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腹腔镜(laparoscopy,LAP)与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LAP及HSG检查结果.结果:在诊断输卵管通畅度中,两种方法符合率为89.81%;HSG对于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4.28%,特异度为87.67%,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6.96%,误诊率为12.33%,漏诊率为5.72%;HSG诊断宫腔粘连4例,未明确有盆腔组织疾病的有78例.结论:HSG检查在判定子宫腔、输卵管管情况及输卵管梗阻部位优于LAP检查,LAP检查发现盆腔粘连及影响生育的其他盆腔疾病优于HSG.HSG检查是不孕症病因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而LAP联合HSG术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2.
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探讨诊断模型在E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用SELDI-TOF-MS技术和H4蛋白质芯片检测16例EM和16例正常女性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建立诊断模型。然后,对16名健康人和16例EM患者样本进行盲法测试验证该模型。筛选出4个有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其质荷比(m/z)分别为8141、6096、5894、3269。建立的诊断模型对EM检测的灵敏度为87.5%(14/16),特异性为93.75%(15/16),总准确率为90.625%(29/32)。SELDI-TOF-MS对小样本的EM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EM的诊断及标志物筛选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菌群及pH的变化,寻求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分别观察术后未发生阴道炎、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正常近龄妇女3组共90例,进行菌群分析、pH测定,并使用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对发生老年性阴道炎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妇女检出各种菌的数量少,乳杆菌的数量更少,阴道内没有占绝对优势的菌种;发生阴道炎组乳杆菌数量下降更明显,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相对增多。术后阴道pH在5.9~7.3,发生阴道炎组较未发生阴道炎组高;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愈率为82.14%。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pH升高,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治疗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效果佳。  相似文献   
74.
目的应用B超技术对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方法采用Aloka 3.5 mHz探头的B超仪,分别对6只性成熟的正常雌性恒河猴进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n=18)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实时测量,同时进行连续2个周期(n=12)的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的放射免疫检测分析。结果恒河猴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呈周期性。在滤泡期(月经周期的第-9~0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相对子宫肌层区域回声较低(较黑),子宫内膜厚度呈线性增长(r=0.88);黄体期(月经周期的第0~17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光点增强为强回声,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增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血清E2及P相关,子宫内膜线性增长最大值出现时间与E2分泌最高峰出现时间相一致。结论B型超声监测技术(ultrasound examination,US)作为一种有用的手段,能实时监测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75.
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伴随着活跃的血管生成是妊娠时新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旨在明确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 CD56+细胞)在人类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分布, 并观察这类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uNK细胞(CD56+)大量存在于子宫蜕膜间质中, 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腺体周围的间质组织, 蛋白水平的VEGF-A和Ang2表达于蜕膜间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 uNK细胞在子宫蜕膜间质中的阳性率与平均微血管密度(MVD)、uNK细胞的阳性率与VEGF-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 而与Ang2无相关性. 另外, 在激光微切获得的单个uNK细胞进行巢式PCR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类蜕膜的uNK细胞能够表达VEGF mRNA, 未测得Ang2 mRNA在单个uNK细胞表达. 表明人类早孕子宫蜕膜中的uNK细胞通过表达VEGF-A, 在蜕膜化过程和胎盘早期形成时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人体先天免疫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和抗体免疫治疗的基础.NK细胞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和释放细胞因子来共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利用激活的NK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案.然而,癌症患者的NK细胞功能受损,抗癌能力下降,均限制了NK 细胞的临床疗效 .新的方案通过提高NK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来改善治疗效果. 利用体外长期激活、大规模培养临床使用的NK细胞是达成上述效果的最佳方法之一. 本综述讨论了NK细胞研究背景,NK细胞治疗的现状,尤其是体外培养扩增具有较强功能NK细胞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MS)、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y endometri-osis,OEMS)的在位、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Survivin和MMP-9的表达。结果 (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MMP-9均呈弱表达或无表达。在EMS三个病例组中,无论是在位内膜还是异位内膜组织Survivin、MMP-9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AM、AWEMS、OEMS三个病例组中,仅在增生期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Sur-vivin、MMP-9的表达分别高于在位内膜同类细胞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则呈不规律表达。(3)在AM、AWEMS、OEMS三个病例组中,限定相同组织部位、相同细胞类型,增生期与分泌期Survivin、MMP-9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周期性。(4)在AM、AWEMS、OEMS三个病例组中,限定相同生理期、相同组织部位比较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Survivin、MMP-9的表达:腺上皮细胞显著高于间质细胞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EMS三个病例组之间,限定相同生理期、相同组织部位、相同细胞类型,组间分别比较Survivin或MMP-9的表达水平:Surviv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仅分泌期MMP-9在AWEMS腺上皮细胞的表达(4.45±0.18)和AM腺上皮细胞的表达(4.68±0.17)高于OEMS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表达(2.13±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和MMP-9在EMS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高表达可能是内异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有协同作用,在位内膜异常是EMS发病的决定性因素,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M、AWEMS、OEMS三个病例组中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可能受发病诱因、腹腔内环境及多种相关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型蛋白(secreted protie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SPARC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PARC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5%、76.79%、5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PARC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RC表达的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SPARC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桂玲  张克强  王静 《生物磁学》2011,(19):3700-370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MTA1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子宫内膜癌和4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PTEN和MTA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MTA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TEN与MTAI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PTEN和MTA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金治娟  佘蕴秀  宋建红  时玲  董晓娟 《生物磁学》2011,(11):2132-2134,2097
目的:评价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经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132例,5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采取单纯分段诊刮的方式;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前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的方式。根据术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及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方式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5C(P〈0.05),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阳性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的方式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检查的准确性,且不增加肿瘤细胞散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