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前已经在100多种纤毛虫中观察到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等共生体。对纤毛虫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双小核草履虫中卡巴粒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理论提供了例证;含细菌共生体的许多厌氧纤毛虫无线粒体,共生体对宿主代谢有重要作用;尾草履虫-钝状全孢螺菌共生作用中,共生菌感染形式的39kDa、15kDa周质蛋白可分别与IF-3-1、IF-3-2两种单抗反应,其共生体早期感染过程中两种抗原的量发生显著变化,并且共生体生殖形式选择性地合成63kDa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是与共生作用有联系的关键分子;绿草履虫-小球藻共生系统中,共生藻中存在葡糖胺硬性壁是其与草履虫发生共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其中,共生藻参与宿主代谢,与宿主形成相互受益的专一性关系,并且藻类共生体的作用可能影响了宿主草履虫基因组有关结构,改变了其基因表达。作者推测,探索共生体对宿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的影响可能是对纤毛虫中共生作用研究的主要趋势,这对于深入了解真核细胞中宿主-共生体双方的相互作用、物质交流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细胞生命活动规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2.
香港水域夏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20 0 0年 8月在香港牛尾海 ( A站 )和龙鼓水道 ( B站 )的 2个典型站位采样 ,用半现场的稀释法研究了夏季香港水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等。结果表明 :A、B站浮游植物主要以硅藻为主 ,但 A站甲藻比重比 B站要高。A站 <5 μm的微型浮游植物比 B站要少 ,从细胞大小上 B站的浮游植物更易被微型浮游动物所摄食。A站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异养鞭毛藻为主 ,而 B站为砂壳纤毛虫 ,其细胞丰度分别为 770和 62 0 ind./L。 A、B站浮游植物碳 /叶绿素 a浓度比率分别为 2 7.1 5和88.66。 A站浮游植物的内禀生长率相似于 B站 ,分别为 1 .0 4和 0 .98d- 1。浮游植物在 A站的净生长率是0 .33d- 1,而在 B站则出现了负增长 ,其净生长率是 - 0 .5 8d- 1。微型浮游动物在 A、B站的摄食率分别为0 .71和 1 .5 6d- 1,摄食压力分别占到了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1 43.7%和 2 0 9.7% ,初级生产力的 78.6%和1 2 6.6% ,对浮游植物碳的摄食率分别达到 35 1和 5 5 2 μg C/( L·d)。A站的浮游植物生长要高于 B站 ,B站的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要明显高于 A站。与其它海区比较香港水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黑暗长时间培养实验的结果表明此水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稀释法实验应在适量添加营养盐并在  相似文献   
73.
56个中国地方猪种微卫星基因座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采用FA0—ISAG联合推荐的2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56个中国地方猪品种和3个引进猪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遗传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遗传关系。以聚类结果为基础,将56个中国地方猪种分为12类:Ⅰ、Ⅱ和Ⅲ类都是《中国猪品种志》中的华北型猪种;Ⅳ类相当于其中的江海型猪种;Ⅴ、Ⅵ、Ⅶ、Ⅷ和Ⅸ类的品种大部分属于华中型;Ⅹ和Ⅺ类相当于华南型品种;Ⅻ类相当于西南型品种。提出保种场结合保护区是一种比较符合我国地方猪种实际状况的保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1998年秋季渤海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军  刘东艳  王威  陈凯彪  秦玉涛 《生态学报》2004,24(8):1643-1655
研究了1998年秋季覆盖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其邻近海域30个测站两遍大面调查的网采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经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类38属84种(不包括未定名物种),物种主要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在群落中的比重也很明显,在个别站位上会成为优势类群。优势物种主要为偏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中华半管藻(Hemiaulus sinensi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粗刺角藻(Ceratium horridum)、掌状冠盖藻(Stephanopyxis palmeriana)和萎软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主要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其高值区分布在渤海湾、渤海中部、莱州湾北部和渤海海峡南部。浮游甲藻在渤海湾北部和莱州湾北部等局部区域形成高值区,并影响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两遍大面站调查期间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是相对保守的,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和周年的变化主要是物种演替过程。调查期处于浮游植物群落的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物理水文作用的结果。与1982年的历史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相比,角毛藻属衰退,浮游甲藻、圆筛藻属和浮动弯角藻兴起。但与1992年的历史同期浮游植物群落相比,群落优势种组成相近。同1982年和1992年同期资料相比,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平面分布大致相等。渤海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近20a是相对保守的,影响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物理水文作用。  相似文献   
75.
