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26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61.
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绿地生态场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基于GIS技术,在中尺度上(一般以一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市绿地与城市气候的相关分析;二是以绿地斑块为单位,观测比较不同结构绿地内部的小气候效应;三是基于植物蒸腾理论,通过计算绿色生长量估测不同结构绿地内的小气候效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作为一个开放的生物系统,必将通过系统交换对绿地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绿地与非绿地空间的系统交换过程不仅仅与植物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还要受到绿地斑块的大小、几何形状、植物类型、生长密度与高度及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植物生态场理论的研究侧重对植物群落中个体的空间作用,尤其是相邻植物竞争过程的分析,但其理论构架和计算方法有可能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试验者在太原市区选择了6个不同空间结构的绿地样地.使用温湿度记录仪观测了绿地周边的温湿度变化,并利用植物生态场理论作了分析.提出用生态场强、场梯度和场幅作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场强用绿地内侧5m处的测试数据与对照的差值来表示.其含义为绿地对周边环境温度或湿度的干扰强度.场梯度是指相邻两个数据的差值.场幅即场影响范围. 结果表明,绿地面积、林分和生长量等绿地空间结构因子对绿地的生态场特征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在其他结构因子相近或相同的条件下,当绿地面积达到一定时,随着面积的进一步增加,绿地降温和增湿的幅度(场幅)有降低的趋势.与片林相比,草坪的增湿效果好于降温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生态场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城市不同空间结构绿地的生态效应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62.
外来种互花米草入侵模式与爆发机制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因其促淤造陆和消浪护堤作用显著而被许多国家引种,如今却在侵入地快速蔓延并呈现爆发趋势,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被认为是研究生物入侵生态学和遗传学的模式植物。从种群的入侵力、生态系统可入侵性和入侵通道3个方面探讨互花米草的爆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遗传分化和基因渗入能力是互花米草爆发的遗传基础,对逆境的高抗性和强竞争力是其快速扩张的保障,而高繁殖系数是互花米草爆发的源泉。我国互花米草种群的早期扩散人为影响超过了自然过程,快速扩张呈现出点源扩散和多点爆发的特点,从而为其种群控制带来困难,同时种子的跳跃式和连续式扩散在互花米草种群维持、更新和爆发中有重要作用,强有力的克隆生长能力也为互花米草种群的连续扩张提供了保障。现阶段要完全控制和根除互花米草是不实际的,但在及时预测预警的基础上,应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采取有序控制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策略,仍可望妥善解决互花米草入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3.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亚热带丘陵区1a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N、水解N的含量、K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P;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缓和缩短了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持续干旱时间;获得了土壤降温时增温、保温与升温时降温的双向动态调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缩短了过度高温时间,减少了高温对茶树生长产生的影响;抑制了杂草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从而形成了立地环境.茶树.伴生生物群落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别下降了17.10%和30.90%,产量提高了32.65%。  相似文献   
64.
利用RT-PCR方法从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克隆hIL-17F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与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RV-hIL-17F)再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PCR、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IL-17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能成功整合、转录和表达。MTT和FCM结果表明hIL-17F不能改变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但ELISA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下调肝癌细胞IL-6、IL-8和VEGF的表达。转基因肝癌细胞rhIL-17F表达上清具有抑制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裸鼠皮下成瘤试验结果表明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VEGF和CD34表达降低,血管形成显著减少。hIL-17F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为其进一步开展肿瘤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和开发抗血管新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水稻柱头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设置海南和杭州两地遗传试验,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进行QTL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明显表现出海南较高(21.83%)而杭州较低(8.35%)的趋势.试验检测到1个主效应QTL(qSE6-1),其LOD值高达28.16,对性状表型的贡献率为14.1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母本,加性效应为5.10%,不存在显著的GE互作.试验还检测到3对显著的加性×加性双基因互作,上位性互作性效应和贡献率相对较小,且与环境不存在显著的互作.  相似文献   
66.
