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研究以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主要野生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 分析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现状、相机数量和相机工作日与物种数量间的关系以及物种的相对丰富度。结果表明: 42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物种独立照片1,793张, 鉴定出野生动物25种, 包括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和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 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相机数量增加到23台的时候拍摄到了本次记录的全部25种野生动物, 并且在单台相机工作日达到180天时, 物种数达到饱和。保护区内物种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29.28)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5.78); 大熊猫的相对丰富度为8.09;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中华鬣羚和黄喉雉鹑的相对丰富度在2-5之间; 中华斑羚、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黑熊、四川羚牛和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相对丰富度最低, 不到1。综上所述, 红外相机能够有效地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监测调查, 对于相对丰富度较低的物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些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2.
王传华  李俊清  杨莹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2):3117-3122
采用室内模拟典型林型光环境和土壤氮素供给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氮处理对枫香幼苗的存活率、叶功能性状、生物量分配和气体交换的影响;应用数学模型估算了不同光氮处理下全株的光补偿点,并与典型林型的林下光合有效辐射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富氮营养导致3.0%、6.0%透光率时枫香幼苗存活率(耐荫性)和比叶面积下降,而对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不明显;富氮营养时光强对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影响显著,而弱光下增加氮素供给导致基于质量的叶片暗呼吸速率增加;光、氮对茎呼吸速率有显著影响,而光氮互作对叶呼吸速率有影响;3.0%、6.0%和12.0%透光率时,增加氮素供给使整株补偿点上升,而25.0%透光率下则使其下降.增加氮素供给导致的弱光下枫香幼苗的耐荫性下降与其碳平衡能力变化相关联.在大气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我国枫香种群的维持可能更加依赖于干扰和林隙更新,进而对其动态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震干扰后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梦君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08,28(12):5848-5855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1976年该地区发生了震级为7.2和6.7级地震(松潘-平武大地震),给该地区森林植被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地震遗迹的植被调查,研究了地震后不同干扰强度下,恢复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受地震干扰较严重的群落(群落E1)缺失乔木层,在灌木和草本层中主要由阳性先锋物种幼树、幼苗及部分灌木和草本组成;干扰较轻的群落(群落E2)乔木层物种组成与未受破坏的对照原始林(群落F)相似,但还包含部分先锋物种,而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组成上与群落F没有明显差异;群落E1中植物的科、属及种的丰富度显著低于群落E2和群落F,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种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是由不同的地震干扰强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74.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披针形叶、卵圆形叶、嫩枝、枝(D《5 mm)、枝(5~10 mm)、主干树皮、根(D《2 mm)、根(2~5 mm)和根(5~10 mm)9类器官中的总酚、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总酚含量较高的器官为皮(27.93 mg/s),叶、根、枝中总酚含量分别为17.64 mg/g(两类叶均值)、16.72mg/g(三类根均值)、12.19 mg/g(三类枝均值);黄酮含量较高的器官为皮(51.30 mg/g),叶、根、枝中黄酮含量分别为28.45 mg/g(两类叶均值)、39.99 mg/g(三类根均值)、23.67 mg/g(三类枝均值);根中缩合单宁含量较高,三类根均值为22.10 mg/g,皮、叶、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为8.41 mg/g、4.03 mg/g(两类叶均值)、4.47 mg/g(三类枝均值).披针形叶和卵圆形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枝不断成熟,嫩枝、枝(D《5mm)、枝(5~10mm)中酚类物质逐渐减少;随着根直径减少,根中缩合单宁逐渐增加,细根(D《2mm)中的缩合单宁含量最高(25.95 mg/g).分析胡杨各器官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卵圆形叶中酚类物质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总酚:r=-0.949;黄酮:r=-0.923;缩合单宁:r=-0.944).研究揭示了极端干旱地区胡杨各器官中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5.
光氮耦合作用对化香幼苗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华  王愿  李俊清 《植物研究》2012,32(2):177-182
为了研究大气氮沉降和次生林冠层郁闭度增加对化香幼苗更新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鄂东南典型次生林光环境和土壤氮素供给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化香幼苗叶功能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气体交换对光氮变化的响应,最后应用全株碳平衡模型模拟了整株光补偿点的变化(LCP-wholeplant)。结果表明:光对化香幼苗叶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均存在显著影响,氮素供给增加对其叶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影响不明显,但是,光和氮素供给互作对根质量比(RMR)影响显著。幼苗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Ф)、最大光合速率(Amax)在郁闭光(3.0%,6.0%透光率)下随氮素供给增加而降低,在林窗光条件下(12.0%,25.0%透光率)随氮素供给增加而增加。富氮营养导致郁闭条件下(6.0%,3.0%透光率)化香幼苗的整株光补偿点(LCP-wholeplant)升高,但却导致林窗条件下(25.0%,12.0%透光率)化香幼苗的整株光补偿点(LCP-wholeplant)降低。因此,大气氮沉降将使化香种群更加依赖于林窗和干扰更新。  相似文献   
76.