孙军  李贵生 《植物研究》2022,42(6):1014-1022
miRNA控制着开花植物从营养期到生殖期的转变,但这种机制的进化仍不得而知。蕨类植物是陆地植物进化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分别测定了粗梗水蕨营养期和生殖期的小RNA,鉴定了42个保守的miRNA,并证实了miR397等7个miRNA最早出现在蕨类植物。miR156在粗梗水蕨的生殖期表达下调,而其SPL靶基因与此同时表达上调。miR172则在生殖期表达上调,并同时有其AP2-like靶基因下调的现象。miR171和miR159的积累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因此miRNA控制生长时期转变的机制应该出现在原始的真叶植物中。miR160/166/319/394可能与粗梗水蕨可育叶向下内卷的形态有关。粗梗水蕨能产生tasiR-ARF,从而表明miR390-TAS3-ARF的通路第1次出现于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76.
东江下游惠州河段鱼类群落组成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7~2010年先后5次对东江下游惠州(剑潭)河段鱼类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9种,分属于8目20科58属,主要以鲤科(39种)、鲿科(7种)、鳅科(5种)为主.鲮(Cirrhina molitorella)、鲨(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赤眼鳟(Sq...  相似文献   
77.
盾腹吸虫为寄生扁形动物中一小的类群。我国已报道7种盾腹吸虫,其中5种隶属于盾腹虫属(Aspidogastridae,Aspidogastrinae)。研究测定了在我国采集到的4种盾腹虫属吸虫的核糖体DNA转录内间隔区(ITSrDNA)序列,并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这4种盾腹吸虫的ITS-1和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在728—877bp和518—645bp之间,其G+C含量分别在50.1%—52.3%和49.2%—52.2%范围内。4种盾腹吸虫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2%—26.9%之间,其中重庆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chongqingensis)和似螺盾腹吸虫(A.limacoides)间仅为0.2%。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邻接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均支持重庆盾腹吸虫和似螺盾腹吸虫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饭岛盾腹吸虫(A.ijimai)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位于系统树基部的贝居盾腹吸虫(A.conchicola)关系较远。此外,对我国盾腹属种类的宿主特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但高血压的病因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或潜在患者常有一种以上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异常。目前,已有多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位点被深入广泛研究。本文旨在就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海洋二甲基硫观测技术及其海-气通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丽英  孙军 《生态学报》2020,40(2):428-439
二甲基硫(DMS)海-气交换是全球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有关海洋DMS排放及其海-气交换过程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今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从海洋DMS观测技术及海-气通量估算两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指出了它们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具体包括:虽然遥感技术在获取DMS时空分布及大面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观测技术,而质谱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直接观测技术在提升分析性能的同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现场实时观测的方向发展;观测对象从单一DMS扩展至其前体、二甲基亚砜等其他物质,同时所获数据呈多元化趋势,准确度也逐渐提升;以滞膜模型为代表的模型估算和以涡旋相关法为代表的直接测量法是目前DMS海-气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而多元化数据则促进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通量分析方法的联合及对比;深入探究海洋环境因素对海-气交换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完善速率常数计算和通量估算方法,是获得适用性更广、准确度更高的DMS传输率常数及提高通量估算准确度的重要途径;将直接观测技术和遥感卫星观测技术相结合,开展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全球海域DMS大数据调查研究,并深入评估DMS对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大数据基础构建海洋DMS排放趋势模型,实现未来DMS排放的准确预测是DMS观测及其海-气通量分析研究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0.
东海春季水华期浮游植物生长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军  宋书群 《生态学报》2009,29(12):6429-6438
2005年4~6月在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14个站位采样,通过现场稀释法实验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比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有害水华频发区浮游植物群落以甲藻为优势.浮游植物比生长率在水华爆发前相对较低,平均为1.18 d~(-1);进入水华期后比生长率明显升高,但在水华站位随现存量增加而降低;非水华区比生长率近岸高、远岸低.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以急游虫和桡足类幼体为主,而种类上以砂壳纤毛虫居多.微型浮游动物比摄食率在水华爆发前波动较大,介于0.53~1.73 d~(-1),平均为0.90 d~(-1);在水华区比摄食率较为稳定,浮游植物比生长率的降低导致群落净生长率持续下降;在非水华区,比摄食率整体较高,近岸低而远岸高.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生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在水华爆发后这种控制作用将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