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W/cm2, 0.75 m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 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 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 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 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 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 繁殖率降低; 在同一紫外强度下, 麦长管蚜的rm, 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 繁殖率降低; 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 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W/cm2)的处理中, 麦蚜的rm, 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 高强度(0.75 m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 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 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 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62.
植物亲和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粘附和定向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亲和受精过程中,粘附和向化作用贯穿始终.从花粉自花药中释放到花粉管穿过珠孔过程中,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粘附和定向生长是多位点发生的,涉及到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事件的发生;在雌蕊中糖原、果胶、Ca2*等多种物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调控花粉管的粘附和定向生长.该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相似文献   
63.
萌发木豆种子中酸性磷酸酯酶的纯化和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硝基苯磷酸为底物检测酶活性,通过20%~60%硫酸铵分部、DEAE-葡聚糖A25、羟基磷灰石、伴刀豆球蛋白-琼脂糖4B柱层析,从木豆萌发的种子中纯化到一个同工酶APaseⅡ,酶最终纯化倍数为247倍,比活力达51.8U/mg蛋白。非变性PAGE和SDS-PAGE表明所纯化的酶已经达到电泳纯,是一个分子量为33.1kDa的单体蛋白。APII的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35℃,在pH3.5~7以及55℃以下稳定。该酶对焦磷酸有最大活性,受K+和Mg2+激活,受Fe2+,Mn2+,Mo7O246-,F-及酒石酸、苹果酸、异柠檬酸、草酸、柠檬酸、乙醇酸、乙醛酸和抗坏血酸等有机酸抑制。  相似文献   
64.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由于占大学生学习时间最多的是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是当今教师备课的基本任务。纵观精品课程网页,所有涉及评估指标的内容尽收其中,有的只是课本内容的搬家,是电子化的课本内容,有的使用中却体会到课堂教学搬家的痕迹。普通教师想利用精品课程这一教学资源,寻找制作适合自己思路的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素材,收获无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种樟属肉桂组药用植物中肉桂酸和肉桂醛的含量.方法 采用Liehrospher-C18(4.6mm × 150 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乙腈和水在0~10 min内由35:65至38:62线性梯度洗脱,在10~15 min内由38:62至50:50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结果 在8种药用植物中肉桂酸、肉桂醛的色谱峰与共存组分完全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208~4.16 μg(r=0.999 6)和0.013 6~0.34μg(r=0.9999).结论 肉桂和清化桂可以作为肉桂药用,其它6种不能作为肉桂代用.  相似文献   
66.
该文描述了在越南发现的卷柏科一新种——越南卷柏(Selaginella pseudotamariscina X. C. Zhang & C. W. Chen)。经过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并与近缘种形态比较,认为该新种是卷柏属(Selaginella)同穗亚属(subg. Stachygynandrum)的一个物种,与S. digitata-S. imbricata分支为姐妹群关系。该新种与卷柏(S. tamariscina)和垫状卷柏(S. pulvinata)的形态近似,其植株均为莲座状,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叶对称,似披针形,上表面具1沟槽; 孢子叶穗略压扁; 孢子叶和营养叶性状和排列近似,孢子叶非同形,略异形,正置,腹面孢子叶大于背面孢子叶; 背面孢子叶败育,孢子囊仅见于腹面孢子叶基部。  相似文献   
67.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基因家族在植物成花转变与花器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该研究基于甜橙(Citrus sinensis)基因组数据,对甜橙SPL家族成员及其启动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检测其在甜橙不同花期、不同品种花芽和叶片的表达特异性,为深入探讨CsSPLs基因在甜橙成花诱导中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15个含有SBP保守结构域的甜橙SPL基因,分别命名为CsSPL1~CsSPL15,且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2)CsSPL1~CsSPL1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长度为130~1075 aa,分子量为14.73~118.75 kD;系统发育分析将15个CsSPLs分成8个亚族,除CsSPL4外,其他CsSPLs均与拟南芥SPL家族成员聚类。(3)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sSPLs启动子中含有大量光响应元件,推测CsSPLs可能在甜橙响应光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CsSPLs在甜橙愈伤组织、花、叶片和果实中均有表达,其中CsSPL3、CsSPL4、CsSPL7、CsSPL8、CsSPL12、CsSPL13、CsSPL14和CsSPL15在花和叶片中较高表达。(5)qRT-PCR检测显示,CsSPLs在甜橙不同花期、不同品种花芽和叶片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上调趋势,且采样各时期下早花品种‘赣南早’花芽和叶片中CsSPLs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纽荷尔’。研究认为,甜橙成花组织内CsSPLs基因的高表达是其花期提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类分子四聚体(tetramer)技术可直接对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进行标记,以检测能够识别特定抗原肽-MHC I的CTL,用于临床检测、疾病诊断及相关科学研究。综述了MHC I四聚体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展四聚体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
2006年3~6月,用鸣声记录法对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4种雉类,分别为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雉鸡和四川山鹧鸪(仅在原始林记录到1只),用Distance软件计算出前3种鸣叫雄体的种群密度分别为16.8±5.3只/km2、9.7±1.6只/km2和6.8±3.3只/km2。雉类在不同生境中的种类及不同种的种群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灌草丛生境只有雉鸡1种,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各有3种。这几个种的种群密度在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的生境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异,即白腹锦鸡的种群密度由人工林-次生林-原始林逐渐降低,红腹角雉逐渐升高;雉鸡的密度由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0.
【目的】液泡膜糖转运蛋白(tonoplast sugar transporter,TST或者TMT)是植物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糖转运蛋白。为探究该基因家族在葡萄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为阐明TST基因功能提供坚实的基础。【方法】通过同源分析法从葡萄基因组中鉴定出13个TST基因,对基因的结构和编码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鄞红’葡萄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的TST表达水平,并与不同时期葡萄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基因家族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存在3对片段重复和3对串联重复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将其分为3个亚家族,各亚族家族成员结构相似;顺式作用元件表明TST基因含有大量与激素、光和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结构均显示该家族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各亚族蛋白模型相似;qRT-PCR结果显示,VvTST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存在时空表达特异性;对葡萄果肉中基因表达量变化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VvTST(VIT_18s0001g12560、VIT_18s0122g00850、VIT_04s0023g01860和VIT_03s0038g03940)的表达水平与葡萄果肉中可溶性糖的积累呈现相似趋势。【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vTST可能对葡萄果肉中可溶性糖积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