云南小中甸地区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丽江云杉原始林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本文采用树轮年代学的方法分析了丽江云杉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相对保守的结果负指数曲线或线性回归拟合生长趋势建立年表,进行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因素与差值年表(RES)序列的相关及响应函数分析,并利用特征年分析了产生宽窄年轮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丽江云杉的径向生长与温度升高在1990-2008年存在一定的“分离现象”;上一生长季的水热状况是限制丽江云杉当年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特别是上年7月的气温对当年径向生长具有负反馈作用,而上年7月的充足降水则促进当年的径向生长;上年生长季温度与降水变化的相反趋势是导致宽窄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丽江云杉的生长对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77.
异速生长法计算秋茄红树林生物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金川  王金旺  郑坚  陈秋夏  李俊清  卢翔 《生态学报》2012,32(11):3414-3422
采用异速生长方法,建立树干基部多分枝型秋茄生物量与分枝直径的函数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了浙江鳌江河口人工秋茄林生物量,并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秋茄林生物量差异。结果表明,秋茄生物量(W)与分枝直径(D)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叶片(WL)、树干(WS)、根系和分枝基部(WB)及植株总生物量(WT)与分枝直径(D)的异速生长方程分别为:WL=0.187D1.855(R2=0.612,P<0.0001);WS=0.267D1.906(R2=0.821,P<0.0001);WB=4.6D1.136(R2=0.644,P<0.0001);WT=3.614D1.446(R2=0.801,P<0.0001)。我国不同地区秋茄林地上生物量与林龄和纬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lg(地上生物量)=3.123+0.84×lg(林龄)-2.019×lg(纬度),(R2=0.431,F2,11=4.161,P=0.045)。秋茄种群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纬度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浙江鳌江河口3年、5年和10年龄人工秋茄林生物量分别为7.13、11.32和24.35 t/hm2,其中5年龄秋茄林生物量仅为广东湛江同龄秋茄林(自然湿地生境)生物量的18%。然而,广东深圳的3年龄秋茄林(人工湿地生境)生物量仅为该研究中同龄秋茄林生物量的9.3%。此外,以≤11年龄的人工秋茄纯林为对象,建立了种群密度与种群植株平均生物量的关系:lg(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8.468-2.1×lg(种群密度),(R2=0.961,F=99.764,P=0.001),秋茄种群密度越小,平均植株生物量越大,平均单株生物量较符合Yoda提出的-3/2自疏定律为快,自疏指数为-2.1。因此,纬度和林龄是秋茄种群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生境类型、种群密度等因素对红树林种群或群落生物量的积累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8.
阮宇  胡景涛  肖国生  李俊清  任凭 《生态学报》2022,42(7):2921-2930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是生态学的热点,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n’)能够在三峡库区不同水位高度的消落带上生长,但对它在消落带上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按水位高度不同,将消落带171-175 m划分为浅水区(SS)、168-171 m为中度水淹区(MS)、165-168 m为深度水淹区(DS)3个样带及对照组(LS),每个样带内随机选取25-30株中山杉,通过测定树高、叶表宽度、叶厚度、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等功能性状,研究中山杉功能性状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度水淹区(DS)叶片表现出旱生性状,气孔孔径变小,栅栏组织变厚。消落带171 m以上中山杉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171 m以下。中度水淹区(MS)根系中的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酒石酸、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高,而深度水淹区(DS)却相反,但草酸含量最高。从功能性状比较看,浅水区(SS),水淹期恰好是中山杉生长缓慢的时期,中山杉的生长周期未受到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中度水淹区(MS),中山杉代谢活跃,水淹胁迫引发的功能性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是可逆的,中山杉能够自我恢复,胁迫在中山杉的自身调节能力极限范围内,植株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与浅水区(SS)相比,中度水淹区(MS)的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劣于浅水区,但它们的存活率相似,都较高。而深度水淹区(DS)水淹期6个月,高温期2-3个月,胁迫已造成植株受到慢性或不可逆地伤害,退水后,根系不能较快恢复正常代谢,植株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变脆弱,随着水淹次数增加,植株易死亡。植株的高度和大小与中度水淹区(MS)差异不显著,但植株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79.
张金峰  葛树森  梁金花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22,42(13):5381-5390
紫椴(Tilia amurensi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内的紫椴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并引入生存函数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定量描绘其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金字塔形,幼龄阶段(Ⅰ-Ⅳ龄级)个体数之和占个体总数的67.26%。2)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表明植株在幼龄阶段死亡率高。3)总体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V''pi>0,表明紫椴种群为增长型,但V''pi趋近于0,结合死亡率(qx)和消失率(Kx)曲线呈现出连续性先增后降的复杂动态变化趋势,可知该种群不稳定且在干扰情况下增长趋势不明显。4)生存函数分析显示,种群在Ⅲ-Ⅳ龄级间达到平衡状态,尔后进入衰退期且从第Ⅷ龄级开始进入生理衰退。5)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3、4、5、6、7、8、9、10龄级时间后,紫椴幼龄个体数逐渐减小,而中、成和老龄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加,说明未来紫椴种群的增长主要依靠后者。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是限制紫椴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幼苗抚育工作,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从而促进紫椴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80.
广西拟赤杨林分类和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赤杨林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类型,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一个演替阶段,主要邮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1300m以下的红壤和黄壤山地山坡中下部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本研究划分出3个群丛纲和13个群丛。它向常绿阔叶林恢复的演替趋向,从13个嫩丛之间的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