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3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19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对微生态制剂防治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与观察组(n=66)。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药物防治,观察组患儿应用益生菌进行防治。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泻持续时间、治疗后病情、血常规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观察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为(2.41±1.0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7±1.89)d。观察组患儿治疗3 d后腹泻频率≤2次/d的发生率为24.24%,低于对照组的60.6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脱水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22.73%。观察组患儿血常规与肝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促进大便恢复正常,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水化后鼻饲管注入,1.5 g/次,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TF水平和MAM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TF水平和MAMC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显著减缓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微生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资料完整的病例453例,术前检测阴道微生态及宫颈高危HPV感染情况。结果 45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152例(33.55%),微生态失衡69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BV)132例(29.1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45例(9.93%),滴虫性阴道炎(TV)25例(5.5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6例(3.53%),混合性阴道炎(MVI)14例(3.09%)。宫颈高危型HPV感染107例,其中微生态正常30例(28.04%),微生态失衡19例(17.76%),BV 39例(36.45%),VVC 10例(9.35%),TV 5例(4.67%),MVI 4例(3.74%)。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感染无相关性(P0.05)。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不仅可明确阴道微生态状况,而且可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并为术后生殖道炎症的治疗和随诊提供良好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区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1 830例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并探讨阴道菌群分布与年龄、季节以及复发性阴道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30例患者中菌群正常者547例(29.89%),细菌性阴道病(BV)319例(17.43%),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31例(18.09%),滴虫性阴道炎(TV)13例(0.71%),混合性阴道炎(MCVI)94例(5.14%)。共有90例(4.92%)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混合感染者复发率最高(10.64%)。阴道菌群异常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40岁(73.00%)和41~50岁(76.06%),混合性阴道炎、VVC和BV主要集中于30~40岁和41~50岁的患者。秋冬季患者菌群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春夏季,春季BV检出率最高,秋季VVC和菌群抑制检出率最高。结论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既可表现为正常,也可表现为失调状态,其中混合性阴道炎最容易复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患者阴道菌群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65.
魏曦教授是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创刊期中指出:“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1],此即“魏曦预言”。从微生态学角度对中医药学原理和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这是极具挑战性的尝试,破解中医学的奥秘、阐明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其理论和实践乃至文化意义和价值都是重大的。迄今该课题的提出已过30年,其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而且中医药微生态研究本身也在发展,中医药微生态学已初步形成,并成为中国微生态学的特色。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概括性回顾和评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拙见,以期对探索中医学奥秘、阐释其科学内涵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改良丁字带对比传统丁字带对妇科阴式手术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阴式手术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3例使用改良丁字带固定,对照组93例使用传统丁字带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敷料污染,引流管阻塞、脱落,皮肤受损,排尿困难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23.66%,敷料污染发生率为29.0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为7.52%,皮肤受损发生率为3.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科阴式手术后使用改良丁字带固定能够减少手术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几种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在封闭式循环系统中投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进行30 d刺参养殖实验。结果投喂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和粉状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刺参体壁的粗脂肪、总糖、粗蛋白含量最高,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添加微生态制剂的3个实验组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实验组刺参的肠道、体壁、体液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比对照组高,其中投喂液态复合微生态制剂实验组活力最高。实验组刺参组织的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幼刺参体壁营养成分,促进机体消化活力,提高刺参免疫力。  相似文献   
68.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 MEA)是利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而制成的一种药物制剂。MEA主要是通过补充有益的微生物来重建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以治疗多种胃肠道疾病。现就近年来MEA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防治炎症性肠病、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肝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MEA治疗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比较分析投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的海水养殖系统硝化功能建立的过程,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利用海水素构建4个海水养殖系统,通过投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3种微生态制剂以及纤维毛球作为生物膜载体,比较分析不同养殖系统硝化功能的建立过程及硝化强度差异。投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枯草芽胞杆菌系统硝化功能建立时间分别为108 h和96 h,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6 mg/L时,氨氧化强度分别为1.69 mg/(L·d)和1.36 mg/(L·d);添加纤维毛球的生物膜系统与生物絮团系统硝化功能建立时间分别为96 h和120 h,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6 mg/L时,氨氧化强度分别为1.36 mg/(L·d)和0.98 mg/(L·d);投加碳源系统和对照系统硝化功能建立时间分别为84 h和96 h,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6 mg/L时,氨氧化强度分别为1.18 mg/(L·d)和1.36 mg/(L·d)。硝化细菌+枯草芽胞杆菌系统硝化功能建立时间更短,但系统硝化强度低于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系统;生物膜系统硝化强度高于生物絮团系统且硝化功能建立更快;添加碳源能够加快系统硝化功能建立过程,但降低了硝化细菌+枯草芽胞杆菌系统的硝化强度。  相似文献   
70.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eptide,Aβ)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Alzheimer disease, AD)重要的风险因素。模型膜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更新持续至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Aβ插膜后聚集状态与Aβ融合到脂质体膜聚集状态的差异,Aβ插膜后形成微通道的时间及与磷脂成分的关系等。本文试图解析这两个问题,同时,系统地总结出常用的和更新的模型膜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单层膜插膜及电镜样品的制备,脂质体制备方法的改进,脂质体膜上Aβ42经过高盐及酸清洗后的Western 印迹检测,ANTS-DPX研究脂质体泄漏等。研究结果显示:(1)胞外及膜内Aβ42单体与脂质体膜作用后的聚集状态存在差异,Aβ42单体插膜后更容易聚集成纤维,而膜内融合的Aβ42呈现寡聚体形式;(2) Sepharose CL-4B柱过滤比微型挤出器制备的脂质体更加均一分散;(3)Aβ42在膜上形成微通道很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与脂质体的磷脂种类相关。这些方法为Aβ42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研究手段,同时也为其他膜蛋白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办法。研究结果使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过程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