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5%甲维盐微乳剂利用率偏低的问题,筛选了增效作用显著、安全性高且持留量好的配方。通过筛选不同溶剂、助剂与测定其药液表面张力、铺展面积、叶片最大持留量等理化性能差异,研发出5%甲维盐微乳剂最佳配方。5%甲维盐微乳剂最佳配方为:甲维盐5%、乙醇25%、环己酮5%、602 5%,快速渗透剂T 4%,环氧大豆油3%,丙三醇3%,1#乳化剂2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0%。所制备的制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各指标均符合微乳剂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该制剂对月季Rosa chinensis(Jacq)上蓟马具有很好防治效果,优于市售的5%甲维盐微乳剂,对农药微乳剂配方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2.
作为阻燃剂,有机磷酸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品和人类生活用品中,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自然条件下很难水解。因此,对有机磷酸酯的微生物降解成了当下的研究热点。通过持续逐级富集,从北京某垃圾处理厂渗透液中富集到一个混合菌群(编号为YC-BJ1),并在降解特性、底物谱以及物种组成多样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定性鉴定。该菌群能够高效降解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hP)和磷酸三甲苯酯(Tricresyl phosphate, TCrP),培养4 d能够实现对100 mg/L TPhP和TCrP的基本降解,降解率分别为99.8%和91.9%。降解特性研究发现,该混合菌群具有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较宽的环境条件下(温度15–40℃,pH 5.0–12.0, 0%–4%盐)保持对TPhP的降解能力。底物谱分析发现,混合菌群YC-BJ1能够降解部分含氯有机磷阻燃剂,培养4d,对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ris(1,3-dichloroisopropyl)phosphate,TDC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 phosphate, TCEP)的降解率分别为16.5%和22.0%。16S rRNA基因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混合菌群YC-BJ1中物种丰度最高的3个菌属分别是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 (38.80%)、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17.57%)和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 (17.46%)。与目前已报道的有机磷阻燃剂降解菌和菌群相比,混合菌群在降解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有较广泛的应用空间。高效降解菌群的富集能够为有机磷阻燃剂的降解及其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微生物资源,并为其降解机理的探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香紫苏叶片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叶片表面的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方法:利用Quanta 200扫描电镜对香紫苏叶片表面进行观察,利用EDAX-9100能谱仪对选定区域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的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结果:香紫苏叶片表面被覆大量表皮毛,且香紫苏叶片表皮毛中的C、O和K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他元素分布则比较均匀。结论:电子探针可以快速对叶片表面特定区域以及特殊结构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64.
同步化协同诱导可以稳定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细胞培养周期第8d的低温同步化处理可促使细胞达到最高同步化率(20.4%),而茉莉酸甲酯(MJ)的协同诱导可提高紫杉醇产量,使紫杉醇产量最高值达到54.7mg·L^-1。在细胞生长周期第8d,未经低温同步化的红豆杉细胞中的关键酶基因DXR、HMGR、GGPPS和DBAT的表达量在MJ诱导24h后均迅速下降,但在低温同步化的细胞中紫杉醇表达量下降缓慢,60h后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低温同步化和MJ协同诱导的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高效稳定的表达可能是引起紫杉醇产量稳定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大五人格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与应对方式量表调查了600名贫困大学生.结果: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因素所解释的应对方式的方差变异量,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别为22%和16%.具体而言,外向性和责任感对积极应对有正向的影响;年级和神经质对积极应对有负向的影响;是否独生子女和宜人性对消极应对有负向的影响.结论:大五人格因素能够有效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6.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了鼻部固定型孢子丝菌病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Taxus)细胞内紫杉醇的含量低且不稳定,限制了利用细胞培养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产业化进程。以紫杉醇含量较高的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 edia)为试材,诱导得到了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在添加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的改良B5培养基上,15次反复继代培养后获得了高产紫杉醇的细胞系。对新建立的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系(MC)与同期诱导的东北红豆杉细胞系(NC)及实验室继代多年的中国红豆杉细胞系(SC)在细胞生长周期、紫杉醇含量和细胞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SC的生长量达5.9倍,高于MC和NC的3.6和4.2倍。在初始接种量相近的情况下,MC的悬浮培养细胞在一个周期内紫杉醇产量可达9.5 mg/L,经过茉莉酸甲酯(M J)诱导后可达到41 mg/L。  相似文献   
68.
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植物不同的适生机制。本研究对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的叶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显微结构方面: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特点,即叶片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较为紧密以及叶片维管组织发达等:而非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为异面叶,特点为叶肉细胞排列相对疏松,维管组织不发达。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非岩溶区扇叶铁线蕨叶片表面具有很多明显的凹槽状结构,而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与之有明显不同,其叶片表面特别是叶脉位置具有明显的刺状结构,超薄切片发现这些刺状膨大部分细胞内存在液泡结构,并且这些刺状结构在叶片抽真空的过程中变瘪,说明这些刺状结构可能具有储存水分的功能。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特有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保证了该种植物在岩溶干旱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9.
蝎尾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种蝎尾蕉科(Heliconiaceae)植物,至2002年已引种66次,共38个种类(包括种、品种和杂交种等),其中能正常开花的有31个种和品种。通过多年的栽培、繁殖试验和调查观察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蝎尾蕉引种成功的关键气候因子。不同的种类完成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不同,最长时间的富红蝎尾蕉(Heliconia bourgaeana Petersen)从吸芽开始萌发至开花需要13—15个月,最短时间的火红蝎尾蕉(H.densiflora Verlot cv.Fire Flash)仅需3-4个月。不同种类的个体花期差异亦非常明显,假日蝎尾蕉(H.angusta Vellozo cv.Holiday)单株花期长达6个月,在所引种的蝎尾蕉中花期最长,其余花期大多为1-3个月。大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园林或经济价值,其中黄苞蝎尾蕉(H.1atispatha Benth.cv.Orange Gyro)、金咀蝎尾蕉(H.rostrata Ruiz&Pavon)、富红蝎尾蕉、翠鸟蝎尾蕉(H.hirsuta L.f.CV.Darrell)、扇形蝎尾蕉(H.librata Griggs)、假日蝎尾蕉和狭叶蝎尾蕉(H.aurantiaca Ghiesbr.ex Lem.)可直接应用于广州地区的园林建设上或露天栽培以生产切花。  相似文献   
70.
王龙江  吕利华  谢梅琼  何余容 《昆虫学报》2010,53(11):1314-1318
为了解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成功感染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生理生化机制, 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经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红火蚁工蚁、蛹和幼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红火蚁各虫态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接种后12-72 h, 工蚁体内蛋白质含量在24 h时最高, 为47.12 mg/g, 显著低于对照的56.40 mg/g(P<0.05), 此后呈下降趋势, 72 h时蛋白质含量下降至25.16 mg/g。幼蚁在接种36 h时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24.13 mg/g, 此后呈下降趋势, 72 h时蛋白质含量为8.95 mg/g, 显著低于对照的24.80 mg/g。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从12 h的36.57 mg/g降到72 h的10.42 mg/g, 与对照的38.61 mg/g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感染能显著降低红火蚁各虫态体内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