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including chlorogenic acid, vitexin-4"-O-glucoside, vitexin rhamnoside, rutin, vitexin, hyperoside in leaf of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 major N. E. Br. at different times was determin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in different times is various. In April, the total content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and the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 vitexin-4"-O-glucoside, vitexin rhamnoside, rutin reach the peak. And the content of every compound and the total content of these compounds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plant growing, and reach the lowest point in July to August. Therefore, in order to extract polyphenolic compounds, the optimal harvest time for C. pinnatifida var. major leaf is April.  相似文献   
62.
为从富含多糖、酚类物质的丹参幼叶中提取高质量的核总DNA,比较了4种DNA提取方法对丹参叶片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溶液颜色为无色透明、A260/A230为2.137、A260/A280为1.816值最好,是提取丹参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马尾松诱导化学物质变化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王燕  戈峰  李镇宇 《生态学报》2001,21(8):1256-1261
研究了受害程度不同的马尾松针叶内诱导化学物质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和局部受害后空间序列上的变化。结果发现:受害马尾松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单宁、酚类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上下波动,先增加,后逐渐降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反映了马尾松受害后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快速、间断、被调节的过程。危害程度的强调对马尾松诱导化学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中度的危害(针叶损失50%)所诱导产生的次生物质最多,轻度(针叶损失25%)或重度(针叶损失75%)的危害所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较低。以7年生(共5个轮枝)的马尾松作为实验材料,对第3轮枝进行剪叶75%,在空间序列上,观察其余各轮枝松针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发现第3轮枝受害后马尾松其余各轮针叶内也产生诱导化学物质含量变化,并且因轮枝部位的不同,其诱导产生的变化也不相同。说明松针所产生的诱导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是全株性的、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64.
以易感秆锈病的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技术,分析施硅对侵染秆锈病菌后燕麦叶片的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以明确硅提高燕麦抗秆锈病的生理机制,为燕麦秆锈病新型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秆锈病菌后,施硅处理下燕麦秆锈病严重度显著降低,且叶片秆锈病菌孢子量明显减少。(2)在不接种秆锈病菌的情况下,施硅与否对燕麦叶片的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在接种秆锈病菌后,施硅与不施硅处理的燕麦叶片几丁质酶活性均快速升高,并且分别在接种第1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在接种情况下,施硅与不施硅处理叶片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并均在接种第3天达到峰值;施硅后可显著提高燕麦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3)在不接种秆锈病菌的情况下,施硅与否对燕麦叶片酚类物质代谢无显著影响;接种秆锈病菌能使燕麦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可溶性酚(TSP)含量及木质素含量快速上升,施硅处理和不施硅处理均在接种后第3天达到峰值后开始快速下降,且施硅能显著提高酚类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研究认为,施硅可通过诱导燕麦叶片中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和酚类物质代谢能力的提升来增强燕麦对秆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5.
以4年生‘蒙原’欧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中多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大。(2)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与各酚类物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个别有差异外,基本也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高。(3)在果实着色膨大期,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总酚最高,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次之,黄酮醇和花青素最低。研究发现,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抗氧化活性随着各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或降低而升高或降低;除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外,着色膨大期是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积累高峰期,同时也是总抗氧化力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66.
曾嘉  陈槐  刘建亮  杨随庄  严飞  曹芹  杨刚 《生态学报》2022,42(2):625-634
酚类物质作为泥炭地重要的碳分解抑制剂,植被作为泥炭地关键的碳输入来源,它们在土壤碳(可溶性有机碳(DOC)等)周转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植被群落结构、酚类物质以及DOC含量对水位波动的响应存在较大争议。因此,为明确泥炭地水位下降对植被群落结构、酚类物质以及DOC含量的影响并探明三者间的潜在联系,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红原县日干乔地区3处不同地下水位泥炭地(水位由高到低依次为S1(-1.9 cm)、S2(-10 cm)、S3(-19 cm)样地),调查不同水位条件下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并探究酚类物质及土壤碳含量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S1到S3样地水位下降促进土壤DOC显著增加(P<0.05),土壤总碳从S1到S2显著增加(P<0.05),而从S2到S3无显著差异;(2)泥炭地水位下降促使禾本科(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莎草科(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乌拉草Carex meyeriana)植物大量出现,植被群落高度显著增加(P<0.05)。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由153.67 g/m~2增加至...  相似文献   
67.
以‘黑杞一号’和野生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对其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与野生黑果枸杞相比,‘黑杞一号’的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含量分别高出14 250、390和3 330μg/g。(2)‘黑杞一号’和野生黑果枸杞中均检测出4种单体花色苷,包括双葡萄糖苷1种、咖啡酰化葡萄糖苷2种和香豆酰化葡萄糖苷1种,且‘黑杞一号’的4种单体花色苷均显著高于野生黑果枸杞,其中单体花色苷总量比野生黑果枸杞高116.88%(5 672.8μg/g),二甲花翠素咖啡酰化葡萄糖苷含量为野生黑果枸杞的14.93倍。(3)‘黑杞一号’和野生黑果枸杞中均检测到29种非花色苷单体酚,包括黄烷醇类7种、羟基苯甲酸类4种,黄酮醇类18种,并以原儿茶酸含量最高,但‘黑杞一号’非花色苷单体酚总量较野生黑果枸杞低51.42%(2.71μg/g)。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十七烷脂(3)、芥子醛(4)、丁香醛(5)、丁香脂素(6)、补骨脂素(7)、补骨脂酚(8)、二十五烷酸(9)、亚油酸(10)和1-Linoleoylglycerol(11)。其中化合物3~11为首次从土蜜树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抗神经炎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4、5、10和11对LPS诱导BV-2细胞NO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 57、8. 41、5. 86、5. 86μM。  相似文献   
69.
外来植物往往可以入侵多种生境并受到多种昆虫的采食,而不同生境条件将可能会影响这些入侵植物对昆虫采食的防御策略。以入侵我国的克隆植物——空心莲子草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生长在水生生境、水陆两栖生境和陆生生境中的无性个体(分株),通过50%去叶处理模拟昆虫采食,分析不同生境下空心莲子草对模拟昆虫采食处理的生长及化学防御响应的差异。模拟昆虫采食处理显著抑制了陆生生境、水陆两栖生境以及水生生境下空心莲子草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但对3种生境下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生物量分配、茎生物量分配和叶生物量分配)均无显著影响。陆生生境下空心莲子草根、茎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水陆两栖生境和水生生境,根冠比显著低于水陆两栖生境和水生生境。模拟昆虫采食处理显著降低了空心莲子草的木质素含量,而对单宁和总酚含量影响不显著。生境对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陆生生境下空心莲子草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水陆两栖生境和水生生境,且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水陆两栖生境,表明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空心莲子草木质素含量与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在模拟采食情况下,其总酚含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无论模拟昆虫采食处理存在与否,空心莲子草单宁含量与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空心莲子草存在昆虫介导的生长和化学防御之间的权衡,在昆虫采食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少生长来增加对化学防御物质的投入,但生境对空心莲子草这种生长-防御权衡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0.
对鸢尾属植物及近缘植物射干种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药理研究进行了综述,这些植物的种子所含化学成分以醌类、酚类等为主,其中一些具有显著药理活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