选用6套具有P_1、P_2、B_1、B_2、F_1和F_2的六世代遗传材料,采用K.Mather提出的六参数遗传模型,用岭回归方法估算了小麦冠层叶片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冠层叶片性状都存在1~3种上位性效应,遗传机制较为复杂,其遗传模式可分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以加性为主的加性—显性—上位性和显性—上位性3种,还讨论了现有几种常用遗传模式的复共线性,以及对冠层叶片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7.
燃烧植物产生的烟与热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功能有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植物源烟对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与GA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似。在植物烟水溶液中分离得到了具有促进植物种子萌发作用的化合物丁烯羟酸内酯,该物质具有热稳定性、挥发性和有效浓度范围广等特点。丁烯羟酸内酯可以通过纤维素加热产生,因而几乎所有的植物燃烧产生的烟中都可以产生丁烯羟酸内酯。热因子对植物种子萌发有利作用表现为打破种子休眠、清除限制种子萌发的物理、化学因素和减轻种子病原体等方面。大量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对烟与热的响应机理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是植物群落过火后物种组成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烟与热因子对植物生理生态作用的研究我国开展较少.这与我国是一个森林、草原火灾频繁的国家是不相称的,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另外,今后我国可以在烟与热因子对植物作用的机理,揭示传统用烟火处理土壤促进农林业植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本质,以及这些机理在发展有机农业中运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猪L-FABP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质中.FABPs担当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它们与脂肪酸结合将其运输到脂肪酸氧化的位置、脂肪酸脂化成甘油三醋或磷脂的位置,或者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其可能的调控功能.因此FABPs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把L-FABP基因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为此,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PCR技术,克隆到猪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60623)和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DQ182323).猪L-FAB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518 bp,该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TGA和38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5'URT),终止密码子TAG和99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在3'URT结构区域中包含polyA加尾信号序列AATAAA.猪L-FABP基因与其他FABPs基因一样,也由4个外显子(67 bp、173 bp、93 bp和51 bp)和3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1和3的大小是1 679bp和565 bp,没有获得内含子2的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剪接处符合GT/AG规律.应用Clustal W/X程序对猪L-FABP与其他物种的L-FABP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发现猪L-FABP与人、大鼠、鸡的L-FABP的相似性分别为89.8%、81.9%和72.4%.亲水性分析表明,猪L-FABP也是一个潜在的跨膜蛋白,在氨基酸残基57-65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跨膜α螺旋.应用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猪L-FABP在猪体组织中广泛存在,但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表达量最为丰富.分析还发现,所克隆得到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猪L-FABP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变异,分别是外显子2中T→C(116位)、C→T(231位)、C→A(236位)和A→C(258位),演绎成氨基酸在Leu74Met存在差异.为进一步证实这些突变位点在猪群中真实存在,利用PCR-SSCP检测方法对4个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和约克夏)的157头个体的外显子2全序列进行SNP位点多态性片段的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一个C→T的单核苷酸多态,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地方猪种(藏猪、大河猪、雅南猪)与国外约克夏猪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连锁分析发现,基因型CC的肌内脂肪含量(4.86±0.22%)显著的高于基因型CT(4.16±0.23%)和TT(4.05±0.27%)的肌内脂肪含量(P<0.05).因此,推测L-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并且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69.
利用重组自交系和SSR标记进行陆地棉株型QTL的鉴定和定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中棉所12与8891的杂交及多代自交,获得由180个家系构成的重组自交系F8、F9群体。重组自交系群体、两亲本及F1于2002、2003两年种植;对株型性状进行了研究,两年共调查了10个株型形状。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SSR为主体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并对株型性状进行了单位点和双位点水平的QTL定位。结果表明,QTL加性效应和上位性互作效应作为棉花重组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起着重要作用;中棉所12与8891间多态性位点偏少,而表型差异较大且其杂交种湘杂棉二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QTL互作可部分解释这一现象:结合对产量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认为上位性可能是湘杂棉二号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0.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康复成功率。方法:对4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早期症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大咯血患者中,无1例发生窒息。结论:通过对40例咯血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