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能值分析法用于衡量人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是一种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能值分析这种定量化分析技术 ,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资源的能值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将之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延边地区的电力利用占总能值使用量的 7 84 7% ,分别为美国和日本的 39%和 33 19% ;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为 19 4 5 ,表明该地区处于不发达状态。与此同时延边自治州的环境负荷率仅为0 6 2 7,丰富的资源与较小的环境压力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在此分析基础之上 ,对延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王玥  周旺明  王绍先  牛丽君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14,34(19):5635-5641
受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影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土地利用变化加剧。因此,对区域土地利用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30 km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CLUE-S模型在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在分析研究区1991—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基础上,根据区域规划预案,模拟2020土地利用布局。利用模拟结果划定空间管制区和乡镇布局,并与现有规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规划明显抑制了区域景观破碎化进程,减弱了人为活动对景观的影响,该方法可以为长白山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3.
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红松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分析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红松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红松种群是长白山地区顶极群落原始阔叶红松林的优势种群,其生态位宽度呈现原始阔叶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相比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总体上原始阔叶红松林中耐阴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阳性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小,而次生林则相反。在生态位重叠方面,红松与各林型中其他种群表现出不完全重叠。在原始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中,红松与其他乔木种群对资源有明显的共享趋势。红松与原始阔叶红松林的色木槭、紫椴、青楷槭、白桦,与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的紫椴、蒙古栎、长白落叶松,与白桦林的色木槭、白桦,对同一资源有相同或相似的要求,且当资源不足时会产生竞争。  相似文献   
64.
长白山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树木年轮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迄今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为了弄清当前长白山树木年轮研究的进展,阐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本文总结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文献,依据研究的树种、采样点海拔和去趋势方法等,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总的来看,长白山树木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且温度的影响更大;树木径向生长-气候关系具有明显的树种和海拔差异.大多数研究支持: 针叶树主要受当年生长季前(4—5月)温度和生长季(6—8月)降水的显著影响;阔叶树则主要受当年、上年生长季温度和休眠期(上年11月至次年3月)、当年生长季降水的显著影响;上年9月降水对针、阔叶树种径向生长均有显著作用.同时,许多研究也出现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差异最大的多出现在低、中海拔,表明在低、中海拔,采样点的选择可能对研究结果有较大影响.另外,年表去趋势方法也是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较而言,采用线性或负指数去趋势方法在研究结果中显著增加了降水的作用,尤其是显著增加了休眠期降水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同时也显著增强了当前生长季末期(9—10月)温度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采样点的小生境和年表构建时采用的去趋势方法是造成研究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长白山开展树木年轮学研究,应增加采样点的数量,慎重选择去趋势方法.  相似文献   
65.
红松种子园种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跃伟  唐杨  陈红  张涛  左江  吴健  周莉  周旺明  于大炮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19,39(17):6341-6348
为揭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不同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以吉林省露水河红松种子园6个种群红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红松的叶片、球果和种子共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红松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红松种群遗变异比较丰富,在松属植物中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纬度最低的露水河种群在其中10个表型性状均值上表现出最高值;(2)红松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12.39%,种群内的变异(87.61%)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2.39%),种群内的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3)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3.28%,变幅为6.16%-31.48%,叶片、球果、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依次为:球果17.86% > 针叶11.19% > 种子9.87%,种子性状最小,成为最稳定的表型性状,带岭和丰林种群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其他种群;(4)利用欧氏平均距离对红松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红松种群的表型性状按照地理距离而聚类,可将红松种子园6个种群分为4类,其表型性状跟地形(东北山脉)有一定的契合。红松种群具有中等水平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顺利开展红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良种选育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运用相关函数及单年分析等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长白山北坡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的生长对环境变化相当敏感,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但不同海拔的落叶松对温度的响应明显不同.高海拔分布的落叶松只与当年6月的温度指标显著相关,而低海拔的落叶松与环境的关系相对复杂,除当年的4、5月外,上一年的6、9月温度以及上年9月的湿润指数都显著影响其生长.这说明不同环境梯度上的同一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7.
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代力民  徐振邦  陈华 《生态学报》2000,20(3):412-416
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倒木贮量包括其现有倒木及其年输入量等贮量的变化规律。阔叶红松林现有倒木贮量开始为16.25t/hm^2,以后随时间减少,到100a后分解掉其干重的85%左右,300a后所剩无几。例木年输入量平均约为0.6t/hm^2,其贮量是随时间而增加,200a后稳定在31g/hm^2,可保持到该群落的顶级时期。倒木总贮量的变化在初期呈增加趋势,而后随着现  相似文献   
68.
三维可视化软件在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WCS 6.0,结合林相图信息,构建了辽东山区普乐堡乡的虚拟森林景观,并模拟了4种经营管理方案(封育未成林幼抚、小面积皆伐、择伐和二次渐伐)下研究区林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幼龄林采取保育措施后,10~30龄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度较快,大约以0.6 m·a-1的速度生长,蒙古栎的生长速度稍慢,约为0.4 m·a-1;小面积皆伐对林分的影响较大,二次渐伐其次,低强度的择伐对林分的影响最小.WCS 能够直观地显示各种森林经营管理方案的后果,可以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长白山北坡河岸带群落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对吉林省二道白河河岸带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带植被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8科169属288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1科16属26种,种子植物57科153属262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3科6属9种,被子植物54科147属25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45科118属212种,单子叶植物9科29属41种.由此可见二道白河河岸带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对其中被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二道白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类型较为丰富,在科级水平上有6个分布类型2个变型,在属级水平上有9个分布类型7个变型.河岸带植物区系呈温带特性,各类温带分布类型117属,占河岸带种子植物153属的76.5%.二道白河流域河岸带植物区系地理联系广泛,与热带植物区系和东亚区系具有一定的联系,但与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联系甚少.表明河岸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对比实验,对不同采伐年限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伐年限的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很大.林地土壤pH值随着伐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表层土壤在伐后5年的酸性最强,10~20cm层土壤在伐后10年酸性最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采伐初期2~5年增加,随后又迅速减少,尤其是表层土壤变化更为明显;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及交换性Ca、Mg也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森林采伐后应及时人工造林、更新进行植被恢复,可将养分固定而减少和防止土壤养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