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两个寄生种,即生于茶树Camelliasinensis(L.)Kuntze枝梢上的硬湿皮盘菌新种HypoheliondurumY.R.Lin,C.L.Hou&S.J.Wangsp.nov.和生于青杄PiceawilsoniiMast.针叶上的线孢小沟盘菌新组合Lirulafiliformis(Darker)Y.R.Lin&S.J.Wangcomb.nov.。湿皮盘菌属HypohelionJohnston同时为中国新记录属。对此二种进行了汉文描述、图解和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特征简介。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62.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 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3.
调查资料表明,黄鹀(Emberiza citronella erythrogenys)在中国境内新疆北部越冬,并非是偶见冬候鸟或迷鸟。  相似文献   
64.
65.
一个快速测定悬浮培养植物细胞生物量的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悬浮培养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细胞为材料,分别探讨了胞外过氧化物酶活力与培养细胞生物量、胞外蛋白浓度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胞外过氧化物酶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相关性较差,而胞外蛋白浓度与培养细胞生物量之间却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通过胞外蛋白浓度的测量,可以对培养细胞的生物量作出快速的推算。  相似文献   
66.
小麦叶锈菌侵染过程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对小麦叶锈菌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叶锈菌从气孔侵入后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泡囊,然后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由膨大体产生1—2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形成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寄主细胞后形成吸器。初生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产生分枝,形成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在病原菌侵染早期(接种后8—24h),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接种48—72h),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严重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基粒片层排列疏松。线粒体嵴突退化。  相似文献   
67.
报春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 植物名称 报春花 (Primulamalacoides)。2 材料类别 叶片、叶柄。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 1 )MS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 2 )MS 6 BA 0 .1 NAA 0 .5。诱导芽分化培养基 :( 3)MS 6 BA 3;( 4 )MS 6 BA2 NAA 0 .2。生根培养基 :( 5 )MS IBA 0 .3 NAA 0 .2。以上培养基 pH均为 5 .8,琼脂浓度为0 .7% ,蔗糖浓度为 3% ,培养温度均为 2 3~ 2 5℃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光照 1 2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  相似文献   
68.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9.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水平的主要因子,探讨生态景观林带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性别、学历、年龄的人群在森林审美态度上具有一致性,其评判结果能够反映森林美景度的实际情况;对53张照片评价SBE值,最大为1.4454,最小为-1.6917;对美景度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即色彩丰富度(X6)、色泽明度(X7)、生活型(X8)、生长状况(X9),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 Y=1.902-0.346X6-0.461X7+ 0.206X8-0.584X9。  相似文献   
70.
病害发生与否是一个二分类问题,故本文采用分类模型,将近年北方马铃薯种植区的晚疫病发病数据与气象数据进行结合,探索北方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模型,以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时间来指导区域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模型中考虑到气象站到种植区有一定距离,故根据距离将北方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数据分为3个样本集。同时结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采用以日为时长单位的气象数据,利用ROC曲线,确定适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的参数阈值与体系,并进行了历史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北方种植区预报马铃薯晚疫病的整体正确率达到78%,灵敏度为79%,特异性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