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NLRP3炎症小体及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超重T2DM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阿卡波糖治疗)和研究组(80例,阿卡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两组的收缩压(SBP)、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标、糖脂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脂肪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MI、WHR、SBP均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茁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茁)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变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NLRP3炎症小体均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变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脂联素升高,瘦素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变幅度更大(P<0.05)。结论:利拉鲁肽应用于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超重T2DM患者,可减轻氧化应激,有效改善糖脂代谢,调节NLRP3炎症小体及脂肪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及体脂的影响。 方法选择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47例、二甲双胍组47例与联合组47例。利拉鲁肽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二甲双胍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和体重指数(BMI)变化,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三组治疗后FPG、HbA1c和2hP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联合组治疗后FPG(6.57±0.39)?mmol/L、HbA1c(7.03±0.42)%和2hPG(8.78±0.45)mmol/L低于利拉鲁肽组(7.03±0.32)mmol/ L、(7.68±0.35)%、(9.56±0.65)mmol/L(t = 6.251、8.151、6.764,P均?< 0.05)和二甲双胍组(7.06±0.39)mmol/L、(7.76±0.46)%、(9.70±0.8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6.091、8.034、6.807,P均< 0.05)。三组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TC、LDL-C和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联合组治疗后HDL-C (1.56±0.13) mmol/ L高于利拉鲁肽组(1.29±0.14) mmol/ L(t = 9.689,P < 0.05)和二甲双胍组(1.32±0.15) mmol/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289,P < 0.05);而联合组TC(4.35±0.38) mmol/L、LDL-C(2.79±0.21)mmol/L和TG(2.15±0.26) mmol/ L低于利拉鲁肽组(5.18±0.43)mmol/L、(3.19±0.15)mmol/L、(2.65±0.17) mmol/L(t = 9.916、10.626、11.035,P < 0.05)和二甲双胍组(5.15±0.34)mmol/L、(3.23±0.25)mmol/ L、(2.68±0.23) mmol/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0.756、9.239、10.467,P均< 0.05)。三组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治疗后HOMA-β(4.87±0.28)高于利拉鲁肽组(4.15±0.36)和二甲双胍组(4.08±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0.823,10.909,P均< 0.05)。三组治疗后BM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治疗后BMI (28.08±0.37)kg/m2低于利拉鲁肽组(29.73±0.49)kg/m2和二甲双胍组(29.61±0.43)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8.423,18.490,P均< 0.05)。 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质指数,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收治的104例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BMI、FPG、2hPG、HbA1c、HOMA-IR及血清TG、TC、LDL-C、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及血清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BMI、FPG、2hPG、HbA1c、HOMA-IR及血清TG、TC、LDL-C、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血清HDL-C水平及HOMA-β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安全有效,能够减轻患者体重,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胰岛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联合利拉鲁肽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收治的160例痰湿内蕴型肥胖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利拉鲁肽治疗,80例)和研究组(茵陈五苓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80例)。对比两组疗效、糖脂代谢指标、肥胖相关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氧化应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腰臀比(WHR)、餐后2 h血糖(2hPG)、丙二醛(MD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黄嘌呤氧化酶(X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T2DM患者疗效确切,可调节糖脂代谢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2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均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接受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糖脉康颗粒)。对比两组疗效、血糖[空腹血糖(FBG)、2 h空腹血糖(2hPG)、葡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ET-1、FBG、2hPG、HbA1c、TG、TC、LDL-C、HOMA-IR更低,HOMA-β、HDL-C、NO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内脏脂肪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4例T2DM合并肥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7例,均给予为期16周的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内脏脂肪水平(VFL)等指标变化,总结利拉鲁肽在T2DM合并肥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0﹪,对照组为23.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46,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PG、BMI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FPG、2 hPG、BMI分别为(7.12±1.35)?mmol/?L、(9.03±2.66)?mmol/L、(26.32±1.60)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7.83± 1.19)?mmol/L、(10.57±2.39)?mmol/?L、(27.74±1.6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86、4.241、6.066,P均?<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HOMA-β为155.69±24.55,高于对照组的117.49±21.98,其HOMA-IR为2.30±0.71,低于后者的3.2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407、9.273,P均<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FL、脂肪率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VFL、脂肪率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肌肉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能够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内脏脂肪,达到改善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心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5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E/A)]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LVEF、E/A均升高,LVEDD降低(均P<0.05),观察组LVEF、E/A、LVEDD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CD4+、CD4+/ 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5/53),对照组为9.62%(5/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胰岛素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106例肥胖型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联合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55例)、对照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51例)。