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Xaj) DW3F3中rpfG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为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药剂的开发提供作用靶点。[方法]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8004菌株以及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 PXO99ArpfG基因为模板序列,对Xaj野生型菌株DW3F3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检索。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XajrpfG基因进行敲除,并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基因缺失菌株的相关毒力因子、抗逆性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同源比对,在XajDW3F3的基因组中发现了与XccrpfG、XoorpfG同源的基因,并成功获得rpfG的缺失突变株ΔrpfG。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ΔrpfG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仅为野生型XajDW3F3的44.58%;胞外多糖产量也由野生型的8.47 mg/mL降为5.23 mg/mL;ΔrpfG的絮凝活性增加,能使菌液变澄清;运动性实验显示ΔrpfG的运动直径比野生型增加了12.38%;胞外酶的分泌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突变株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极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而分泌蛋白酶的能力未发生变化;此外rpfG缺失后,Xaj对逆境(盐、酸、SDS、硫酸铜)的耐受力降低。[结论] 结果表明rpfG基因能影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的致病相关性状,并赋予了细菌一定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镇惊温胆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皮质边缘系统中食欲素(Orexin,ORX)受体OX1R和OX2R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调节。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法复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脑区中OX1R及OX2R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结果:镇惊温胆汤组提高了前额叶皮质(PFC)及杏仁核(AMY)中OX1R、OX2R的基因表达,降低了在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对海马(HIP)中OX1R、OX2R的基因表达有微弱的上调作用。结论:中药复方镇惊温胆汤可以调控大鼠ORX系统OX1R及OX2R受体和血清中皮质酮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能够改善大脑兴奋-抑制功能失衡状态,从而有效缓解PTSD不寐、善惊等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73.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峰  谢永宏  陈心胜  邓正苗  李旭 《生态学报》2009,29(11):6257-6265
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运用Levins及Pianka公式,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的构成及主要物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共有水生植物34 种,隶属于16科26属;各调查区域间物种组成和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区域形成的年份越久,其物种数和群落类型就越丰富;挺水植物中以芦苇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05,藨草的最低,为0.127; 沉水植物中轮藻、穗花狐尾藻、川蔓藻及小茨藻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0.783、0.673、0.669和0.640,金鱼藻的最低,仅为0.100.龙须眼子菜、大茨藻和苦草间,马来眼子菜和菹草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这几种植物具有相似的环境适应能力.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及耐盐区间的大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以断定土壤和水体盐度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生态位分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4.
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累及基底节神经元以及纹状体的固有神经元,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恶化的运动、认知及精神障碍三联征。3-硝基丙酸(3-NP)是线粒体毒性药物,主要作用于氧化呼吸链并抑制机体的三羧酸循环。本文将就HD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学特征以及3-NP介导的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补肾法与舒肝法对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盐酸吗啡建立大鼠精神依赖模型(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采用Obersiver 5.0行为学软件分析大鼠的CPP效应,并利用Real time PCR方法测定伏核和前额叶皮质内NR2B亚基的mR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白侧累积停留时间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同时伏核与前额叶皮质中NR2B的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和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组和舒肝组大鼠在白侧的累积停留时间显著下调(P<0.05),疏肝组NR2B的mRNA也显著下降(P<0.05),而补肾组变化不显著。结论:①补肾法与舒肝法对吗啡引起的精神依赖均有调节作用。②舒肝法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通过影响伏核和前额叶皮质中NR2B亚基的mRNA表达进一步调节精神依赖的相关神经通路。③补肾法的作用机制与NR2B亚基的mRNA表达关系不密切,其调节的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6.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可引起精神无法集中、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还与感冒、抑郁症、糖尿病、肥胖、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有关。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工作及精神压力日益加重,很多失眠患者情志不畅的表现尤为突出。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五脏气机失调在失眠症的辨证论治中占有主导作用,因此对失眠及失眠症的研究与治疗就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7.
辽东栎林林隙特征及其对群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吕醉  王孝安  郭华  李峰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835-1840
通过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Ouercus liaotungensis)林林隙的定量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和40~60 m2的中小林隙居多,林隙的年龄结构以中期和后期数量居多,林隙形成方式以枯立和干基折断占总数的70.31%,林隙形成木多为1~3个,说明该地区辽东栎林隙多为自然干扰形成,林隙边缘木中辽东栎的株数占绝大多数.在林隙中,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辽东栎多度对林隙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幼苗多度与林隙面积和边缘木高度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2=0.429,P<0.01),幼树多度与散射光的强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R2=0.286,P<0.01),而成树多度与林隙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不明显,但与林隙内幼树的多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2=0.175,P<0.05).  相似文献   
78.
白洋淀水生植被初步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白洋淀水生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类型、分布格局及物种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共有水生植物39种,隶属于21科32属,其中挺水植物16种,沉水植物14种,浮叶根生植物6种,漂浮植物3种.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水生植物共减少了9种,群落类型也由原来的16种变为现在的13种,大面积轮叶黑藻、大茨藻等优势群落消失,物种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群落生物量较1980年大幅下降.人工养殖、污染物随意排放和水位的变化可能是造成白洋淀湿地退化、水生植被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全球性的栽培牧草, 因其秋眠性强弱而导致的抗寒性差异为深刻解析植物耐寒适应的进化生态学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模式。作为多年生豆科植物, 秋眠性是紫花苜蓿适应晚秋日照缩短、温度降低, 以及提高越冬存活率的一种生长特性。秋眠性的形成与几千年来紫花苜蓿在全球的传播扩展和栽培利用有关, 长期处于不同的气候生境, 导致秋眠性的适应进化, 这为人类利用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根据秋眠性的强弱, 学术界目前将之分为11个等级。一般而言, 秋眠性的强弱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低温驯化与越冬耐寒适应等过程, 导致不同品种间的抗寒性存在差异。迄今, 关于秋眠性的光温调控, 以及秋眠性影响低温驯化的生理生态过程研究较多, 而对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途径, 尤其是对秋眠性如何影响越冬紫花苜蓿抗冻蛋白作用等耐寒适应的分子机制, 尚知之甚少。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该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0.
李峰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4,22(6):758-580
青海湖地区是目前已知的狗獾分布海拔最高点。为了解狗獾在青藏高原严酷生态环境下的生活史特点, 并验证是否人类干扰造成了狗獾夜行性的假说, 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 结合无线电遥测和野外调查研究了青海湖湖东地区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的种群密度、洞穴口的行为及活动节律。结果表明: (1)研究地区狗獾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2 ± 0.6只/km2, 其分布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 (2)狗獾基本在夜间活动, 出洞时间集中在20:00-23:00之间, 而回洞时间则集中在清晨4:00-7:00之间, 23:00-4:00之间是狗獾的活动高峰; (3)狗獾离洞前行为主要是警戒行为, 回洞穴时的行为主要是嬉戏行为, 其他行为较少见, 表达具有特定的时间性; (4)人类活动对于狗獾活动没有显著性影响(P <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