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野生动物重引入是保护濒危种群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重引入放归地存在的疾病风险会影响重引入物种的健康并导致重引入项目的失败。疾病风险评估是用于识别、确定风险因子优先级和设计防控策略以应对风险的重要方法。为评估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重引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疾病风险,本研究在传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内4个村庄83份家养马科动物粪便中寄生虫卵检测结果,进行专家赋分,确定威胁因子并评级,对影响普氏野马种群健康重要因素之一的寄生虫疾病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本研究共确定了44种胃肠道寄生虫疾病,病原体分别隶属于5纲7目8科19属;其中高风险寄生虫疾病10种,中风险13种,低风险21种。小井村、奎素村和滴水村均为低风险区域,而厂汉脑包村属于高风险区域。重引入地周围的家马(E. caballus)和家驴(E. asinus)有与放归普氏野马交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但经严格的防控措施后,可以放归普氏野马。建议保护区内村庄限定家养马科动物活动范围,定期为家畜驱虫并清理圈舍,严格实行禁牧政策,增设远离村庄的普氏野马水源地,并对放归后普氏野马种群的寄生虫疾病进行长期监测与防控,从而有效防止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2.
繁衍后代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一个物种持续的根本。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能正常繁育后代,然而,严格的一雄多雌制度,使得家族群的内斗堪称野马版的《甄传》。头马杀婴行为和近亲繁殖现象,为野马放归后的自然繁衍带来难题。  相似文献   
63.
从进化生态学角度而言,食草动物与捕食者是协同进化的关系,而食草动物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正常现象。然而,普氏野马回归自然,与天斗、与地斗、与狼斗、与家畜斗、与疾病斗,甚至与人类斗,都斗赢,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下丘(IC)中恒频-恒频(CF-CF)联合敏感神经元声反应特性,以及易化型和抑制型CF-CF联合敏感神经元在IC高频表征区神经元中所占的比例,实验记录了普氏蹄蝠IC神经元在不同频率和声强下的单声反应以及在不同延迟下的双声反应。本实验采用在体细胞内电生理技术从7只听力正常的蝙蝠上共获得77个IC声敏感神经元。所获得的数据经过处理并应用Sigma Plot 10.0软件作图。研究结果显示,77个神经元中37(48.1%)个为CF-CF联合敏感神经元,且多数为抑制型(24/37),少数为(13/37)易化型。实验结果说明普氏蹄蝠IC中既存在易化型也存在抑制型CF-CF联合敏感神经元,其中抑制型CF-CF联合敏感神经元比易化型所占比例更高。这些CF-CF联合敏感神经元有助于蝙蝠在巡航过程中处理回声信息时进行频谱和时相的整合。  相似文献   
65.
由于采集粪便样品无需对目标动物进行捕捉、限制或影响其行为,检测粪便样品中类固醇激素的方法近几十年来在野生动物保护、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由于其种群和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较难进行直接的生理监测,因此采用间接手段监测其粪便类固醇激素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普氏原羚粪便中皮质醇的影响,我们将采集到的新鲜粪便样品充分混合后分为30份,各取10份分别保存于﹣20℃、4℃和20℃,在保存2、5、7、10、15、20、25、30 d和50 d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样品中的皮质醇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保存于﹣20℃的粪便样品中皮质醇含量在保存50 d内没有显著变化,含量为(11.747±2.951)ng/g(平均值±标准差),(F=1.966,n=81,P0.05),而保存于4℃和20℃的样品则出现明显波动(4℃:F=23.643,P0.05;20℃:F=35.126,P0.05),含量分别为(15.951±6.766)ng/g和(11.042±6.094)ng/g。保存于4℃和20℃的样品中皮质醇含量在24 h内均有上升,在随后的几天逐渐下降。结果表明,﹣20℃冷冻可以简便有效地保存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的皮质醇激素。同时,在野外暴露超过24 h的粪便样品会造成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在采集样品时要考虑到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本文对青海湖地区6只死亡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携带的蜱虫进行了鉴别和统计,发现普氏原羚均染有阿坝革蜱(Dermacentor abaensis),平均感染数量为14只,主要寄生于头、颈部和背腰部。根据普氏原羚的带虫和周边畜牧业状况,提出预防和减少普氏原羚寄生蜱虫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正在东印度洋的圣诞岛上,生活着数以千万计的红蟹。每年10月,蛰伏在洞穴里的红蟹似乎听到了爱情的召唤,纷纷爬向海边搭建爱巢,寻找配偶。从栖息地到海边沙滩不足3000米的距离,是红蟹们世世代代寻爱之路必经的自然通道,但时至现代又是一条充满凶险与杀机的死亡之旅。红蟹必须保持身上的水分才能保住生命。它们冒着50摄氏度的高温,每小时只能爬行700米。为了不被骄阳烤干,只能拼命向海边爬过去,这一路便成了体质与意志的生死考验。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横亘在它们面前的还有两道鬼门关。一道是运送矿石的铁轨。这  相似文献   
68.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了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与家域关系。结果表明:(1)野马平均家域面积由2011年的(20±2)km~2/匹扩大到2012年的(30±2)km~2/匹。对部分野放群体中头马未发生更替的野马群的研究表明,随着野马群体增大,其家域面积显著增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野马群的家域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异显著,且春季家域秋季家域夏季家域。(3)2011年不同群家域两两间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无显著相关(r=0.256,P=0.5800.05)。而2012年野马群家域两两之间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4.521,df=8,P0.001)。家域两两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显著相关(r=0.706,P=0.0330.05)。(4)不同季节间野马群家域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5.695,df=8,P0.001)。5号群、7号群和8号群的自身家域重叠面积(P0.05),3号群、6号群和9号群的家域重叠面积(P0.05)。(5)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的生物因子有草本盖度、灌木盖度,非生物因子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最近水源地距离和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温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两者与野放野马家域面积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9.
2005年6—7月和9月,运用样线法研究了青海省天峻县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该地区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集群类型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混合群及母子群。四种集群类型中,雄性群出现的频次均为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4l%和50%);其次为雌性群(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34%和30%);再次为母子群和混合群。比较集群规模发现,除藏原羚母子群显著大于普氏原羚(P=0.015)外,两个种其余集群类型规模差异不显著。集群规模出现频次:单只出现的频次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21.9%和18.7%);2—8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62.6%和67.6%;大于9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仅占15.5%和13.7%。另外,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平均集群规模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14;藏原羚,P=0.008);在雄性群、混合群规模均较产羔前略有增大的情况下,雌性群的规模却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01;藏原羚,P=0.002),成为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集群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群类型、集群规模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道了发现在中国的地下真菌1新种,1新组合和4新记录。新种是阳城光黑腹菌 Alpova yangchengensls;新组合是山西光黑腹菌 Alpovashanxiensis;新记录是川普氏光黑腹菌Alpova trappei;阔孢胶纵块菌Balsamia platyspora;蜂窝孢猪块菌Choiromyces alevolatus;卡氏巨孢块菌Picoa carthusian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