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TGF-β/Smads在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s是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它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和原发性肿瘤的转移。选择20例肺癌组织标本及8种不同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系,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RⅡ和Smsds蛋白定位及表达分析。初步探讨了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与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将兔输卵管蛋白(DPF-1)基因连结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5′端,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DPF-1),转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分泌融合蛋白eGFP—DPF-1的HeLa细胞株。该融合蛋白呈现的分子量达120KD,提示经翻译后修饰。取兔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物(COC)、去除卵丘细胞后的卵母细胞或输卵管内的卵母细胞,与该株细胞共培养或培养于该株细胞条件培液中,观察兔输卵管蛋白在兔卵母细胞上的分布。结果显示DPF-1大量结合于卵母细胞透明带,先结合于透明带内层,然后维持在内层多外层少的分布状态上;在卵母细胞质膜表面则呈点状均匀分布。DPF-1在卵母细胞上的分布不受其周围颗粒细胞的阻碍,且颗粒细胞上未见有DPF-1结合的痕迹。本实验首次证实体外真核细胞表达分泌的输卵管蛋白能与卵母细胞结合,并借助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信号体外直接观察到该表达产物在卵母细胞上的动态分布,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输卵管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输卵管内其他蛋白在配子/早胚上定位提供了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63.
膜联蛋白AnxB1的同源模建及降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联蛋白AnxB1是我们发现的一个新的膜联蛋白亚家族成员, 具较强的抗凝血活性和血栓亲和性. 为更深入研究AnxB1的结构与功能, 首先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AnxB1的三维结构, 发现AnxB1具有四个内部同源结构域, 其中1, 2, 4结构域的Cα主链叠合非常一致. 以此为基础, 构建四个序列缺失突变体M1, M2, M3, M4, 并在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系统表达, 其中的两个突变体GST-M3, GST-M4不仅保留了较强的抗凝血活性, 而且免疫原性大大降低, 分子量也分别减少到27和34 kD. 为进一步构建高效、低免疫原性的靶向性溶栓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构建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VyCDglyTK表达载体和分别由CEA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EAyCDglyTK、PCDNA3.1(-)CMVyCDglyTK表达栽体.以磷酸钙纳米为载体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Lovo细胞在感染以上3种质粒表达栽体后均有yCDglyTK mRNA表达,且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eLa细胞在纳米PCDNA3.1(-)CM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有yCDglyTK mRNA表达,对5-FC的敏感性增强,而在另外两种复合物感染后则没有yCDglyTK mRNA表达,5-Fc对其亦无杀伤作用,结果表明靶向性基因治疗栽体能使融合自杀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苏氨酸脱水酶是细菌L-异亮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酶活力受终产物L-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苏氨酸脱水酶包含催化结构域及调控结构域,其中调控结构域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大肠杆菌中分别克隆表达了四种不同的苏氨酸脱水酶:来自谷氨酸棒杆菌的苏氨酸脱水酶CgIlvA及其不合调控结构域的突变体CgIlvA~M和来自大肠杆菌的苏氨酸脱水酶EcIlvA及其不合调控结构域的突变体EcIlvA~M。通过蛋白纯化和酶活分析发现,CgIlvA~M和EcIlvA~M的酶活力比CgIlvA和EcIlvA的酶活力有所降低,但它们不再受L-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说明L-异亮氨酸对苏氨酸脱水酶的反馈抑制是通过其调控结构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6.
从黄海棠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运用质谱、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将他们的结构鉴定为9,9'-O-di-(E)-feruloyl-(-)-secoisolariciresinol(1),山奈酚(2),槲皮素(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原儿茶酸(8),1,7-二羟基-9-氧杂蒽酮(9),对香豆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山奈素-3-O-(6"-O-巴豆酰)-β-D-葡萄糖苷(12),1,3,6,7-四羟基-9-氧杂蒽酮(13),没食子酸(14)和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1、4和6~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7.
68.
草菇减数分裂和担子孢子形成细胞核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9.
小麦多小穗品系10-A单株籽粒产量染色体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有良  颜济  杨俊良  ZHENG  You-Liang  YAN  Ji  YANG  Jun-Liang 《遗传》1994,16(4):27-30
本文以不分枝普通多小穗品系10-A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单体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系10-A单株籽粒产量受5A、7A、1B、2B、6B、2D和7D等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其中,5A、7A、2D和7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增效,1B、2B和6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减效。就作用强度而言,7A、1B、2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5A、2B、6B和7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Abstract:Monosomic analysis of grain yield per pla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am L.) multispikelet line 10-A, by using the monosomic series of the two regular lines, “Chinese Spring ” and “Abbondanza”. The grain yield per plant of the tested line 10-A was found to be controlled by seven pairs of genes, located on the chromosomes 5A、7A、2D、 7D (with increase effect) and 1B、2B、6B (with decrease effect). Of these, the chromosomes 7A、1B and 2D might carry major effect genes, and the chromosomes 5A、2B、6B and 7D might carry minor effect genes.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in the past studies and the present, I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new gene governing grain yield per plant was probably carried on the chromosome 1B of the tested line 10-A.  相似文献   
70.
栽培稻—紧穗野生稻双二倍体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杂种F1的花培再生植株H1中,筛选到E13和E24两个抗褐飞虱的双二倍体,并对其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与杂种F1相比,双二倍体表现为植株变矮,每穗颖花数减少,穗长与花药长增加,颖花变大,并具有较低的自交育性,H1代的结实率分别为2.72%和3.55%,H2代分别为4.29%和4.72%。进一步对E13和E24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两者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0.69I+23.54Ⅱ+0.06Ⅳ和0.59Ⅰ+23.36Ⅱ+0.14Ⅳ。本研究还发现,两个材料的H2和H3植株染色体数均为2n=48,彼此形态表现相似,说明上述双二倍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