成缓慢,分生抱梗茎的顶端不膨大成囊状,瓶梗披针形及偶有双轮生帚状枝等特征,易于与后者相区分.本种与扁球青霉(P.oblatumJ.I.Pitt &A.D.Hocking)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质地绳状,帚状枝单轮生或偶有双轮生,瓶梗披针形等。然而,其分生孢.梗茎的壁平滑,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这些特征是扁球青霉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80.
王龙  孔华忠 《菌物学报》2000,19(4):463-465
新种椭孢青霉Penicillium ellipsoideosporum sp. nov.分离自中国广西地区的一颗榕树籽。它在标准培养条件下生长局限;其帚状枝非常不规则,分生孢子幼时呈圆柱形,成熟后呈长椭球形、圆柱形或椭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