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661.
入侵害虫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入侵害虫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的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的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4种模型的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的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的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662.
黑色素皮质素1受体MC1R)是在黑色素细胞内表达的G蛋白耦合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家族成员,参与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微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3′-UTR结合抑制基因表达。已有研究证明,miR-338-3p 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可通过下调靶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然而,有关miR-338-3p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合成影响却罕见报道。本研究证明,miRNA-338-3p通过靶向抑制MC1R基因表达,抑制羊驼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生成。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C1R基因是miRNA-338-3p的靶基因,其基因表达抑制羊驼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合成。随后构建miR-338-3p真核表达载体。其基因转染结合qP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揭示,与对照细胞比较,过表达miRNA-338-3p的羊驼黑色素细胞的MC1R基因,及其下游与黑色素生成相关的小眼相关性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编码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显示,过表达miRNA-338-3p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产量,较对照细胞显著下降(P<0.01)。综上结果,miR-338-3p可通过抑制靶基因MC1R表达,下调其下游基因MITF、TYR、TYRP1和TYRP2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合成。miRNA-338-3p在羊驼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参与调控体内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3.
广东省鹤山市林业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林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都可以通过森林资源的规划和保护而得到减缓。广东省鹤山市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也面临着同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干扰。基于此,论文依据鹤山市森林资源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提出其林业发展的长、短期目标,以及林业整体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即北部"两带",中部"一核五楔",西部"一片"的发展模式。以期优化林业整体布局,最终实现高效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4.
研究了柱状田头菇子实体经物理改性前后7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过的样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铁鳌合能力、总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对照;超微粉碎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略低于超高压样品,但仍优于对照;各种样品的浓度与抗氧化能力正相关。物理改性通过改变物料的相对含量与结构强化了柱状田头菇抗氧化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665.
利用32对SSR引物对来自全部7个自然居群的217份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材料进行遗传结构、多样性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高野各居群因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而相对独立, 但各居群之间由于存在基因渗透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野总体多样性指数(Ht)为0.65, 居群内的多样性(HS=0.431)略大于居群间的多样性(DS=0.392), 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11, 说明高野群体的遗传差异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A、B、E居群间, D、F、G居群间遗传相似性较高, C居群与其它居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7个居群的遗传结构, 结合其地理分布状况, 认为遗传多样性最大的B和E居群以及遗传分化最小的C居群应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66.
范光年  陈玉蓉  王培 《遗传》1991,13(2):1-3
本文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一代可育株和不育株,及二、三、四代可育株花药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不育株单核早期花药培养能够获得再生植株;(2)杂交一代的可育株花药出愈率最高,分化率亦最高;(3)基因型对花药出愈率和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7.
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目的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从死亡病例尸解的肺组织标本和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病原体。通过电镜在病变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大量冠状病毒样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表明分离的病毒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分离的病毒可对乳鼠致病,并在发病乳鼠的肺组织标本中通过电镜同样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从非典型肺炎病例尸解肺组织、传代发病小鼠肺组织及分离物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通过RTPCR可分别扩增出冠状病毒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60%左右。结论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已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很可能是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  相似文献   
66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被子植物生殖细胞壁的资料,概述了它的形成、发育、性质和功能;在这些方面,生殖细胞壁的特征因植物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669.
中华蜜蜂工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89,32(2):166-169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工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见到在触角上有九种类型的感受器,它们是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A、毛形感器B、毛形感器C和D、缘感器以及各种类型的刚毛等.对于这些感受器的外部形态和分布部位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描述,发现中华蜜蜂与西方意蜂(Apis mellifera)有差异.  相似文献   
670.
利用自行筛选、鉴定的黑曲霉F246,根据植酸酶基因(phyA)成熟肽编码序列设计引物,直接PCR扩增phyA,经酶切分析、DNA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phyA基因克隆成功。从pMD18T-phyA克隆中获得phyA编码序列,将其与pET30a 质粒连接,构建pET30a -phyA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特异区带分子量为50kDa,此重组蛋白占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的36.62%,酶活性较天然植酸酶高8倍以上。因此,该phyA基因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大量获得高活性植酸酶以及开发新型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