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原位试验,在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冬季较低,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来看,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表现为:RNRCKANNA;10—20 cm土层表现为:RNRACKNAN。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处理促进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模拟减雨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常绿阔叶林0—10cm土层土壤C/N值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C/N值随土层加深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雨使土壤C/N降低,增雨使土壤C/N增高。同一氮沉降条件下,增雨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减雨处理减少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同一降雨条件下,氮沉降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氮沉降和降雨对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活性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可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活性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2.
阿苯哒唑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污染土壤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阿苯哒唑对蚯蚓生长、生存、繁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阿苯哒唑(5 mg·kg-1)对蚯蚓的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当阿苯哒唑含量达到7 mg·kg-1时,将明显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生存(P<0.05);当其含量达到10 mg·kg-1时,蚯蚓的死亡率为53%.阿苯哒唑浓度与蚯蚓的生长、繁殖间存在明显的剂-效关系.阿苯哒唑染毒21 d后,对蚯蚓SOD、GST-S的活性有明显影响,药物浓度与效应间没有明显的剂-效关系,对AchE活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阿苯哒唑对土壤动物显示毒性作用,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3.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 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 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每月下旬, 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 并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 2008年试验地氮沉降量为8.241 g·m-2, 超出该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生长季节, 苦竹林根呼吸占总土壤呼吸的60%左右。模拟氮沉降促进了苦竹林土壤呼吸速率, 使苦竹林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增加了9.4%~28.6%。在大时间尺度上(如1 a), 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08年6~10月, 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 对照<低氮<中氮<高氮。氮沉降处理1 a后, 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加, 并且均与氮沉降量具有相同趋势。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温度、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 利用温度单因素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大部分。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10值增大, 表明氮沉降可能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氮沉降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苦竹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相似文献   
64.
65.
罗布泊野骆驼的家域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双峰骆驼(Camelus ferus)生活在荒漠戈壁, 种群数量稀少, 栖息地地形复杂多样, 且有长距离迁徙习性, 目前对其家域面积和重要栖息地范围的研究只有定性描述。本研究于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 在阿奇克谷地和阿尔金山北麓捕捉了8峰野骆驼并安装GPS卫星跟踪项圈, 分别获得了12-423天的13,748个GPS位点记录。研究结果表明, 8峰野骆驼的100%最小凸多边形(minimum convex polygons, MCP)家域面积分别为1,775-11,768 km2, 总家域面积为32,821 km2, 占罗布泊野骆驼分布区面积的23.1%, 平均家域面积为7,349 ± 1,323 km2。野骆驼个体家域面积季节间差异显著, 秋季最大, 其次是冬季和夏季, 春季最小, 秋季是春季的4.4倍。野骆驼在繁殖季节的家域平均面积为879 ± 320 km2, 非繁殖季节为998 ± 106 km2, 二者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项圈编码为135号的野骆驼和其他7峰野骆驼的家域没有重叠外, 其余7峰野骆驼的家域都有重叠。这7峰野骆驼的家域总面积是24,910 km2, 占罗布泊野骆驼分布区总面积的17.5%, 重叠区面积是515 km2。鉴于野骆驼主要分布在阿奇克谷地及以南区域、阿尔金山北麓, 建议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奇克谷地北山以北的核心区部分区域、磁海低地以南的山区和阿尔金山西部原为实验区的部分区域调整为缓冲区, 而将阿尔金山北麓至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的戈壁地带原为缓冲区的部分区域调整为核心区。  相似文献   
66.
2012年7-10月,采用液流测定系统监测了位于浙江省开化县的毛红椿人工林上下坡位的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生态环境因子,分析了毛红椿人工林树干液流与土壤含水量、温度和水势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上、下坡位树干液流日变化均呈典型的“昼高夜低”单峰曲线;下坡位毛红椿树干液流速率平均值显著高于上坡位;上坡位土壤温度显著高于下坡位,而下坡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势显著高于上坡位;下坡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势是影响毛红椿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而上坡位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对毛红椿树干液流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7.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响应病原菌胁迫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且参与抗病反应及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为研究辣椒WRKY基因的生物学特征,以辣椒高抗疫病材料CM334为试材,克隆获得响应疫霉菌诱导的转录因子CaWRKY1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DNA全长2 530 bp,cDNA全长1 662 bp,含有5个内含子,编码553个氨基酸,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Group Ⅱ(b)。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CaWRKY14不仅受ABA和疫霉菌胁迫诱导表达,且表达量分别在12 h和24 h时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8.54和8.04倍,同时也受高盐、热激和干旱胁迫诱导。利用VIGS技术对CaWRKY14转录因子进行沉默后发现,抗病材料CM334接种疫霉菌后趋于发病。研究表明,CaWRKY14基因在辣椒响应疫霉菌胁迫进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浙江东部地区古村落墙体植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墙是城市立体绿化的新形式,在景观和生态上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丰富城市墙体植物材料,该研究对浙江东部地区杭州、宁波、金华6个古村落中不同类型墙体上的墙体植物进行了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到的墙体植物共有154种,隶属于69科122属,其中蕨类植物11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59科107属134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菊科、蓼科、禾本科、景天科、蔷薇科、葡萄科、大戟科、荨麻科,植物种类分布较为分散;从植物生活型上分析,草本有96种,藤本21种,灌木21种,乔木16种,草本占大多数;从墙体植物的分布、耐旱性上分析,生长在阳面墙体植物有45种,生长在阴面有67种,耐旱性植物有43种,喜湿性植物有26种;从观赏价值上分析,观叶植物有14种,观花植物19种,观果植物5种;此外,还对墙体植物在垂直绿化的选择应用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鞘鞍醇激酶-1抑制剂PF-543对1型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6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PF-543组、1型糖尿病组及1型糖尿病+PF-543组。采用禁食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构建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每天通过腹腔注射给予溶媒或PF-543(1 mg/kg),持续至造模后第16周末。造模第16周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组织1-磷酸鞘鞍醇(S1P)浓度;采用心脏超声评估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Masson三色法染色以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胶原蛋白(Col I)、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血浆及心肌S1P水平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所有P0.05)。超声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1型糖尿病组(65.7±3.3%vs 54.4±3.4%,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小于1型糖尿病组(3.81±0.21mm vs 4.52±0.20mm,P0.05)。Masson三色法染色显示1型糖尿病+PF-543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7.13±0.32%vs 10.21±0.41%,P0.05)。1型糖尿病+PF-543组小鼠心脏TGF-β1、Col I与Col Ⅲ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1型糖尿病组(所有P0.05)。结论:鞘鞍醇激酶-1抑制剂PF-543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浆与心脏S1P水平,降低心脏TGF-β1表达与胶原蛋白沉积,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纤维化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在我科就诊的SAP患者64例,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CBP组,常规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CB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血清淀粉酶的动态改变、治疗第5天各项生化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病情稳定时间等临床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优于常规组。结论:在治疗SAP患者的过程中,应积极加行CBP治疗措施,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