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9篇
  免费   1298篇
  国内免费   442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88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759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1275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724篇
  2003年   697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452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94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皂角刺药物靶点数据集、乳痈相关疾病靶点数据集,构建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分析"皂角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急性乳腺炎"网络。开展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可能机制。结果:共得到皂角刺活性成分11个,筛选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不重复靶点共97个,其中1个活性成分无对应靶点。通过搜集GeneCards 和OMIM数据库,共得到292个急性乳腺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将疾病靶点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进行比对后,得到10个交集靶点,即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潜在靶点。皂角刺活性成分按degree值排前3名的依次为槲皮素(quercetin)、漆黄素(fisetin)、山奈酚(kaempferol),其中皂角刺治疗乳痈的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雌激素受体1(ESR1)等5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乳腺癌疾病通路、TNF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3条信号通路。结论: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2.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the uniparerttally inherited Y chromosome has long been used to trace the paternal lineage of the populations and to understand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th additional advantages of small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suf- ficient markers, and population-specific haplotype distribution (Jobling and Tyler-Smith, 1995; Jin and Su, 2000; Underhill et al., 2000). Many such population studies have rest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the Y chromosome markers in the non- recombination regions are selectively neutral (Jobling and Tyler-Smith, 2003).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贝那鲁肽与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结局的影响,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不能达标的患者应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 受体激动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使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 PSV)、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两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FPG、2hPG、HbA1c、PSV、IMT、Scr和BU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较对照组(20.00%)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利拉鲁肽相比,贝那鲁肽在降低血糖、改善下肢血管功能、肾功能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4.
体外实验证明,同时加入小于抑菌浓度的氯丙嗪,可提高青霉素对一定菌量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力;但对敏感菌株则作用不明显。这种合并用药的效果可以由菌的生长曲线表达出来。氯丙嗪20微克/毫升加入小于抑菌浓度的青霉素,在7小时后菌数已经减低,菌液中的青霉素量并未减少;不加氯丙嗪者则在7小时后菌数逐渐增高,此时菌液中的青霉素已全部破坏。可能是氯丙嗪影响了青霉素酶的活性或生成。这个结果可能在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上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5.
体内外因素与细菌L型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6.
高怡  施联蓉 《动物学报》1990,36(3):310-314
本实验结果表明:衰老大鼠(26—27月龄)尾壳核多巴胺(DA)神经末梢膨体较成年组(3—4月龄)明显减少,而单个膨体内DA含量较成年组显著增多,提示纹状体DA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机制。本文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68.
脊髓薄片器官型培养技术是一项借助体外器官培养技术,通过活体切片机、微孔膜技术的应用,将脊髓一部分分离出来进行培养、研究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观察直观,且可长时间进行体外实验,便于施加实验因素等特点,为体外研究脊髓的生理、病理变化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新的途径,但是该项技术在国内目前应用、报道很少,而其应用价值极高,故本文就脊髓薄片器官型培养技术的发展、特点、方法、注意事项、应用等方面对该项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正受到严重的威胁,现已受到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的关注。利用工程菌处理工业污水和废水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报道了通过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工程菌的降解率来考察外源基因在受体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