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放养鱼类的回捕率,是衡量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渔业利用效果的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鱼的产量,也是反映水体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大水面养鱼的回捕率都不高,尤其是大、中型水库,能达到20%以上的不多,大多在10%以下,还有少数不到1%。回捕率低,是水库鱼产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也是水库养鱼成本较高、收益较少的原因。研究和分析回捕率,对于提高大水面养鱼的产量和改进渔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1.多化性蚕种南农七号五龄中期喷布保幼激素类似物(734-Ⅱ)的剂量为0.05微克/克幼虫体重,二化性蚕种为0.08微克/克幼虫体重。将使龄期延长18—24小吋,增加茧丝量12—24%。 2.正常情况下,五龄期后部丝腺转氨酶的活性以饷食后72小时为最大,以后渐次下降,熟蚕前又稍有回升。二化性蚕种的茧层量较多化性蚕种多一倍左右,同样它的转氨酶最大活性亦较多化性蚕种多70%。 3.用734-Ⅱ号处理后12—24小时内,后部丝腺的转氨酶活性较对照区明显下降,48小时后又回升并超过对照区,以后虽渐次下降,仍明显地高于对照区,熟蚕前则又有所回升。喷布734-Ⅱ号后使二化性蚕种的茧层量增加10—16%,而转氨酶活性增加10—25%。同样,多化性蚕种的茧层量增加18-24%,而转氨酶活性增加20—40%。可以认为734-Ⅱ号促进转氨酶活性的提高,是增产茧丝的生理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食虫瘤胸蛛、草间小黑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虫瘤胸蛛和草间小黑蛛是川东地区稻田和旱地蜘蛛种群中的优势种,是稻田和旱地部分主要害虫的重要天敌,对稻飞虱日食量为3—6.5头。现将这两种蜘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4.
<正> 云南壶链蚧Asterococcus Yunnanensis Borchs虽早在1957年和1960年就被在我国云南省的昆明市和下关市附近采走标本,但是在其生物学和防治方面,并未进行过观察。由于近几年来,该蚧虫在四川省重庆地区为害行道树如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香樟和三角枫等树种较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环境。我们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我国,打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促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并把中国进一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新吋期。但是腐朽透顶的清王朝,越是频临崩溃,越是竭力反对变革。处于民族存亡严重关头的资产阶级革新派,则深感只有变革,中国才有出路;坚持不变就要亡国灭种。因此,积极主张“变法图新”,并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进步口号。  相似文献   
76.
77.
侯祐堂先生于1919年5月23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其父是著名地质学家侯德封院士,家境小阜.1935年毕业于北京燕翼中学初中,1939年毕业于重庆萃文中学高中. 1940年至1944年间,先生在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受朱森、俞建章、黄汲清、张原、李学清、刘祖彝、李春昱、杨钟键诸先贤之教,学养精实.  相似文献   
78.
香子兰主要用于食品香料,但也有用于化妆品香料。在为数众多的香料中香子兰豆具有特殊的香味,独具风格。自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并发现香子兰豆以来,它已遍及世界各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香子兰属兰科蔓生植物,其花没有香味,经人工授粉才能结实,4—5个月后可收获。刚收割的鲜豆荚无特殊的香味,经过一定时期的后熟,变成  相似文献   
79.
龟足(Capitulum mitella)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指茗荷科(Pollicipedidae)龟足属,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及热带近海沿岸中高潮地带。由于龟足生存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导致其不同地理群体形成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浙江舟山、福建宁德和广东珠海3个典型海域的龟足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3个地理群体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3个地理群体间存在651个(广东珠海和福建宁德群体间)至3 738个(浙江舟山和福建宁德群体间)数量不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涉及核糖体合成、抗原加工与递呈、分子伴侣代谢通路。基因序列的非同义替换率(Ka)和同义替换率(Ks)之间的比例Ka/Ks,如果其超过1,则认为有正选择压力作用于该基因,基因正在快速进化。3个地理群体间龟足直系同源基因正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254个直系同源基因中有7个基因受到正选择压力,包括D-天冬氨酸酶基因(Ka/Ks=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