记录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指标[脂联素(A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功能指标[稳态胰岛 β 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C、TG水平、HOMA-IR以及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APN浓度、HOMA-IR以及BM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肥胖型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水平,保护胰岛功能,但也可能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以及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108例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肾功能[血胱抑素 C(CysC)、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成分指标(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2hPBG、FBG、HbA1c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SOD、GSH-PX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CysC、Scr、SUA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降糖效果确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对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康复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一般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5例,按照干预方式分为药物组(40例)和联合组(4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指导,药物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口服,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FPG、2hPG、HBA1c、FINS、HOMA-IR、TC、LDL-C、TG、FFA均较干预前下降,HOMA-β、HDL-C较干预前升高(P<0.05),联合组干预3个月后的BMI较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的BMI、2hPG、HBA1c、FINS、HOMA-IR、TC、LDL-C、TG、FFA均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康复可改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具有额外的减重获益,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氧化应激、血糖水平以及肾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7例,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8例,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24 hU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Cr水平提高,24 hUP、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UP、SCr、BUN水平更低,CCr水平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降低,SOD、GSH -Px水平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更低,SOD、GSH -Px水平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明确,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肾功能与血糖,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06例T2DM患者及2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等生化指标,并收集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将T2DM患者分为DN组(n=279)和非DN组(n=227),并根据ACR将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165,30~300 mg/24 h)、大量白蛋白尿组(n=114,≥300 mg/24 h)。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PLR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DN组、DN组HbAlc、FPG、2h PG、Scr、BUN、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非DN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HbAlc、2h PG、Scr、UAER、eGFR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HbAlc、FPG、2h 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FPG、Scr、BUN、UAER、eGFR、PLT、PLR明显升高,LYM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bAlc、PLR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eGFR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HbAlc、eGFR、PLR联合预测T2DM患者并发D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1%,特异度为81.9%,均显著高于三个指标单独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P0.05)。结论:PLR是老年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HbAlc、eGFR、PLR有助于老年T2DM患者并发DN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载脂蛋白A、B(ApoA、ApoB)、ApoA/ApoB、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poA、ApoA/ApoB、NO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ApoA、ApoA/ApoB、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两组FPG、2PG、FINS、HOMA-IR、IL-6、hs-CRP、ET-1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FPG、2PG、FINS、HOMA-IR、IL-6、hs-CRP、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内皮功能并调节血清载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因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下肢血管病变(LV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LVD,分成LVD组(n=38)和无LVD组(n=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指标相关性。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LV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LVD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无LVD组(P<0.05)。LVD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及TC、TG、LDL-C、FPG、2hPG、HbA1c高于无LVD组,血清ANGPTL4、Vaspin水平及HDL-C低于无LVD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NGPTL4、Vaspin与TC、TG、LDL-C、FPG、2hPG、HbA1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Betatrophin与TC、TG、LDL-C、FPG、2hPG、HbA1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以及舒张压、TC、TG、HDL-C、LDL-C、FPG、2hPG、HbA1c是患者LV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VD患者的血清ANGPTL4、Vaspin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Betatrophin水平升高,且三者与血糖、血脂指标均存在相关性,并且是患者发生LVD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血清ANGPTL4、Betatrophin、Vaspin水平,辅助评估LV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患者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肾脏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对两组受试者实施CT灌注成像,获取等效血容量(Equiv BV)、表面渗透性(Ps)、血流量(BF)等CT灌注参数,并检测两组受试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肾功能生化指标,对比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T灌注参数Equiv BV、Ps、BF均降低,肾功能生化指标BUN、Scr、TC、TG水平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Equiv BV、Ps、BF与肾功能生化指标TC、BUN均呈负相关(P0.05),与Scr、TG无相关性(P0.05)。结论:肾脏肿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Equiv BV、Ps、BF均较低,BUN、Scr、TC、TG水平均较高,且CT灌注参数与BUN、TC水平呈负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肾脏肿瘤患者肾功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肾衰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Scr、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eGF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与研究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宁胶囊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状况,同时稳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脂素、抵抗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治疗后,观察和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水平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血清内脂素、抵抗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二甲双胍相比,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血清内脂素与抵抗素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检的妊娠24~28周孕妇147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86)和非GDM组(n=61)。其中GDM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不良组(n=21)和良好组(n=65)。对比非GDM组、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对比不良组和良好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非GDM组(P<0.05)。GDM组的不良新生儿结局总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不良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良好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与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前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FPG偏高、孕前BMI偏高、2hPG偏高、分娩前BMI偏高、HOMA-IR偏高、FGF2偏高、FINS偏高、FGF21偏高、FGF23偏高均是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升高,其与年龄、孕前BMI、分娩前BMI、FPG、2hPG、FINS、HOMA-IR偏高均是导致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