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枯菌致病机理及作物抗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菌(Rdstonia solancearum)是引起植物青枯病的病原细菌.青枯菌通过T3S(Ⅲ型分泌系统)、T2S(Ⅱ型分泌系统)等分泌系统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胞外使寄主植物致病.转基因抗病、培育抗性品种和生物防治是防治青枯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2.
中国紫胶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紫胶虫的分类地位、生活史、生物学习性、寄主植物、影响泌胶的因素。提出使紫胶生产高产、稳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3.
“学导式”教学法在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导式”教学主张“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学为主体”一是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二是肯定“学”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导为主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授为导,导贯穿教学全过程。从90年代开始,我们将“学导式”教学法引入植物生理实验课的三大环节,即课前...  相似文献   
74.
水稻上部节间长度等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一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上部节间长度、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上部节间长度的12个QTL、株高的4个QTL和抽穗期的1个QTL。对这些QTL的遗传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控制抽穗期的1个QTL即Hd8a为主效基因,其余的16个QTL为微效基因。控制上部节间长度单个的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8-18%,其加性效应可使所控制的节间长度增加大约1.6-3.6cm。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控制相关性状的、作用方向相同的QTL定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邻近区段上。这一结果揭示了这些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在水稻育种中运用这些QTL将有助于对株高进行精细的遗传调控。  相似文献   
75.
马比木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前期实验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株中分离得到1 339个内生真菌菌株,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刺盘孢属的菌株有268个,说明刺盘孢属为马比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之一。为了解马比木中刺盘孢属菌株的多样性,本研究按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归类,分析刺盘孢属菌株的地域和部位分布特征。选择31株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ITS-TUB2-ACT-GAPDH 4个基因片段联合分析,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代表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分离部位上看,除花以外,其他部位均有刺盘孢属真菌的分布,叶和茎为主要分离部位;从分离地区上看,每个地区均分离到刺盘孢属菌株,但分离数量差异较大,贵阳和吉首的分离数量较大。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将选择的31株代表菌株分成了19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以上结果表明,马比木中不同生境的内生刺盘孢属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但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马比木内生刺盘孢属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6.
学导式教学法是当代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之一 ,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很有影响的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学理论[1 ] 。几年来我们在《植物生理学》部分章节的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3] 。本文是学导式教学法在“叶绿体和光合色素”一节中应用的教学实录。一 .教学过程师 :在高中《生物》的光合作用一章及“叶绿体的提取和分离”中同学们已对叶绿体及其色素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高中所学过的这方面的知识 ,回答下面 4个问题。 [板书 :( 1 )叶绿体的成分。 ( 2 )叶绿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DOPA反应速率的观察测定,研究了氨基葡萄糖(G-NH2)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在反应液中加入50μL浓度为2.2 mg/mL G-NH2时(体系中G-NH2终浓度为36μg/mL),酶抑制率为50%。GNH2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个复杂的过程,酶反应呈先促进后抑制。分析酶抑制曲线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得出G-NH2为混合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发现多巴醌生产量会减少,抑制类型是不可逆抑制。  相似文献   
78.
不同培养条件和前体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蛹虫草能产生虫草素等多种活性物质。为考察不同液体发酵方式及添加前体物质对虫草素积累的影响,选用蛹虫草08Y1菌株,通过光照振荡、光照静置、黑暗振荡、黑暗静置四种培养条件和添加前体物质(腺嘌呤1g/L+甘氨酸16g/L),发酵16d后检测虫草素和腺嘌呤含量。结果表明:08Y1菌株在黑暗振荡培养条件下,虫草素积累达1,015.0mg/L,腺嘌呤利用率达98.5%,说明黑暗振荡培养并添加前体物质是提高虫草素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9.
80.
细胞外囊泡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在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细胞外囊泡的分离分析对理解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发展基于囊泡的疾病诊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细胞外囊泡的高效分离以及高灵敏可靠检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识别配体。核酸适配体是一类高效、特异结合其靶标分子的单链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的易修饰和可程序化设计等特征,使其成为细胞外囊泡分离和分析的理想识别配体。为提高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效率,研究者们提出多种策略用于提升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以及界面与细胞外囊泡的接触几率。此外,分离不同亚型的细胞外囊泡有助于理解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意义。在细胞外囊泡分析方面,根据核酸适配体与细胞外囊泡识别信号的转导方式不同,分为电化学、可视化、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荧光法等方法。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以及其在细胞外囊泡分离和分析中的最新进展、挑战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