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小白菜种质资源对小菜蛾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就小白菜种质资源对小菜蛾的抗性进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268份材料的虫害指数分布在18.10~100.00之间,种质资源间抗虫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268份种质资源分为6大类,与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相对应,其中筛选出高抗和抗性材料分别为6和11份.对268份材料的主要形态性状与虫害指数和抗性级别的相关分析表明,小白菜种质资源叶面的皱缩度与抗虫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认为从叶面平滑型的种质资源中筛选抗虫性材料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2.
转Bt基因棉对棉大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年的研究发现,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在不同棉花品种田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转基因抗虫棉“国抗2 2”的为害程度及百株虫量均小于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虫的室内饲养结果表明,2个棉花品种均有利于棉大卷叶螟的增殖,但“国抗2 2”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明显优于“泗棉3号”,且对棉大卷叶螟成虫存在一定的产卵排斥效应。  相似文献   
63.
【背景】在我国,由于Bt棉的种植,棉铃虫和红铃虫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危害仍较严重。美国商业化种植的双价棉BollgardⅡ所表达的Cry2Ab蛋白不仅对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该双价棉在我国被环境释放前,有必要研究其对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的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25、2.5、5.0、10.0和20.0μg·g^-1的Cry2Ab蛋白,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在室内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和体质量抑制率的影响。【结果】随着Cry2Ab蛋白浓度的增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和1龄幼虫的存活率逐渐降低,2龄幼虫和3龄幼虫以及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的存活率在不同浓度处理下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高浓度处理对这2种害虫各龄期幼虫的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高浓度Cry2Ab蛋白(10.0和20.0μg·g^-1)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这为该双价基因棉花在我国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4.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6-12
利用尸食性蝇类发育生物学推断死后间隔时间的前提是对其幼期种属的准确鉴定。本文对沈阳地区室内常见的4种尸食性蚤蝇幼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根据其口器、体壁突起、气门和呼吸角等特征不仅可以区分虫龄,还可以鉴别4种蚤蝇。  相似文献   
65.
冬季冻害是制约我国北方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田间鉴定小麦抗寒性方法易受环境影响。本研究以209份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人工冷冻处理,测定不同冷冻温度处理下植株电导率及冷冻成活率,分析相对电导率、冷冻成活率和半致死温度与田间冻害等级的相关性,以建立室内鉴定小麦抗寒性的最适方法,为小麦抗寒性育种提供优良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4℃处理3 h后的冷冻成活率与冻害等级呈显著负相关,该方法可快速、准确鉴定小麦不同品种抗寒性,同时鉴定出河农05(9)7-11-4-15、冀麦585、乐639、石麦15、保5108、石新828、众麦1号和河农7069等抗寒性较强品种。  相似文献   
66.
脱落酸是植物的五大类激素之一,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在植物抵抗病菌、病毒及害虫等生物胁迫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脱落酸在植物应对病原物侵染过程中所起着复杂的作用,可以利于植物抗病或促进植物感病;与抗病原物相似的是,昆虫为害植物时,脱落酸诱导植物抗虫或感虫。植物体内的多种激素信号间是交互作用的,它们既可以互作促进,又可以相互拮抗抵消,脱落酸与其它植物激素如茉莉酸、乙烯、水杨酸等也存在互作。其中,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抗虫的研究较多,是否有拮抗抗虫未见报道,但它们在参与植物对线虫防御中起拮抗作用;有少量研究发现脱落酸与乙烯间有拮抗抗虫作用;脱落酸与水杨酸间有拮抗作用,但互作抗虫的研究较少。该篇综述对了解植物激素互作和抗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害虫,本文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从中筛选出高效的施药方法和施药剂量,为当前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合理用药的参考。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直接喷雾处理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4龄幼虫毒力最高,LC_(50)值分别为0.42 mg/L和0.57 mg/L,使用0.5 mg/L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较高,在处理后第5天均有超过90%的死亡率。在田间条件下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好的防效,使用60.0 g.a.i./ha 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喇叭口点施防治低龄幼虫防效较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低龄幼虫(1~3龄)的防效分别为90.3%、100%和100%,使用22.5 g.a.i./ha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喇叭口喷雾防治高龄幼虫(4~6龄)的防效较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高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71.7%、84.5%和95.3%。  相似文献   
68.
草地贪夜蛾室内人工饲料群体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和评价草地贪夜蛾的人工饲料配方,为草地贪夜蛾室内批量养殖和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以自制夜蛾饲料为基础配方(配方Ⅰ),设定3种不同配方(配方Ⅱ,Ⅲ,Ⅳ)的人工饲料喂食草地贪夜蛾,在饲养条件为温度26℃±0.5℃、相对湿度65%±5%、光周期L∶D=16 h∶8 h的养虫室中进行批量饲养,以成活率、历期和各龄期虫体重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草地贪夜蛾饲养的最佳饲料配方。配置的4种饲料中,配方Ⅲ(黄豆粉125 g,玉米粉225 g,酵母粉40 g,琼脂30 g,干酪素20 g,胆固醇0.6 g,肌醇0.1 g,山梨酸6 g,氯化胆碱3 g,复合维生素7 g,对羟基本甲酸甲酯7.5 g和蒸馏水1500 mL)饲养草地贪夜蛾成活率最高83.3%,历期最短27.8 d,单雌产卵量最多452粒。常用的夜蛾饲料经改进后配制的饲料均可作为室内草地贪夜蛾的饲养,其中以配方Ⅲ饲料最适宜。  相似文献   
69.
为了明确非酶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相关代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 Haliday为害的抗性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牛角花齿蓟马虫口密度下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R-1、I-1的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R-1无性系在低虫口密度(1、3头/枝条)下,AsA、GSH含量和GR活性均上升,在高虫口密度(5、7头/枝条)下,AsA含量和GR活性先升高后下降,GSH含量上升后保持稳定;I-1无性系的AsA、GSH含量先升高后下降,GR活性在为害后期呈上升趋势;R-1、I-1无性系的APX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但R-1无性系APX活性的上升速率及下降速率小于I-1无性系。说明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的升高可能是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诱导抗性的一种表现,但I-1无性系对蓟马为害的应激反应滞后于R-1无性系。在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期,R-1无性系体内的AsA、GSH含量及APX、GR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也说明了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较I-1无性系强。  相似文献   
70.
湛江市区室内鼠类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5年2月到1988年7月对湛江市区室内鼠情动态进行了调查。鼠种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还有食虫目的臭鼩。调查前后都是四种动物,三年半总的捕获率不变。经创“无鼠害”灭鼠后,鼠类密度下降,而臭鼩的密度上升,成了优势种。鼠类中褐家鼠和黄胸鼠占比例下降,小家鼠却升高。在达标后鼠类密度反复回升,要维持长时间的低密度,应加强巩固工作。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臭鼩数量多了,应和鼠类一起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